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风投之城”背后,是合肥拼尽全力的逆袭!

中国最牛“风投之城”背后,是合肥拼尽全力的逆袭!
2020年06月15日 20:54 包不同的观点

在很长的时间里,合肥都是一座默默无名的城市。

2000年,作为省会的合肥GDP只有325亿,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80名开外。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没有存在感。

但20年后的今天,合肥的GDP已经高达9409亿元(2019年),位列全国第21名,相比2000年整整跃升了59个名次!

合肥,靠的是什么?

这背后,是一条独特的“合肥之路”。

1

大器晚成的省会

合肥的这种特质,是藏在骨子里的,这源于合肥的“逆袭”体质。

根据《水经注》里的说法,合肥的称谓来源于地形:因施水(今南淝河)和肥水(今东淝河)在夏季河水暴涨的时候会汇于此处而得名。

得益于联通交错的水域,在三国时期,合肥是一处必争之地,吴国曾五次试图打下合肥。

▲图源地球知识局

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却是近代以来的事。

安徽设省本来就晚,直到康熙年间(1667)才从江南省从形式上分离了出来。

对于安徽来说,确立省会却是一件极为纠结的事。

从历史的维度看,有机会成为安徽省会的城市很多。安庆、芜湖、蚌埠、当涂、歙县等县市都有过参选的机会,但几易其手,最终合肥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在建国之前,合肥就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同时期安徽的城市中,芜湖人口25万、安庆人口12万、蚌埠人口10万,而合肥只有7万人。

在安徽的省会备选城市中,安庆一度是那个最受关注的种子选手。但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寇的肆虐,安徽的几座重镇安庆、芜湖、蚌埠都已经破败凋零,经济糜烂。

这时候,合肥的优势开始显露。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合肥处于安庆、芜湖、蚌埠三个重镇的中心,与三地距离均为一百多公里,自古就有驿道和水道相通。

1935年修通的淮南铁路,更是连接了整个安徽的交通线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1945年安徽省府落地合肥。新中国成立后,合肥的省会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合肥堪称中国城市中大器晚成的典范。时至今日,合肥已经实现了蜕变。无论是经济实力、政治声望、交通位置还是文化感召力,这座城市都已是省内的绝对中心。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城市,还在不断向上生长。

2

拼尽全力,押注液晶面板

在风口遍地的年代,选对适合自己的风口是一种能力。

个人如此,城市亦然。

合肥的第一次重大“押宝”,要数液晶面板。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曾引起轰动。

当时,不看好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空前巨大。

对合肥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京东方无异于一场豪赌。因为按照承诺,京东方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所需的17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

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还需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未能引入战略投资,剩下的85亿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贷款解决。

要知道,当年合肥市财政收入才300亿!

而另一边,作为一块肥肉,北京、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也对京东方虎视眈眈。

开弓没有回头箭,赌上身家,合肥只能往前冲。

最后的结果没有让合肥失望。在合肥的大力支持下,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与此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纷至沓来。

如今,京东方已经成为了国际显示产业的龙头企业,据电动车公社数据,截至2018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量增速全球第一,在LCD市场,京东方的市场份额更是让人在电视、手机、平板、笔记本多个领域牢牢占据全球第一的宝座!

一家深陷困境的企业,在合肥完成了蜕变:从举步维艰,到实现“史诗般的崛起”,不仅企业自身跻身国际顶尖水平,同时也让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完成了从跟跑、并跑、领跑的三次跨越。

京东方为合肥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2010年,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京东方在合肥不仅投资的是生产线,还包括了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医院等项目,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超1000亿,即使只有10倍的乘数效应,京东方能够带动的总的GDP,也已经超过了合肥市一年的GDP总量,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有人算了一下,仅合肥市政府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就有上百亿。

总之,京东方对合肥而言,可谓是名利双收。

更重要的是,这为合肥开垦了一片高科技的肥沃土壤。有了京东方在前,后面高科技企业的到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京东方之后,合肥一战成名,“合肥有个京东方”也成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方在合肥的成功,衍生出了一套“合肥模式”:

这套“合肥模式”,几乎贯穿合肥整个发迹史,并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迭代升级。

3

突破重围缔造中国“硅谷”

京东方一役,合肥名声打响,也尝到了甜头。

与此同时,2012年前后,国产芯片如火如荼。而合肥在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

究其原因,这是全世界最为高精尖的民用产业之一,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稍微正常的企业绝对不敢随便踏入。如果全部交由市场,按照合肥本土企业的成长路径,几乎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

