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已过,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如何

一季度已过,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如何
2020年04月30日 08:36 用户2925141777

来源:宏观长春

原标题:一季度已过,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如何(高瑞东、赵格格、花长春)

导 读

关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一季度中方在金融开放、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产品进口方面,进度可观;但在制成品和能源制品进口方面,后续压力较大。

摘 要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2020年新增采购的要求。第一,2020及2021年中方新增自美进口合计2000亿美元(2017年基础上),其中2020年为767亿美元,占比38%。第二,2020年新增采购的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及服务分别为329亿美元、125亿美元、185亿美元及128亿美元。

中国一季度自美农产品进口增速较高。叠加2017年基数,2020年农产品自美采购总额需达到334亿美元,年度目标增速127%。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一季度,我国大豆、猪肉、棉花等农产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季度增速110%,仅略低于目标增速,后续三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不大。

中国一季度自美制成品和能源制品进口增速较低。叠加2017年基数,2020年制成品采购额需要达到758亿美元,年目标同比增速85%。2020年能源品采购额需要达到265亿美元,年目标同比增速724%。我们估算,一季度自美制成品和能源品采购额分别为87亿元及4亿美元,季度同比增速仅为-12%及-43%,与全年目标增速相差较大。考虑到疫情冲击持续、油价大幅下行的大背景,我国后三个季度,自美进口压力较大。

中方近期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做出较大努力。2019年1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要求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2020年4月,最高法出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进一步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规范的司法环境。

中国已经成为近期美国总统竞选的焦点。2020年美国大选,已经提前进入一对一对决阶段,两党候选人竞选白热化。由于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美国国内反华情绪不断上升,中国现在成为两党对决的一大重要话题,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试图给对方打上“中国标签”,以希望给对方造成负面效应。

中美在华为和国家安全层面的博弈愈发激烈。特朗普或利用对华强硬提高支持率,此风险不可忽视。科技牌、台湾牌和贸易牌仍然是特朗普的三张王牌,可能会成为特朗普狙击中国的三个方向。4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收紧出口管控限制,扩大了美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在运往海外之前需要经过国家安全专家审查的名单。与此同时,4月27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的十二家部委,共同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着力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正 文

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农产品进口和开放匹配进度

1.1 2020年自美采购:制成品和能源产品后三个季度进口任务重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要求2020年新增采购767亿美元,主要是制成品。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2020年新增采购的要求是:1)2020及2021年中方新增自美进口合计2000亿美元(2017年基础上),其中2020年为767亿美元,占比38%。2)2020年新增采购的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及服务分别为329亿美元、125亿美元、185亿美元及128亿美元。

第一,服务采购方面。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服务总额为560亿美元,为了完成中美协议承诺的新增采购,2020年自美进口服务总额要达到688亿美元。由于自美采购服务数据,只能参考美国经济分析局以年为频率公布的数据,没有可以参考的季度及月度高频数据,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商品进口方面。

第二,商品进口方面:

1)2017年,“制成品、农产品及能源产品”采购总额为718亿美元。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总额为1539亿美元,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分别为429亿美元、209亿美元、80亿美元。各部分自美进口总额的计算方式,是以中美贸易协议公布的四位HS码,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公布的中国自美进口数据来计算。

2)2020年,“制成品、农产品及能源产品”采购总额需要达到1357亿美元。为完成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要求,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在2020年全年采购总额要达到1357亿美元;2019年此三部门采购额为590亿元,相当于2020年度同比目标增速是130%。

3)农产品——一季度增长仅略微低于目标增速,后续压力较小。2020年农产品采购额需要达到334亿美元,对应年度目标增速为127%。在4月14日的国新办就一季度进出口发布会上,海关总署介绍,一季度,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355.6亿元人民币,季度增速110%,略微低于目标增速。按照一季度的农产品采购增速,全年完成目标压力不大。

4)制成品和能源制品——油价下滑、美国经济停摆背景下,后续压力较大。USITC还未公布3月份进口的四位码数据,因此我们借助海关总署公布的二位码数据,对于制成品、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采购额做出估算,得到2020年一季度各部分采购额分别约为87亿美元、48亿美元、4亿美元。可以看出我们估算出来的农产品进口数据与海关总署公布的356亿人民币口径也基本符合。

2020年制成品采购额需要达到758亿美元,年度目标增速85%。2020年能源品采购额需要达到265亿美元,年度目标增速724%。根据我们的估算结果,一季度自美制成品和能源品采购额分别为87亿元及4亿美元,季度增速分别为-12%及-43%,与全年目标增速相差较大。可以看出为了完成2020年的全年采购任务,后续自美进口压力较大。

制成品尚可以通过增加机电产品等采购完成,能源产品会受到低油价的压制。随着全球疫情肆虐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油价可能会长期维持较为低迷水平。中美贸易协议中规定的能源产品,主要是原油及液化丙烷、焦油等原油制品。在贸易协议规定的能源产品目录中,原油2017年总进口43亿美元,占2017年能源制品(贸易协议所规定的采购商品,下同)进口总额的54%。而非原油制品的采购,包括煤及天然气,2017年总进口8.27亿美元,占2017年能源制品进口的10%,占比很小。因此,除非我国在天然气、煤炭等方面进口大幅上升,否则低油价将对于能源产品的采购形成较强的压制。

