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深圳楼市回来了
回顾一下2023年的政策脉络,楼市埋了三条暗线在隐隐发力:
一条是大政方针的定调。两会开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赤字率则在去年2.8%的基础上提至3%,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房地产、基建作为最能拉动经济增量的产业,一定会给予适度的支持。
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看样子这几年还很难动摇。
一个月内,已有37个城市出台了各类稳楼市政策,多为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和放松限购、限售及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财政,还得依赖土地和地产。
央行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按照估算等于释放几千亿资金进入市场。
这是中国2023年的首次降准,也是近几年最奇怪的一次降准。因为以前都会提前放风,给市场一个准备,结果这次破天荒地没打招呼就把水放了,足见政策的急迫。
就连风向标的“深圳”,也开始涨了。
2023年2月,深圳楼市方面房企推售节奏放缓,商品住宅供应回落,供应面积约17.18万㎡,环比下降19.4%。
虽然供应量下降了,但是房价却开始上涨。
2月份,深圳成交均价达到66921元/㎡,环比上涨15.3%。
要知道从2021年4月开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深圳二手房连续下跌了11个月,将近一年了。
下跌2.8个百分点。假如是一套总价700万的房子,按照下跌2.8%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下跌了20万。
在连续下跌11个月后,深圳二手房价格再度回到上涨轨道,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目前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了72668元,再创新高!
例如。华润城润府1期一套88平3房,业主在报价18天后,最终以1555万的总价成交,折合单价17.4万/平。
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涨了265万,涨幅高达20.5%!
深圳楼市真的回来了?
02
怎么又涨了?
这次深圳楼市回暖,不少人把原因归为政策的松绑。
确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周期,房地产这个夜壶的价值瞬间被放大。
为了救市场,目前全国超过90个城市对楼市进行松绑,其中不乏郑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大湾区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
政策涉及放宽落户条件、放松限购销售、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降低首付比例、人才购房补贴、下调房贷利率等等。
然而深圳在这次刺激楼市的行情中,并没有跟进,显得相对克制不少。
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政策就一条: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对限购和限售政策进行调整。
若此次限购放开,或将成为深圳首个不限购区域。
但适用范围不广,也不是全盘开放,只是放开个别区域。
也许是前两年“深房理”的事件,又是被高层点名查“经营贷”,又是率先搞二手房指导价,把深圳给整怕了,不敢当出头鸟。
现在深圳依然是全球购房限制最严格的城市。
深圳大概是“楼市版的东莞”。
因此,这一次深圳房子涨价的背后,与政策无关,是预期回归。
想抄底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用更低的价格买自己心仪的优质房子,然而既便宜又有潜力的优质房子,只会出现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
比如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出于追涨杀跌心理,没几个人敢出手。
今年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烂尾楼的问题被重视起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持续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除了融资环境改善,房地产行业信用问题也有所收敛。
楼市的回暖与否,关键还要看购房者的预期能否改善。
如今,疫情过去了,经济有恢复的迹象,之前卡住脖子的那只手,松了。
也算凑成一个楼市触底反弹的契机。
03
深圳的楼市有点怪
不管如何,现在的房价我觉得是越来越怪了,尤其是深圳的。
高房价确实会逼走人,尤其是那些本来买得起,结果却没买了的。
但是这些人被逼走以后,深圳的房价慌不慌?根本不慌。
这几年部分地区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深圳的楼市仍然会是全国最抗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深圳楼市的两个基本面:
供应量和消费力。
深圳楼市的火热主要来源于:与发展水平同层次的一线相比,深圳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中国14个主要大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而且,深圳早已到了无地可用的状况。
此外,还应该明确一个概念。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条“定律”,对深圳只是部分适用。
决定一个城市住宅销量的是人口规模,而决定其房价水平的则是产业结构!
深圳现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聚集地,多家机构报告称深圳竞争力首次超过了香港,位居国内第一。
互联网、金融,还有诸多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都落户在深圳,全是高净值人士大规模产出的行业,全都是收入水平最高的行业聚集在这里。
你就算去腾讯总部楼下摆个摊卖烧饼都能多卖两块钱吧?何况是房子。
要是深圳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航中国的产业升级,涨到20万一平的均价,我都不觉得奇怪。
说实话,深圳房价的走势就是个翻版的香港——
土地少、人口多、经济高度发达。
但在这个趋势下,深圳楼市依然存在一个变量——
会不会学习新加坡模式?
