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基金会理事长孔丹:避免经济出现螺旋式下降风险

中信基金会理事长孔丹:避免经济出现螺旋式下降风险
2024年12月04日 17:10 万博研究院

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凝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形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我前天到晋江,甫下飞机,即前往晋江经验馆参观,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充分理解了为什么一直在这里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发展论坛。

      我来自中信,曾任中信集团第四任董事长,现在任中信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窗口,2014年完成整体改制,实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总资产11.6万亿人民币,旗下共有14家上市公司,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71位。在中央领导的推动下,中信基金会于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记,由中信集团主管,属非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2017年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基金会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三真”学风,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咨政建言,努力发挥社会智库独特作用。

      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提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对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认识,分析如何缓解各方经济主体的压力,并讨论一些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会。

  首先,实事求是认识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二季度以来,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一些领域的发展出现暂时性波动。总需求依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部分行业中小企业运营困难;价格水平持续低位运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仍比较低迷。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高科技行业虽然数量上蓬勃发展,但与部分发达经济体的在核心技术水平上仍有差距。如何应对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何在中长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当然,10月份一些经济数据增势良好,加上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4.8%的增长,完成2024年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较为稳固。    

      第二,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是既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妙手”。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建设。今年首先发行1万亿元,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同时,3000 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两新”),不仅有利于释放需求潜力,更有利于促进节能降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截止11月底,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按照我们的测算,根据近三年来平均2.1倍的投资乘数(投资边际变化/名义GDP边际变化),7000亿元“两重”建设投资最终将带来1.4万亿元左右的GDP;根据近三年来平均3.6倍的消费乘数(消费边际变化/名义GDP边际变化),3000亿元“两新”工作资金最终将带来1.1万亿元左右的GDP。两项工作的综合拉动作用,将占2024年名义GDP的 1.8%。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经过梳理,区县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增量资金需求较大,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两重”建设。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两重”和“两新”工作的建设,既能化解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又将对调整经济结构,对部分领域定向支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目前阶段的一步“妙手”大招,是发展经济理念的重大突破。

第三,做好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两重”建设和经济企稳回升。由于今年专项债额度较高,且发行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因此需结合资金需求,合理统筹安排地方债与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避免集中发行压力。同时为保障政府债券平稳发行,也需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配合,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等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大力支持“两重”建设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对于公益属性强且关系社会民生的纯公共领域,比如需要中长期不计短期效益的科技研发、基础设施等带动效应强的领域,更多需要受得住寂寞的“耐心”资本的领域,仍可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公益属性逐步减弱的准公共领域,应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深度参与项目投资及运营。对于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社会效益、完全可由市场机制解决的领域,放权于市场。适当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增加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持部分“两重”建设。 

第四,适度减轻经济主体的运行压力,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度减轻经济主体的债务压力,是为了以经济平稳的“时间”换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具体而言,按照相关部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下一步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下一步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对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等,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赢得经济平稳的“时间”后,需要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避免经济出现螺旋式下降风险,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短期的需求侧政策将发挥积极作用,长远还在于增强自身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水平,使得经济正向循环,真正做到中长期的供需平衡,良性循环。2024年11月初,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明确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加上其他渠道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化债组合拳在五年内化解12万亿元隐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从14.3万亿元降低到2.3万亿元,基本实现了隐性债务的显性化,体现了“在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反映出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债务管理、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我们坚信,一定可以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同志们,我今天在此和大家初步探讨短期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如何缓解各方经济主体的压力并促进良性回升,讨论一些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期待大家在自己的专业所长领域畅所欲言,预祝论坛完满成功,为国家政策多提意见和建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