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IPO,核酸企业想干啥?

扎堆IPO,核酸企业想干啥?
2022年11月29日 19:32 包不同的观点

疫情约有三年,对经济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有的企业凭借自身体量强撑,有的选择断尾求生,有的甚至直接跑路,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而有的却“逆流而上”,排队上市。

据相关报道,已有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百普赛斯、诺唯赞等7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

其中康为世纪、诺唯赞、百普赛斯已成功上市。

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4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过会,均拟登陆创业板,如果再通过证监会注册就可成功上市。

但介于核酸检测的特殊性,引起了不少质疑声。

前不久,已提交注册即将跨过上市门槛的达科为,因“靠核酸采样管年入8.4亿”、“大股东是95后和05后”等新闻,一下子点燃了大众的情绪,更是招来了监管的注意。

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表示,称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舆论压力下,随着监管趋严,这些正在排队等待的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近期想来恐怕不太好过。

1

天灾人祸

疫情持续的阴霾下,出于对防控需要的配合,核酸检测早日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原本上下齐心和谐共进的氛围,今年以来,却频频出现核酸造假事件。

经其他垂类媒体梳理,今年被查处通报的相关案件就有8起。

分别涉及郑州金域有限公司、合肥合合医学检测实验室、上海中科润达、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精准医学、石家庄合合医学、昆明环济医学、内蒙古塞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其造假方式一般是,阴变阳,阳变阴。

以新型病毒的传播速度,以及城市化下的人群密度,当阳性手持绿码,无意中将病毒传播到人群中,无异于将一颗火星投入了火药厂,迅速就能让一整块片区停摆。

而原本没什么问题的阴性民众,也会被迫转入方舱,增加不必要的社会运行成本。

瞒报、谎报、刻意制造病毒传播,不仅扰乱社会治安,还损害了社会公信力。

从最终受益结果来看,相关核酸检测机构动机最可疑,在后续样本检测过程中,只需少检、错检,就能在相对隐蔽的环节中,以极低的成本,再获一大笔订单。

尽管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但仍有人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浑水摸鱼,以身犯险。

2

一枝独秀

到底有多大的利润呢?

据大猫财经,Choice数据显示,A股新冠检测板块有67家上市公司,总营收2516亿,净利润728亿。其中九安医疗在半年报中就创造了净利润增速27728%的奇迹,而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长,更是达到了31919%。

以近期争议较大的达科为为例,这家准上市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和仪器、采血设备的批发。2020年疫情爆发后,开始销售核酸保存液和采样管。

据了解,虽然核酸采样的营收只占到总营收的8%,却在2019年至2022年短短三年间,就将公司的净利率从3.18%拽到了12.33%。

核酸类业务的利率确实不错。

但吊诡的是,这家在科创板申请上市的公司,申领了2021年度的“深圳市应对新冠疫情中小微企业补贴”。

且不论核酸检测业务的高利率,科创板要求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0%,或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

而这家半只脚踏入上市门槛的企业,居然也需要助企纾困。

其他的与核酸检测业务联系更紧密的公司呢。

据财经十一人,我们为核酸检测支付的费用主要分布在以试剂为主的耗材、采样过程、检测过程这三个部分。

文中提到,其中检测试剂是耗材中的大头。A股上市公司中,以境内销售为主的五家头部核酸检测试剂公司中,四家的毛利率都超过了80%,按照2021年的数据,还要高于著名高利润白酒品牌五粮液的75.4%,直逼贵州茅台的91.5%。

以达安基因为例,2022年上半年营收66.8亿元,净利润36.1亿元;来自核酸检测试剂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营业成本5.46亿元,毛利率高达88.2%。

耗材业务为主的检测试剂,也就拭子、保存液、试剂盒之类的,本身技术含量有限,文中还称,每份生产成本3-5元的试剂盒,未来成本还会下降。

这样算来,核酸检测确实是门不错的生意,也难怪出现核酸企业扎堆上市的奇观。

3

账面之外

放到整个时代发展的时间线来看,核酸企业扎推上市有着特殊的环境因素,同时也引来了不少质疑。

首先是核酸企业的业绩具有不可持续性,长期投资价值存疑。

例如瑞博奥公司的招股书中提到,新冠疫情情况逐步获得控制,公司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预计将出现下滑。

其次,核酸业务价格一降再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相关业务规模或将逐渐减小,那么留给核酸检测概念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剩多少也要打个问号。

还有在同行竞争方面,步入2021年之后,全球同类产品供应商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分越来越小的蛋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监管的趋严更是为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增加了一层不确定性。

还有相关媒体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点。

据大碗楼市上海站,核酸企业的利润账面上来看确实很高,但核酸的利润都是应收账款。

据了解,有4家企业应收账款是同期净利润的3倍以上。

而这里的应收账款相当于,核酸检测的钱,是核酸机构垫付的,地方城市还没给。

文中提到,如果这些企业顺利上市,那么这些应收账款就可以变成业绩算进估值里,再靠资本市场卖掉一些股份,原本尚未兑现的应收账款,通过股市,就算是落袋为安了。

但是在企业扩张过程中,原本就是企业自己垫付的钱,一旦哪个环节除了问题,资金周转不灵,再加上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就有可能形成坏账。

从数据上来看,这些企业的净利润能否追得上净利润还是个疑点。

而原本是企业自身经营策略的选择,一旦上市,就要散户们来拿真金白银来换这些股,万一变成坏账,股民们怕是要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这样再看部分核酸企业爆出核酸造假、扎堆上市的新闻,颇有些耐人寻味。

至于是光景正好,还是欲盖弥彰,就需要股民们自行辨别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