这时候,合肥又把目光瞄向了“合肥模式”,利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半导体行业。

但毫无疑问,这个挑战是巨大的。彼时,我们赖以保存数据的存储器芯片,虽然是中国芯片市场中的最大品类,市场需求达到全球的30%,进口额接近300亿美元。DRAM作为存储器的一种重要分类,96%市场被韩国三星、韩国海力士、美国美光3家寡头垄断。

也就是说,这是一片空白的领域。

为了打破这一垄断,合肥再一次押上了重注。

2017年5月25日,由合肥市政府支持的合肥长鑫公司宣布,预计由合肥长鑫投资72亿美元,兴建12吋晶圆厂以发展DRAM产品,未来完成后,预计最大月产将高达12.5万片规模。

2019年,长鑫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商Wi-LAN Inc.手中买到了全套的专利授权。同年9年,合肥长鑫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网友调侃:

就这样,“中国芯”在合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谋篇布局”,于是“芯屏器合”的大格局,使合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高新尖”千亿产业集群,带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蓝领”就业。

今天的合肥,已拥有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包括长鑫存储、通富微电、联发科等行业龙头,被工信部列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每年生产的芯片,也就近输往合肥的京东方、江淮汽车、格力工厂等,托起了家电、平板显示、汽车几大主导产业。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合肥,俨然成为了中国的新式“硅谷”。

“合肥模式”再一次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合肥第一次为“中国芯”赋予了实质性的意义。

4

引领潮流,进军新能源

两战告捷之后,合肥的发展堪称迅猛,“霸都”之称名不虚传。

2019年,合肥市GDP达到9409亿元,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这一数据,是2000年的三十倍。

尽管如此,合肥依旧面临着一个问题:下一步,该往哪去?

2020年2月,我们看到了合肥的答案。

该月,合肥市政府宣布投资蔚来汽车超100亿元,作为“交换”,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将落户合肥,并在江淮蔚来工厂启动EC6量产项目。

一时之间引起海内外一片惊诧。

这家号称“中国版特斯拉”的蔚来汽车,在过去的数年间一直在烧钱,截至2019年底累计亏损220亿,徘徊在悬崖边上。

就在蔚来汽车奄奄一息的时候,合肥出手相救。

看了上面合肥的操作,你就会明白,这是又一次“合肥模式”的实践。安徽走出的李斌,是合肥布局新能源的不二之选。

蔚来的到来,势必会带动更多新能源车企进入合肥,因为合肥的目的,根本不是某家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

果不其然,据第一财经报道,5月29日,大众宣布以约11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获得26.47%的股权并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同时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股份至75%。

作为传统国际品牌的代表,大众汽车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这是一个新的信号。而第一站,落脚合肥,显然也更具代表性意义。

合肥,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合肥模式”也再一次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5

尾声

这两天,合肥多了一个名号:“赌城”。

有人说,从京东方、半导体到新能源,合肥一直在“赌”,是一座视死如归的“风投城市”。

但在我看来,这不是赌,这是一个城市在逆境中谋出路!

1969年,国内外局势复杂,13所在京高校被迫外迁,疏散到全国各地,史称“京校外迁”。其中最不受待见的一所学校,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

中科大去到河南,被拒绝;去到湖北,被拒绝;去到江西,还是被拒绝。

而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却主动向中科大抛来橄榄枝,表示安徽可以接纳三千人,并介绍了近几年来安徽省的发展形势及发展前途,说科大下去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安徽省当时明确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为了争取到京东方,合肥一度停了正在修建的地铁,还一度传出“公务员发不出工资”的消息。当时的合肥市委直接放话:合肥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要做成这件事!

京东方老板王东升后来回忆:

引进半导体产业,砸钱,砸人,砸上一切可用的资源;引进新能源产业也是如此,每一件事合肥都竭尽全力,只求成功。

这是赌吗?这是单纯的运气好吗?

根本不是。每一个产业进阶、经济提升的背后,都是一代代合肥当政者与合肥人的极致努力与用心付出!

看得见的是运气,看不见的,是合肥持之以恒的韧劲与拼搏之力。

昔日的江淮小邑,如今成了全球家电之都、中国IC之都、中国光伏第一城、平板显示器之都。未来,可能还是新能源之都。

这一切,合肥配得上!

祝福合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