1.2 中方近期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做了较大努力

中方近期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做了较大努力。我们近两年一直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2019年1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要求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2020年4月最高法也相应出台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进一步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规范的司法环境。

二、美国大选:国内矛盾急需转移,中国或成为竞选靶子

中国已经成为最近美国总统竞选的焦点。美国2020年竞选已经提前进入了一对一对决,两党候选人开始了白热化对战。由于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美国国内反华情绪进一步被推升至了高点,中国现在成为了两党对决的一大重要话题,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在试图给对方打上“中国标签”,以希望给对方造成负面效应:

  • 据路透社4月17日报道,助力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行动”政治行动委员会(America First Action PAC)将在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投放大量写有“北京拜登”、“阻止中国,阻止拜登”的广告,花费共计约为1000万美元。

  • 据MSN 4月17日报道,拜登团队迅速做出反应,预计在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亚利桑那州、北卡罗莱纳州和佛罗里达州投放广告,宣告“特朗普在1月和2月对中国进行了15次称赞”。

美国国内反华情绪达到高点。4月20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的民调报告显示,66%的美国民众对华持负面看法,达到了2005年该项调查启动以来的最高点。即使是一直以来对华态度较为温和的民主党派人士,对华负面态度人数占比也超过了50%。

2.1 特朗普——疫情前期点赞中国,后期多次无端指责中国

特朗普心中只有“选举正确”,一切为大选服务。特朗普目前最大的诉求在于2020年美国大选连任。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之前,特朗普完成了中美贸易协议(第一阶段,2020年1月)、美日贸易协议(2019年9月)、美韩贸易协议(2018年9月)的签订,股市三年内持续上涨(2017年至2019年道指涨幅19%),美国失业率降至1971年以来最低点(2019年12月失业率3.5%),政绩可圈可点,也成为特朗普在2019年为选举大肆造势的基础。但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正在打乱特朗普的选举布局,其为了转移国内日益聚积的负面情绪,有可能会转移国内矛盾、调转枪头对外。

我们从美国疫情爆发前后,特朗普对于中国防疫的评价,可以看出其“选举正确”的行为准则:

1)美国疫情爆发前:1至3月初,特朗普多次对中国防疫发表正面看法。1月及2月,特朗普多次于推特上发表对于中国防疫的正面看法,并且多次提出中美在病毒防疫方面合作紧密,中国与美国共享了很多疫情方面的数据。

2)美国疫情爆发后:3月下旬之后,特朗普频频对中国开火。3月17日,美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突破1000,并在3月23日迅速突破一万人。美国国内疫情开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特朗普对于中国的表态也急转而下。3月18日,特朗普首次在推特上提及“中国病毒” ,之后多次做出了中国疫情不透明、隐瞒死亡人数等无端指控。特朗普甚至提出是民主党的弹劾行动扰乱了美国政府的防疫行动。

2.2 拜登——早期的对华友好论,目前主要攻击特朗普对华政策

拜登——曾经的“中国友好论”,参与竞选之后开始发表“中国威胁论”。拜登在过去呼吁不要将中国作为美国的威胁,尤其是曾经于2011年以 “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衰亡”为题在纽约时报撰文。但是在宣布参选总统之后,也开始发表 “中国威胁论”的相关言论。在美国新冠肺炎爆发之后,拜登的主要策略是批评特朗普在防疫中采取的策略,包括批评其削减了驻中国的疾控中心专家数量、对中国旅行限制太慢、美国科学家和健康专家未能及时进入中国等等。

特朗普与拜登的观点转向,更佐证了两个重要的现实:1)在疫情大幅冲击美国经济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反华情绪大涨,目前“批评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2)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是遵循选举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为了拉拢选票、顺应对华敌视情绪,对中国都会发出较为极端的言论,甚至是进一步采取极端措施。

2.3 最新选情——4月两人支持率同步下滑,拜登仍然领先

4月以来二者支持率同步下降,拜登支持率仍然高于特朗普约6个百分点。民调网站Real clear politics(RCP)的统计结果综合了包括Economist/YouGov、Quinnipiac等多家媒体和机构的数据,我们以RCP作为衡量二者民调的标准。据RCP统计,拜登的支持率从2019年以来持续领先于特朗普;但是2020年4月开始,由于国内疫情愈演愈烈,美国国民对政客产生不满,二者支持率都在同步下降。截至4月2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特朗普支持率为42.1%,拜登支持率为48.4%,拜登支持率高于特朗普约6个百分点。

不过,民调高并不代表着拜登必胜。正如同当年希拉里的民调持续高于特朗普一样,拜登作为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政客,在美国社会有较大的“认知度”,拜登支持率高于特朗普的现象不足为奇。但是,二者谁能够获胜,还是谁能够为疫情之后的美国经济恢复提出更振奋人心和更抓住选民心态的口号和方案。

