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98%,环保巨头奄奄一息,却有人在“坟头蹦迪”!

股价暴跌98%,环保巨头奄奄一息,却有人在“坟头蹦迪”!
2020年06月03日 23:29 包不同的观点

昔日的环保巨头要凉了

6月1日作为最后宣判日的盛运环保发出公告,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自今日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令人大为惊叹的是,在第20个交易日也就是昨天,盛运环保却迎来了一波“地天板”。在6月1日开盘跌停后,数笔买入大单将其股价直接拉至涨停。截至收盘,盛运环保仍稳稳地保持涨停状态,当日收盘价为0.32元/股。

5月31日晚间盛运环保发出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投高科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拟减持数量为不超过3959.8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自本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实施(即2020年6月23日至2020年12月22日)。

五月底时盛运环保举行了致歉会,投资者对盛运环保重组状况非常关注,但道歉会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有效的信息或者明确结果。6月1日晚间,盛运环保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最新进展称,由于即将面临面值退市,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推进受到重大影响,工作处于暂停状态。这么看来,盛运环保这个昔日的环保巨头是真的要凉凉了……

谁在“坟头蹦迪”?

虽说所有的韭菜心里都很清楚,盛运环保的停牌已成定局,按照以往那些提前锁定面值退市的个股,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通常呈现出股东集体出逃的状态,但就在这最后一个交易日盛运环保今日不旦没有下跌,反以涨停收盘!

其实此前有不少濒临退市的股票在股价尚有一线希望回到1元以上时,还可能上演“地天板”或连续涨停走势。这个无论是从自救还是投资心态中都是可以理解的行为,毕竟最后一搏尚有意义。

但是这次盛运环保的“末日地天板”就让盛运环保瞬间被推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下成了话题所在。那么这个坟头蹦迪的人欲以何为呢?

这要先从盛运环保在5月25日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将被终止上市的第五次风险提示性公告》说起。

公告中便明确表示:根据公司目前股价情况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回来是没有希望了,并且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的规定,创业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请,公司股票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将不能重新上市,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

其实这个公告已经很明显的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我“没得救了”。

大写的BUT,在盛运环保已经放弃治疗的最后一刻,还是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将股价推至涨停!

不过从昨天的龙虎榜看,盛运环保并没有实力资金入局。华创证券重庆洪湖东路营业部的买入额只有125万元,其余四个买入席位无一买入超过百万元;反倒是卖出,包括公司办公地合肥以及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等3个营业部席位的卖出额在500余万元及300万元不等。龙虎榜的买力明显弱于卖力。

这其实也就完全排除了自救的可能!而是市场中投机者的资金炒作动作,这主要是由于部分资金幻想公司或大股东的“保壳”诉求。

细看一下这一次的买二席位,招商证券深圳福华三路营业部,买入额75万元,追溯这个席位近期上榜的几只个股,有东沣B、ST锐电、*ST兆新和盛运环保,可见该席位热衷炒作濒临退市股票。

但如今的市场已经与此前有很大不同,新证券法施行后,退市机制在向常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所谓壳资源价值快速崩塌,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的两极分化将会加剧,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结构有望得到双重优化。

那么这种投机行为无疑就成了“坟头蹦迪”的高风险游戏。

昔日巨头何以至此?

公开资料显示,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盛运环保,证券代码:300090.SZ)主要从事节能环保服务业,公司经营范围为专业从事城市焚烧发电、农林废弃物焚烧发电、医疗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处置、水污染环境治理,城市自来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业务。

而盛运环保的董事长开晓胜,1997年10月开始创业设立桐城机械,是公司的主要发起人,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由于在2003年时抓住国营企业改制的机遇,买断市植物油厂,通过股权改制,成立了“安徽盛运集团”。

在本本分分的经营下,2010年,开晓胜以10亿元的财富进入胡润富豪榜,是桐城市本土企业家首次进入胡润富豪榜,成为2010年荣登榜单的15位安徽企业家之一。2013年,以总资产32亿位居安徽富豪榜第四位,在胡润榜单中排名第635位。在2018安徽富豪排行榜中,开晓胜家族以31亿财富排在安徽富豪第20位,全国1378位。2015年的一波大牛市更是将盛运环保推向的顶峰。

按理来说盛运环保应该是一家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朝阳企业,近几年环保产业一直十分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这也使得许多原本发展稳健,具有很好上升空间的企业开始抵不住诱惑。走向资本……

但资本有时候会对发展产生助力,但有时也会使人走向莫须有的贪婪。

于是,盛运环保开始了盲目扩张之路!

