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闯出一个新未来!

深圳,闯出一个新未来!
2023年02月22日 23:08 包不同的观点

深圳,宛如一个“超级魔术”。

40年时间里,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拥有近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海之滨,惊艳世界。

这种变化不是一朝实现的。深圳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腾飞——

第一次,从边陲小渔村变身经济特区。

第二次,从依赖农业经济转向制造业立市。

第三次,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低端制造业,向知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正是这几次攀升,让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深圳速度”,进而变成“中国高度”。

很少有人意识到,深圳的第四次腾飞,已经轰隆作响。

兔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火出圈了。这一天,广东召开了一场万众瞩目的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现场参会人数达到1000人,同时以直播的形式开至全省,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5万人。会上提出的口号震彻云霄——

再造一个新广东。

2023年,广东计划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广东2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全部表态,纷纷把今年的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

这背后,一场名为“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已经涌动。深圳的第四次腾飞,就藏在这股浪潮里。

1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

深圳的前身叫宝安县,在宋朝时,曾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以出产珍珠闻名。

1979年1月,宝安县撤销,深圳市横空出世。同样是这一年,改革开放的第一枪在蛇口打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传向全国。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这个新事物的发展速度令所有人感到震惊——

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第一次以拍卖的方式拍卖土地使用权;中国首家麦当劳在东门老街开门营业……

人们给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取了一个名字:“深圳速度”。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我们以一些数据来做对比。

经济总量——

197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仅有1.97亿元,还不到香港的1%;而刚刚过去的2022年,深圳生产总值达到3.24万亿元,城市排名全国第三,全球第十,早已超越香港。43年来,深圳的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6000倍!

地均GDP产值——

深圳的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在全国的土地面积占比仅为0.02%。2022年全国GDP是121万亿元,也就是说,深圳用仅占全国0.02%的土地面积,却创造了全国2.6%的GDP。

人口——

根据深圳发布的数据,过去十年里,深圳增长了超过700万人。这是啥概念?相当于一个中等欧洲国家的总人口规模!而且,过去10年,深圳不仅是广东常住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还是广东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最多的城市。

外贸——

2022年,深圳全年进出口总额36737.52亿元,同比增长3.7%,占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的46.3%,规模连续第30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在深圳前海,跨境电商业务规模长期占全市九成以上,过去两年翻了3.7倍。世界三大快递巨头,已有两家在前海设立区域转运中心(UPS、DHL)。

▲前海跨境电商集聚区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南山区的粤海街道办。

这20平方千米土地上,聚集了超过110家上市公司。大家耳熟能详的百度、阿里、腾讯、大疆、华为、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要么在这里诞生,要么慕名而来。不夸张地说,粤海街道随便掉下一块砖,都有可能砸中一家上市公司。

由于企业的科技含量高,粤海街道还被称为“中国硅谷”。前几年贸易战时期,美国的封锁对象很多都来自粤海街道,有人在网上调侃——

难道中美贸易战,就是美国和粤海街道办的贸易战吗?

看着如今的粤海街道牛上天际,但你可能很难想象,仅仅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养生蚝的烂泥塘。

粤海街道正是深圳巨变的一个缩影。荒地变为大厦,滩涂变成世界焦点,昔日的烂泥塘可以搅动大国风云……一条条陡峭的向上曲线,勾勒出这座年轻城市的成长奇迹。

当年的“深圳速度”,早已蜕变为“中国高度”。

2

制造业,引擎轰鸣

当初的那个小渔村,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奇迹,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走进深圳,会发现世上没有奇迹,只有轨迹。

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4.5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此时此刻,在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集团全球总部,总装车间工人依次把发动机、动力电池等重要部件装配上车,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根据比亚迪公布的产销数据,2022年其售出约186.3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08.64%,超越特斯拉拿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比亚迪总装工厂

