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搞经济!这些城市开始大把发钱

全力搞经济!这些城市开始大把发钱
2022年12月16日 00:38 包不同的观点

撒钱的时候到了。

1

扩大内需成主线

疫情政策转变之后,经济的复苏可能没有想象中这么快。

11月的国民经济数据已经出来了,我看了一下,很多关键指标都低于市场预期。

工业增加值——

同比2.2%,低于前值的5.0%。

社零——

同比-5.9%,低于前值的-0.5%。

服务业生产指数——

同比-1.9%,低于前值的0.1%。

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0.7%,低于前值的4.3%。

出口——

同比-8.7%,低于前值的-0.3%。

房地产销售——

同比-33.3%,低于前值的-23.2%。

▲图源:郭磊宏观茶座

这六个指标数据的全面回落,也意味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依旧在持续。

为数不多较为亮眼的数据来自高科技领域。例如新能源,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5%,充电桩、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0%、68.6%、50.7%。从投资来看,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

我们常说,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从11月的数据来看,消费数据基本上回落至4-5月之后的最低,出口和投资也创下年内新低。

低迷的气氛该从哪破局?高层给出的答案是消费。

就在11月国民经济数据公布的前一天,新华社发了一个重磅消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这份规划不算特别长,但意义重大。和以往的5年规划不一样,高层这次把“扩大内需”的时间周期延长到了13年,直奔2035年而去。

除此之外,规划涵盖了地产、汽车、医药、养老等所有核心消费板块,且把规划纲要上升为战略地位,决心之大不言而喻。

通篇看下来,这其实是呼应此前的“双循环格局”,简单点说就是——

激发国内消费活力,万事靠自己。

2

这些地方,开始“撒钱”

消费很重要,但很多人并不是不想消费。

拿买房来说,之前有人计算了一下,首套房贷利率从4.6%降到4.4%,30年期的50万元贷款,利息可节省2万元,平均每天节省1.8元。

但他们差的是这一块八毛吗?不,他们差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首付。

说白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大家兜里没钱。

过去的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5.9%,从化妆品、金银珠宝到汽车、家具,都降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

很多人工作都没了,哪来的钱消费?

想要扩大内需,老百姓手里得有钱才行。很多地方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选择给大家直接“发钱”——消费券。今年12月以来,全国多个地区来了一场“红包雨”。

广州——

从12月8日20时至12月19日24时,广州政府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三千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场景,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

深圳——

在深圳,本轮补贴活动主要针对电子和家用电器,他们在全市数百家线下门店同步铺开,根据政策,共有包括冰箱、空调、手机等超过6100款产品。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活动期间每人最高补贴2000元,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6日。

武汉——

从12月8日起,武汉发放“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设置50元、100元、300元三种面额,消费金额分别达到满500元、1000元、3000元可触发消费券的使用。

福建——

福建省安排2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并结合当前消费市场需求,将促消费活动延长至12月底,鼓励各地开展跨年促消费活动。时至今日,福州、漳州、宁德、三明、平潭等市已通过各种形式发放了消费券……

说起来,发消费券这事并不新鲜。根据界面新闻此前的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全国至少有19个省份发布过43项消费券相关政策,计划投放总金额超50亿元。

不难想象,随着疫情形势的明朗,各地为了拼经济,还将不断加入“撒钱”大军。

3

撬动经济增长的齿轮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是刺激消费,为啥要发消费券,不直接发钱呢?

这个问题,早在2020年发放消费券大潮的时候,就有经济学家给出答案——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绝大多数的产业和领域主要是需求冲击。尽管供应冲击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它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影响,只在相当少的领域表现出了一些压力。

换句话说,主要是消费者没钱,或者说有钱也不愿意消费。直接发钱给你,万一你转头存进银行咋办?

所以发消费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券在手里,不用就过期了,只能拿去消费,不花白不花。

这样一来,消费起来了,很多企业也就活过来了,经济数据也就慢慢复苏了。

以广州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在今年首轮促消费中,广东累计投放涉及金额6.07亿元的政府消费券,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相当于——

1块钱拉动了6块钱。

各地纷纷“撒钱”的背后,同样藏着经济学的原理。

后疫情时代,“救经济”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怎么救,也是个大问题:面对如今的情况,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何处?

这个问题,我从去年就开始思考。我的答案是:保证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

现金流维持正常对两个领域异常重要:一个是高杠杆的企业和个人;另一个是低收入群体和小企业。

情况分析清楚了,应对的策略也就出来了,那就是:减税降费+刺激消费。

而且,这两者必须形成“组合拳”。只有双管齐下一同出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快速把中国的经济激活。

在我看来,那些大量发消费券的城市无疑是聪明且勇敢的。说聪明是因为他们高瞻远瞩地看到了现如今经济的痛点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说勇敢是因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强大的财政实力。毕竟,这确实需要不少银子。

这些消费券的流通路径也很清晰:政府发放——消费者消费——企业兑换——政府回收。最终,消费者购买力提升了,企业的现金流得到了回血,市场慢慢动起来了,政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经济学上,其理论依据是「消费乘数」——

消费拉动生产,生产再拉生产,环环相扣,经济车轮自然运转起来。

当然,要让经济充分地涌流,减税降费也必须一起行动起来,只有两只手一起摆动,才能保持平衡,经济才能迅速回到常态。

疫情终将过去,经济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只剩下纪伯伦的那句话——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