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在一年之内读了3本书,人们会觉得不足为奇;
如果一个人在一年之内读了30本书,人们会觉得真厉害,肯定懂不少东西;
如果一个人在一年之内读了300本书,人们会觉得你就是一个骗子,因为这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一年读书300本的数量计算,平均每天都要读接近一本书,这在很多成年人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要工作,要出差,还要带孩子等,哪有时间看书呢?更何况每天都要看一本书,这真的很难。有的人一天时间什么都不干,恐怕都不能读完一本书。
可是对于具有读书习惯的人来说,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厚厚的书,这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就是一年读书300本的人,也经常被网友质疑。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必须不断要求自己在某个领域快速提高。比如说:管理、商业模式设计、融资等有关商业的各个方面。因为客户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必须给出超出预期的回答,否则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最后就成了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商业咨询师。
为了让自己能够尽可能吸收书中的知识,我会每天5点多到公司,享受属于自己的安静读书时光,一次读书至少三个小时。如果当天没有任何约见创业者的计划,我会一整天都待在书房里读书。一天读书3-5本是很正常的。当然,遇到自己特别喜欢能够引发共鸣,而且有很大启发的书,我会细细阅读。
我相信有很多读书习惯的人也跟我有差不多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效率,只是很多人无法接受。
近日,网红教授储殷只是随手发了一条微头条,分享了自己在飞机上读书的一件事,结果被网友狠狠冷嘲热讽了一次。
储殷表示,自己要去澳门参加活动,飞机航程3个小时,在这3个小时内,自己没有睡觉,而是读完了一本《冷战史》。
就因为这件事,很多网友表示不相信,因为有网友找出了《冷战史》的32开版本,一共是1600页,算是一本非常厚的书了。假设看一页需要2分钟,那么就要3200分钟,约等于53个小时。结果储殷只用了3个小时看完了,这也太假了。
对于储殷的遭遇,我特别能感同身受,毕竟我也是被质疑过的人。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储殷好像直接忽略了网友的质疑,没有进行任何解释,这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任何一个观点,只要一次性被10万人看到,一定会有人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举个例子,假设储殷去澳门看到了很多黑天鹅,但是没有拍照,只是用文字分享。那么从来没有见过黑天鹅的人就会说储殷是在吹牛,因为他见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请问储殷该怎么回应呢?最好的回应就是不回应,他没有必要再回到澳门拍个照来分享给不相信的人,毕竟储殷回应与否,都不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任何损失。
其实除了储殷之外,有太多牛人都可以做到快速阅读,包括:比尔盖茨、俞敏洪、樊登、陈向东等人。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们大量的阅读,让他们拥有了超越普通人的认知,最终会在事业的规模上呈现出来。
尽管这些人已经通过创业走向了通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当他们表示,自己可以一年读书100多本书的时候,依然会遭受很多人的质疑,这种质疑是摆脱不掉的。
高图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陈向东最近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一年的读书量,所有的书加起来轻轻松松超过100本书。
个人财富曾经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大佬依然无法避免被网友质疑的命运,点赞最高的两条评论全都是质疑的内容,陈向东并没有回应,只是默默给这两条评论点了个赞,也算是另外一种回应方式吧!
陈向东为什么建议大家多读书呢?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读书是一个成本最低,投资回报最大的一件事。当你读到一些好书的时候,特别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写的书,你会把他的思想变成你的思想,他的认知变成你的认知,他所犯过的错误就变成你经验的一部分。世界上还有比读书的投资回报更高的事情吗?一本书只是几十块钱,但是你得到的可能是成千上万倍的回报,更有甚者,会有上亿倍的财富认知。
第二、它是杠杆效应最大的一个人生策略。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如果你能读到适合自己的好书,你就找到了撬动地球的密码。
我自己虽然也用三年时间写了一本适合所有创业者读的商业模式设计工具书《颠覆与重构》,但是我不会建议大家只读这一本,如果能有一整个系列的书籍阅读,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希望每一个阅读到这里的朋友们都能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