三、特朗普或利用对华强硬提高支持率,此风险不可忽视

3.1 选战不利情况下,可能铤而走险

美国国内反华情绪持续上升,特朗普在选战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很有可能成为竞选靶子。特朗普目前仍然将中美协议作为自己的政绩亮点,但一旦国内竞选形势持续严峻,美国国内反华思潮愈演愈烈,特朗普可能会反而选择对中国施压,以顺应国内选民。我们可以看到,自从3月下旬特朗普对于中国的言论出现了较大的转折,并开始发表“中国病毒”的言论,其民调曾经出现小幅的上行。进入4月,由于美国国内疫情恶化严重,其支持率又掉头下行。

科技牌、台湾牌和贸易牌仍然是特朗普的三张王牌,可能会成为特朗普狙击中国的三个靶子。我们在《大国博弈》系列篇一中(《肆无忌惮的特朗普:科技牌与台湾牌》,2019年5月28日)已经分析到,中美博弈的三条主线是:经贸线、科技线及台湾线。2019年特朗普为了逼迫中方达成贸易协议,其在科技牌和台湾牌上向中国极限施压。进入2020年,大选压力在即,美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特朗普为了赢得选票,可能会铤而走险,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在台湾问题上极限施压,甚至是有可能撕毁之前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

3.2 中美在华为和国家安全层面的博弈仍在继续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对于华为的新一轮制裁。路透网3月26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同意采取新措施,限制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全球芯片供应。根据拟议的规则变更,使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必须先获得美国许可证,然后才能向华为提供某些芯片。消息人士称,这项规则变更旨在遏制台积电向华为出售芯片的行为。台积电是华为海思半导体部门的芯片主要生产商。”华为作为我国优秀的民营企业,知名度高,是中国5G建设的排头兵,对其制裁首先舆论影响较大,容易吸引美国国内民粹主义者的支持。

美国在中国台湾方面布局良久,留有后手。美国这次将制裁的对象延伸至中国台湾企业,这也正对应了近年其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多次采取的激进行动、制衡中国发展,美国政府已经思虑良久,留有后手。

围绕高科技产品出口和基础设施供应链建设的国家安全审查,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也在继续。

4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收紧出口管控限制,扩大了美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在运往海外之前需要经过国家安全专家审查的名单,这一规定赋予商务部官员更大的权力来阻止半导体、航空航天和其他工业领域的美国产品被运往海外,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国公司向海外出口可能会增强中国军力的产品。规则更改具体包括:

  • 扩大军事许可证(MEU,Military End Use)的范围:扩大了在中国,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MEU许可证要求控制范围,覆盖至三个国家的所有军事最终用户,控制产品范围包括半导体设备,传感器和其他技术等项目。

  • 废除民用许可证(CIV,Civil End Users)与美国国家安全相关的商品,废除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的民用许可证——在此许可证下,相关商品可以出口、再出口或转口至民用终端用户。

  • 废除额外的出口许可(APR,Additional Permissive Reexports)与美国国家安全相关的商品,提议废除对伙伴国家的例外许可——在这一许可下,伙伴国家可以将国家安全相关的商品再出口。

美国此举在于进一步阻挠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对中国施压。据《环球时报》4月28日报道,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张军社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军方直接自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美国政府也不允许向中国军方出售高科技产品。美国上述举动只是想找各种借口阻挠正常的贸易行为。

与此同时,4月27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的十二家部委,共同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着力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目的在于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3.3 谁上台都是一个样——做好长期战准备

日美贸易摩擦中,即使政党更迭,也没有改变对日的强硬态度。日美贸易摩擦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自1955年由于廉价衬衫出口引起的第一次贸易摩擦开始,在博弈抗衡的40年间,历经四个发展阶段。观察日美贸易摩擦过程中的政党更迭,不同党派的对日贸易政策都贯彻“经济上强硬、安全上保障”的策略,在美国对日“安全保护”这一义务和制衡下,逼迫日本在贸易上妥协,缩小美日贸易逆差,进一步开放日本市场。

中美摩擦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美国近年频繁对外的贸易争端并非是一个现象,其背后代表的是在美国社会的分层和断裂。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充分流动,资本本身拥有快速的流动性,在寻找廉价的劳动要素的驱动下,美国的资本与无法自由流动的本国的劳动力产生了脱离,导致了蓝领和部分中产阶层对于社会现状出现了极大不满。而特朗普总统宣称的“反全球化”、复兴美国制造业等口号,切入了这部分人群对于执政者的诉求,是其赢得“铁锈带”选票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拜登上台还是特朗普连任,对华强硬已成两党共识,经贸博弈将成为长期化问题。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谁上台都一个样。奉行自由主义的民主党上台,也需要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也要打压中国不断崛起的势头,也要不断阻击中国快速成长的高端制造业。中美在各个领域的结构化争端将成为常态化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