今年深圳人才房的供应量很大,项目共11个,可能入市的房源总数共计16409套。
如果学新加坡那种“组屋模式”,加大人才房和保障房供给,楼市的平衡必然会打破,房价难以继续坚挺。
今年初,深圳加大了抢人的力度,甚至跑到广西去抢“农民工”,足见这座城市对人是越来越渴望。
而房价又是人才引进的“天敌”。不出意外,以后深圳一定会想办法再给楼市压一压,配合当地的人才政策。
由此看,深圳楼市也许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01
深圳楼市回来了
回顾一下2023年的政策脉络,楼市埋了三条暗线在隐隐发力:
一条是大政方针的定调。两会开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赤字率则在去年2.8%的基础上提至3%,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房地产、基建作为最能拉动经济增量的产业,一定会给予适度的支持。
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看样子这几年还很难动摇。
一个月内,已有37个城市出台了各类稳楼市政策,多为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和放松限购、限售及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财政,还得依赖土地和地产。
央行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按照估算等于释放几千亿资金进入市场。
这是中国2023年的首次降准,也是近几年最奇怪的一次降准。因为以前都会提前放风,给市场一个准备,结果这次破天荒地没打招呼就把水放了,足见政策的急迫。
就连风向标的“深圳”,也开始涨了。
2023年2月,深圳楼市方面房企推售节奏放缓,商品住宅供应回落,供应面积约17.18万㎡,环比下降19.4%。
虽然供应量下降了,但是房价却开始上涨。
2月份,深圳成交均价达到66921元/㎡,环比上涨15.3%。
要知道从2021年4月开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深圳二手房连续下跌了11个月,将近一年了。
下跌2.8个百分点。假如是一套总价700万的房子,按照下跌2.8%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下跌了20万。
在连续下跌11个月后,深圳二手房价格再度回到上涨轨道,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目前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了72668元,再创新高!
例如。华润城润府1期一套88平3房,业主在报价18天后,最终以1555万的总价成交,折合单价17.4万/平。
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涨了265万,涨幅高达20.5%!
深圳楼市真的回来了?
02
怎么又涨了?
这次深圳楼市回暖,不少人把原因归为政策的松绑。
确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周期,房地产这个夜壶的价值瞬间被放大。
为了救市场,目前全国超过90个城市对楼市进行松绑,其中不乏郑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大湾区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
政策涉及放宽落户条件、放松限购销售、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降低首付比例、人才购房补贴、下调房贷利率等等。
然而深圳在这次刺激楼市的行情中,并没有跟进,显得相对克制不少。
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政策就一条: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对限购和限售政策进行调整。
若此次限购放开,或将成为深圳首个不限购区域。
但适用范围不广,也不是全盘开放,只是放开个别区域。
也许是前两年“深房理”的事件,又是被高层点名查“经营贷”,又是率先搞二手房指导价,把深圳给整怕了,不敢当出头鸟。
现在深圳依然是全球购房限制最严格的城市。
深圳大概是“楼市版的东莞”。
因此,这一次深圳房子涨价的背后,与政策无关,是预期回归。
想抄底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用更低的价格买自己心仪的优质房子,然而既便宜又有潜力的优质房子,只会出现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
比如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出于追涨杀跌心理,没几个人敢出手。
今年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烂尾楼的问题被重视起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持续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除了融资环境改善,房地产行业信用问题也有所收敛。
楼市的回暖与否,关键还要看购房者的预期能否改善。
如今,疫情过去了,经济有恢复的迹象,之前卡住脖子的那只手,松了。
也算凑成一个楼市触底反弹的契机。
03
深圳的楼市有点怪
不管如何,现在的房价我觉得是越来越怪了,尤其是深圳的。
高房价确实会逼走人,尤其是那些本来买得起,结果却没买了的。
但是这些人被逼走以后,深圳的房价慌不慌?根本不慌。
这几年部分地区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深圳的楼市仍然会是全国最抗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深圳楼市的两个基本面:
供应量和消费力。
深圳楼市的火热主要来源于:与发展水平同层次的一线相比,深圳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中国14个主要大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而且,深圳早已到了无地可用的状况。
此外,还应该明确一个概念。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条“定律”,对深圳只是部分适用。
决定一个城市住宅销量的是人口规模,而决定其房价水平的则是产业结构!
深圳现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聚集地,多家机构报告称深圳竞争力首次超过了香港,位居国内第一。
互联网、金融,还有诸多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都落户在深圳,全是高净值人士大规模产出的行业,全都是收入水平最高的行业聚集在这里。
你就算去腾讯总部楼下摆个摊卖烧饼都能多卖两块钱吧?何况是房子。
要是深圳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航中国的产业升级,涨到20万一平的均价,我都不觉得奇怪。
说实话,深圳房价的走势就是个翻版的香港——
土地少、人口多、经济高度发达。
但在这个趋势下,深圳楼市依然存在一个变量——
会不会学习新加坡模式?