自2015年5月到2016年底,盛运环保成立了超过200亿元的并购基金,首期规模达到110亿元,专注于投资来及焚烧发电相关产业,以如此大规模的并购基金专注于一个固废细分行业,之前还未曾有过。

盛运环保还在2016年初,定向增发募集了18.32亿元,用于偿还借款和补充流动资本。

2017年至今,盛运环保或中标或签署了多达18个项目,其中多数为垃圾焚烧项目,少数为污水处理、环卫服务项目,总投资达117.42亿元人民币。

盛运环保就在这个阶段将自己推向了买买买的剁手之路,当然说的正经点就叫做并购。由于业务的涉及面逐渐延展,而自身能力不足时,就依靠并购解决问题,但是对于并购业务的本身缺乏研究。

或许对于高管来说,并购意味着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的同时大概可能好像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这么一举两得的事情借钱也要干。

于是,公司短期借款从2015年年初的7.67亿元增加至2018年年底的12.55亿元,长期借款从7亿元增加至2018年年末的10亿元。

扩张与并购并没有让盛运环保走向辉煌,反之,自2016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开始快速下滑,2017年开始巨亏13.18亿,2018亏损幅度继续扩大当年亏损达31亿,2019年年报公司再次亏损19.9亿,三年间亏损达60多亿元。

除此之外,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增高,此前公司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17年飙升至71%,2018年达到97%,2019年公司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形达到120%。

事情的爆发点则是在2018年4月,开晓胜宣布辞去董事长职务。

根据后来证监会的调查,盛运环保作为债券发行人,在公司债券私募债存续期间,发生了12笔其他对外债务到期未能清偿的情形。

并且盛运环保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为确保项目建设,公司用短期资金进行项目投入,形成了短贷长投、期限错配,造成了现金流紧张局面。同时,盛运环保还向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等提供违规担保,向关联方提供资金,造成了高额的债务逾期。

截至目前,盛运环保共债务逾期49.64亿元,违规担保24.22亿元,关联方合计占用公司资金21.41亿元。公司的市值也从百亿市值跌至4.2亿(2020年6月1日收盘价0.32元计)蒸发接近98%。

盲目扩张与高杠杆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对于自身的发展实力应该是最清楚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扩张”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就像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商业世界中大家都在追逐的宝藏一般。

于是在追寻宝藏的路上,人们可以不计代价甚至舍弃生命。当然拿到宝藏并且善用的人可以走向人生巅峰,但是在追寻“扩张”的路上也是白骨哀哀,尸横遍野的。

还记得2018年7月忽然宣告破产的晨曦集团,与今天我们看到的盛运环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作为一家山东的重点工业企业。创始人邵仲毅是山东前首富,巅峰时期个人资产近200亿。

当时的晨曦集团也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不断的扩张业务,但资金方面却不能满足需求。同时,各大银行也在向公司催缴贷款。

而2013年银行为了将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直接将晨曦集团的190亿流动资金抽走了。从那之后,晨曦集团的发展步伐不断减缓,资金问题也一年比一年严重。终于,在今年下半年资金问题爆发,晨曦集团宣布负债114亿,正式申请破产。

同样是卒于2018年7月的还有曾经的轮胎巨头永泰集团,从1995年成立之初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它在巅峰时期排在全球轮胎企业的第32名,一度也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

其实在本世纪初,永泰集团的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又一次产量扩张。但也正因为如此,单纯的注重产量产能的永泰集团,在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上开始逐渐落后,这也使得它逐渐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潜在危机。加之过度的扩张,让它的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再加上从2010年后我国轮胎行业的产能逐渐开始呈现过剩现象,这时的永泰集团出口又成了问题。

资金链断裂,行业竞争激烈、产品积压等多重打击之下永泰集团,最终也在2018年承受不住宣布破产。

上面这两个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导致这样结局的有盲目扩张的问题,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扩张,或者是在忽略了企业发展核心的情况下扩张,都属于盲目扩张的范畴。

而对于超出力所能及范围的“高杠杆”,作为企业在扩张路上的工具,善用则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资本的本质就是冰冷的,他与梦想不同,他甚至不会等你将梦想实现,用梦想实现扩张就犹如宗教传教,来去自由,成了就是先知,败了最多是不再有人记得。但资本的扩张路上,一旦败了也许就是万劫不复甚至会连累众多人。

对此也只能说,作为企业需要量力而行,发展却也需要可持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