再如大疆,早在2015年,《快公司》就将大疆评为消费电子行业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居谷歌、特斯拉之后位列第三。如今,南方电网广东省公司有超过3500台大疆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巡检,并规划未来将大部分电力巡检由人力替换为无人机。这背后,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已经是绝对的主导力量。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

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华为。时至今日,华为的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你可能不知道,华为的数字化军团已经介入煤矿、金矿、城市基建等领域协助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果斐然。

从数据看,工业已经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

这背后,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直以来,深圳经济的最大贡献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基建或房地产,而是来自制造业。早在2020年,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就占GDP的30%以上,高于全国和全省。全国主要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里,深圳常常是最少的那个。

不靠卖地而是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增长,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更为良性的发展模式。

可以说,制造业是深圳的立市之本。也正是这种“稳扎稳打”,让深圳拥有了工业发展的韧劲与强大积淀。

就在一个月前,距离上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仅一个多月,深圳就迫不及待地启动266个、总投资近3300亿元的重大项目,拉开“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序幕,其中的96个产业项目全部围绕高端制造——这就是深圳的魄力所在。

除了重视制造业,深圳还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这些企业才是深圳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他们对一个城市的创业土壤最为敏感。

前段时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36个参评城市中,深圳位居全国第一。

深圳卫视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共有商事主体39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有148万户,近年来深圳的市场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都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2022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5家,累计442家,居全国城市第三。

可别小看这些企业“幼苗”,保不齐几年后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3

发力科技创新,突围“卡脖子”

深圳还在不断往上攀登。

2022年一季度,笔者曾做过专题研究,当时疫情的影响犹在,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39.3%,增速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保持高速增长。这种韧劲,在工业头部企业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13个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3%。

彼时,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8.4万辆,同比大涨433.4%,成为国内首个月销“10万+”的新能源乘用车品牌。

再比如“工业母机”头部企业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抢抓行业风口,布局高端数控机床,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

这背后,是深圳制造的硬核所在——

高技术产业成为压舱石。

这些年,“中国智造”在深圳不断涌现。在深圳南山区北部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座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高地正在崛起。

而在深圳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则坐落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它不仅是深港合作的典范,更将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创新不会从天而降,科研人才的努力之外,离不开巨大的财力投入。

2019年度,深圳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2020年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均为全国第一,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2022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4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样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巨大的投入也结出了硕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显示,深圳在全球科创中心中综合排名第12位,其中深圳的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中国第1。同时,世界著名数学大师埃菲·杰曼诺夫、全球顶尖生物学家颜宁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大牛纷纷加盟深圳,这座城市正加快成为全球视野中的创新人才聚集地。

根据深圳“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

增加值占深圳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然成为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深圳经济“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资料显示,仅2021年,深圳就集中攻关了39项关键核心技术任务,涉及芯片、人工智能等多项“卡脖子”技术的光明科学城,还走出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模式,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47条创新经验之一。

不遗余力投入创新,深圳正在成为中国的“卡脖子”突围集中地。

4

尾声

是什么造就了深圳?

几十年来,很多人都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人说是运气,有人说是奇迹,甚至有人说是风水。但在笔者看来,真正让深圳数次腾飞的,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是活力喷涌的市场经济,是勤劳进取的深圳精神。

从“三来一补”到科技创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效益”,从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到创新生态链、超前沿产业……深圳,从来没有停下前进向上的脚步。

这样一座蓬勃之城,某种程度上,正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写照。

就在2022年12月,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行,包括亚马逊、英特尔、马士基等投资主体在内的315个项目洽谈签约,涉及意向投资总额8790亿元。

拉长时间看,从2019年到2021年,深圳招商大会累计洽谈签约项目已超过600个,涉及意向投资总额超过2万亿元。四年间,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深圳生根发芽。

这些外资企业真金白银的下注,就是深圳营商环境、经济活力的最好注脚。

如今,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剧烈涌动,深圳的第四次腾飞,已经来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