今年深圳人才房的供应量很大,项目共11个,可能入市的房源总数共计16409套。
如果学新加坡那种“组屋模式”,加大人才房和保障房供给,楼市的平衡必然会打破,房价难以继续坚挺。
今年初,深圳加大了抢人的力度,甚至跑到广西去抢“农民工”,足见这座城市对人是越来越渴望。
而房价又是人才引进的“天敌”。不出意外,以后深圳一定会想办法再给楼市压一压,配合当地的人才政策。
由此看,深圳楼市也许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01
深圳楼市回来了
回顾一下2023年的政策脉络,楼市埋了三条暗线在隐隐发力:
一条是大政方针的定调。两会开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赤字率则在去年2.8%的基础上提至3%,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
房地产、基建作为最能拉动经济增量的产业,一定会给予适度的支持。
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看样子这几年还很难动摇。
一个月内,已有37个城市出台了各类稳楼市政策,多为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取消和放松限购、限售及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财政,还得依赖土地和地产。
央行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按照估算等于释放几千亿资金进入市场。
这是中国2023年的首次降准,也是近几年最奇怪的一次降准。因为以前都会提前放风,给市场一个准备,结果这次破天荒地没打招呼就把水放了,足见政策的急迫。
就连风向标的“深圳”,也开始涨了。
2023年2月,深圳楼市方面房企推售节奏放缓,商品住宅供应回落,供应面积约17.18万㎡,环比下降19.4%。
虽然供应量下降了,但是房价却开始上涨。
2月份,深圳成交均价达到66921元/㎡,环比上涨15.3%。
要知道从2021年4月开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深圳二手房连续下跌了11个月,将近一年了。
下跌2.8个百分点。假如是一套总价700万的房子,按照下跌2.8%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下跌了20万。
在连续下跌11个月后,深圳二手房价格再度回到上涨轨道,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目前的平均房价,已经突破了72668元,再创新高!
例如。华润城润府1期一套88平3房,业主在报价18天后,最终以1555万的总价成交,折合单价17.4万/平。
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涨了265万,涨幅高达20.5%!
深圳楼市真的回来了?
02
怎么又涨了?
这次深圳楼市回暖,不少人把原因归为政策的松绑。
确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周期,房地产这个夜壶的价值瞬间被放大。
为了救市场,目前全国超过90个城市对楼市进行松绑,其中不乏郑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大湾区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
政策涉及放宽落户条件、放松限购销售、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降低首付比例、人才购房补贴、下调房贷利率等等。
然而深圳在这次刺激楼市的行情中,并没有跟进,显得相对克制不少。
稍微有点影响力的政策就一条:
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对限购和限售政策进行调整。
若此次限购放开,或将成为深圳首个不限购区域。
但适用范围不广,也不是全盘开放,只是放开个别区域。
也许是前两年“深房理”的事件,又是被高层点名查“经营贷”,又是率先搞二手房指导价,把深圳给整怕了,不敢当出头鸟。
现在深圳依然是全球购房限制最严格的城市。
深圳大概是“楼市版的东莞”。
因此,这一次深圳房子涨价的背后,与政策无关,是预期回归。
想抄底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用更低的价格买自己心仪的优质房子,然而既便宜又有潜力的优质房子,只会出现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
比如刚刚过去的2022年底,出于追涨杀跌心理,没几个人敢出手。
今年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烂尾楼的问题被重视起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持续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除了融资环境改善,房地产行业信用问题也有所收敛。
楼市的回暖与否,关键还要看购房者的预期能否改善。
如今,疫情过去了,经济有恢复的迹象,之前卡住脖子的那只手,松了。
也算凑成一个楼市触底反弹的契机。
03
深圳的楼市有点怪
不管如何,现在的房价我觉得是越来越怪了,尤其是深圳的。
高房价确实会逼走人,尤其是那些本来买得起,结果却没买了的。
但是这些人被逼走以后,深圳的房价慌不慌?根本不慌。
这几年部分地区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深圳的楼市仍然会是全国最抗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深圳楼市的两个基本面:
供应量和消费力。
深圳楼市的火热主要来源于:与发展水平同层次的一线相比,深圳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要。
在中国14个主要大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而且,深圳早已到了无地可用的状况。
此外,还应该明确一个概念。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条“定律”,对深圳只是部分适用。
决定一个城市住宅销量的是人口规模,而决定其房价水平的则是产业结构!
深圳现在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聚集地,多家机构报告称深圳竞争力首次超过了香港,位居国内第一。
互联网、金融,还有诸多的高科技、新兴产业都落户在深圳,全是高净值人士大规模产出的行业,全都是收入水平最高的行业聚集在这里。
你就算去腾讯总部楼下摆个摊卖烧饼都能多卖两块钱吧?何况是房子。
要是深圳领先于其他城市,领航中国的产业升级,涨到20万一平的均价,我都不觉得奇怪。
说实话,深圳房价的走势就是个翻版的香港——
土地少、人口多、经济高度发达。
但在这个趋势下,深圳楼市依然存在一个变量——
会不会学习新加坡模式?
今年深圳人才房的供应量很大,项目共11个,可能入市的房源总数共计16409套。
如果学新加坡那种“组屋模式”,加大人才房和保障房供给,楼市的平衡必然会打破,房价难以继续坚挺。
今年初,深圳加大了抢人的力度,甚至跑到广西去抢“农民工”,足见这座城市对人是越来越渴望。
而房价又是人才引进的“天敌”。不出意外,以后深圳一定会想办法再给楼市压一压,配合当地的人才政策。
由此看,深圳楼市也许机会并没有那么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