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IPO方面又传来一个坏消息,一家来自湖南长沙的公司创业板上市失败,湖南也多了一家上市失败的公司。这也是继中创化工上市失败之后的又一家湖南公司,近期已有两家上市失败。
该公司名为湖南耐普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耐普股份),成立于2004年12月,这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工业泵、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公司的员工数量为372人。
耐普股份主要产品包括:立式斜流/长轴泵、消防泵组、中开泵、大流量便携式排水泵组和移动应急供排水车等。产品种类多达5000多种,可广泛应用于钢铁、石化、电力、LNG、应急消防、市政水利、防汛抗旱、海洋平台等多个领域。

公司对于研发非常重视,旗下拥有多个研发平台,覆盖了特种泵、排水设备、应急排水抢险设备等,拥有国内专利超120项。公司多款泵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立式长轴双相钢海水泵”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多家LNG接收站采用,这也是国内首台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
公司选择上市的板块是创业板。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是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公司此次上市拟募资4.16亿元,其中,2.58亿元用于立式长轴泵和新型永磁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4760万元用于升级系统和生产线、4034万元用于研发中心的建设项目,剩余的7000万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公司2019年-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3.60亿元、4.20亿元、5.15亿元、2.2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69万元、5891万元、6662万元、2090万元。仅看业绩,公司是完全满足相应上市标准的。
公司在2019年12月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公司的IPO申请于2022年6月获得受理,次月公司获得首轮问询,2023年2月公司成功过会。可是,公司过会之后,迟迟不能提交注册申请。一等就是两年,等成了“钉子户”,也没有等来好消息,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撤回了IPO申请,上市也就此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报告期内,业绩貌似还不错,怎么就上市失败了呢?这主要跟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公司销售服务费用占比偏高,监管担忧利益输送问题。公司报告期内的销售服务费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92%、5.27%、4.6%、5.02%。本身销售服务费占比较高就不正常了,公司部分合作的经销商之间的销售服务费率差别还很大。部分经销商合作订单达到数千万元,但是公司缴纳社保的员工数为0。
除此以外,公司销售费用中的“其他”选项数据也很亮眼,报告期内分别为371万元、744万元、753万元、322万元,这些钱花在了哪里呢?真的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监管也是毫不客气,直接询问公司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和利益输送问题?
第二、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且逾期率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51亿元、1.57亿元、2.31亿元、2.73亿元,应收账款逾期率分别为88.03%、82.20%、85.17%和86.80%。公司应收账款逾期率过高,这也意味着公司业绩存在着爆雷的可能。
第三、产能利用率下降,募资的合理性存疑。公司2019年-2023年上半年的工业泵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05%、96.77%、87.74%、69%、69.7%。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