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澳门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大底气所在。
01
回归25周年,澳门经济空前繁荣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零分,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在澳门的夜空冉冉升起——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怀抱。
一位长者,在澳门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随后,全部由澳门人组成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誓就职。以此为标志,“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澳门正式实施。
自此,澳门进入发展的新纪元。
如今25年过去,澳门发展得怎么样了呢?
用数据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在前不久,美国杂志《福布斯》最新公布2024年度最富有国家及地区排行榜:
在考虑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后,中国澳门实质人均GDP高达13.4万美元。
位居世界第2,是亚洲第1。
卢森堡以14.3万美元稳居榜首,爱尔兰第3,中国香港则排第15。排行榜第一至十位分别是卢森堡、澳门、爱尔兰、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瑞士、圣马力诺、美国以及挪威。
澳门实质人均GDP高达13.4万美元,约等于100万人民币。新加坡位列第4,人均GDP达13.3万美元,香港则以7.5万美元,排第15位。
居民月入中位数方面,由1999年的5000元升至2023年的2万元,今年第三季进一步增加至2.05万元。
失业率方面,由1999年的6.3%下降至2023年的2.7%,今年第三季进一步回落至1.7%,这样充分的就业情况在中外教科书上都是少有的亮眼成绩。
并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被评选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和“最佳会议商务城市”……
澳门用财富的实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示了回归祖国25年来,这一具有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02
融入大局,是发展的核心支柱
澳门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西侧,与中国东南海洋文明一脉相承。它原属广东省香山县,旧称香山澳、濠镜澳。
16世纪以前,这里的人们都过着打鱼为生的平静生活,直到葡萄牙人跨过汪洋大海,踏上了这片土地,并开始与中国人通商。探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远游记》中就有相关的记录:
“日落时分抵达了距离北岸6里格处的另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名叫浪白澳,葡萄牙人就是从这个地方与中国人做生意。”
从此,澳门就成了内地与世界沟通、贸易的一个窗口。直到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后,国库空虚、急需筹款,被迫于1887年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在澳门实现了“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澳门与内地联系愈发紧密。一方面,澳门缺乏资源,从原料到粮油、鲜活食品都需依靠邻近地区进口,内地大米自1954年进入澳门市场起,占有率不断扩大,在1958年就达到90%。
另一方面,驻澳中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跃升为澳门第一大外来资本,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了澳门回归前夕,社会治安恶化,旅游业备受冲击,加上经济低迷,内需消费信心不足,经济环境欠佳,回归当年GDP仅为519亿元。
然而回归祖国后,澳门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在国家开放自由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等利好因素叠加下,开始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地区发展韧性,带动本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疫情前的2019年澳门GDP达到4445亿元的高位,年均增长达到11%!虽然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但凭借回归以来累积的发展底气,经济迅速反弹。
这点从旅游业的数据就能窥得一二:
截至12月7日,2024年澳门累计入境旅客达3254.5万人次。业界人士预测,全年入境旅客量有望突破3300万人次。
33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60多万的澳门,年接待旅客量数千万人次!
当然,在经济交流之外,澳门也在大力推动文化交融。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独特角色。
澳门特区政府正致力推进历史片区的活化利用。
荔枝碗船厂遗址化身即兴艺术舞台、在福隆新街体验制作融合中葡文化特色的“土生粽”、醒狮表演与桑巴热舞在大三巴牌坊前共享掌声与欢呼……
白天逛景区、晚上看演出,正成为澳门旅游新常态。
文化交融正为历史积淀深厚的澳门孕育更多新活力。
这就像回归祖国之初,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老先生说的:
一国两制方针如同澳门四季常青的绿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各领域举世瞩目的成就都在告诉人们: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应有之义,也是澳门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大底气所在。
03
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密码
澳门能在“小桌子”上唱精彩的“大戏”,背后的关键是“一国两制”——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从2003年签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7年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从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到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合区)挂牌成立,回归后的澳门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如今,澳门已经摆脱回归前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动大健康、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发展。
比如在大健康产业,仅33平方公里的澳门,中药房多达上百间,遍布大街小巷,有着相当雄厚的中医药产业底子。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档加速的背景下,澳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双向奔赴,携手共建产业生态圈。
同时,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当中,澳门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获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简化审批后,可在内地上市。有2项澳门制造及销售的外用中成药已取得内地药品注册,其中1项中成药于2023年12月进入珠海市一家三甲公立医院作临床应用。
在实施“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模式之后,“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的标志相继落地,为澳门中医药产品扩产、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
这也让更多中医药产品有了“澳门身份证”,顺利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截至2024年,通过澳门这个窗口成功帮助9家企业、共13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植物药注册批文,3家企业11款产品获得巴西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
在高新技术产业,澳门这几年成绩颇多。在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动下,澳门科研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
2023年5月,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澳科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多来,所有科学载荷运转正常,是澳门一张硬核高科技名片。
此外,面向南海、背靠湾区的地理优势,也让澳门的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连续被评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和“最佳会议商务城市”;
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澳门国际马拉松、澳门国际乒联世界杯(ITTF)等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澳门的闪亮名片,有力促进了澳门体育产业和各关联产业联动发展。
2023年澳门大型演出达2000多场,参与人次近2000万,综合度假休闲、大型演唱会等活动观众超过10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1亿澳门元。
这些成绩的实现既归功于澳门人民的勤劳奋斗,更离不开回归25年以来,祖国大陆对澳门的助力。
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落成,“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驾照互认落地实施……近年来,粤澳双方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人员进出更加便利。为澳门的产业转型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
与此同时,澳门轻轨线路不断延伸、澳门大桥顺利通车、机场扩建填海工程动工……澳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国际化大都市的名片越擦越亮。
从海滨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抗战的后方援地、回归后的华彩澳域,25年来,澳门对内深化合作,共享内地发展机遇;对外广纳外资,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向世界证明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智慧与强大生命力。
这正如大大期盼的那样:与祖国内地同进步、共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全新的起点上,相信这颗南海明珠能够永远闪耀在世界东方,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生动见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