天才少女姜萍与中国的教育

天才少女姜萍与中国的教育
2024年06月17日 20:27 崔老师数学角

我从校友和同学那里得知:17岁的天才少女姜萍想到浙大数学系读书。我是浙大数学系毕业的,通过多个渠道联系了浙大数学系的老师和领导。浙大的老师很喜欢她,但却没有权力招她。浙大有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也表示非常无奈。这让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曹德旺的大学准备招生。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却被教育部组阻止了。

过去有人曾经说:如果没有教育部,中国的教育很可能会办得更好。这个观点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管的本质就是给出各种限制。但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要突破旧有的框框。“管”或许降低了一些风险、避免了一些问题,但也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教育部门管得越多、教育的创新能力就越低。

岳南先生曾送我一本《南渡北归》。在战火纷飞、各种条件都非常差的年代,中国还有西南联大这样优秀的大学。我们建国已经75年了,大师的背影却越来越远。教育部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有人说:西南联大是“教授治校”,所以搞得好。现在为什么无法实现教授治校呢?其实,现在哪一位校领导不是教授呢?真正的原因是:西南联大的时代,教授当了官本质上还是教授;而现在教授当了官,本质上就是官了:因为官的地位比教授高。

我曾经在某985大学发现一种现象:校长和副校长都在场的时候,校长像老子一样,嗓门大、行为很随便;傍边的副校长像孙子一样,规规矩矩,不敢多说话。副校长和处长在一起的时候,副校长立马像老子了,处长却像孙子一样。处长和教授在一起的时候,处长又变成了老子,教授变成了孙子...所以,当了官的教授已经不是教授了。

职业鄙视链和权力的大小一致,权力大的人处于鄙视链的顶端。我曾经见过某部委的处长和若干985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在一起,校长们溜须拍马的样子。这个处长的行政级别虽然低,但掌握了分钱的权力。教育部的问题,根子就在于行政部门掌握了太多的权力。

我担心: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越大,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就越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