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中医药振兴发展使命,中国中药(00570-HK)将借势扬帆创辉煌

秉承中医药振兴发展使命,中国中药(00570-HK)将借势扬帆创辉煌
2020年10月20日 12:23 财华社Finet

庚子之年突降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刺激了我国整个医药行业防控、诊断、治疗等相关领域的需求量,进而带动医药资本市场火热,促使投资们重视整个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我国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抗疫相关产品市场需求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为患者开具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等中药类产品。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新型现代化中药产品,已上市二十余年,其质量稳定,使用便捷的特点让它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多省开始推动配方颗粒行业发展,发放地方试点牌照。随着政策不断放开,近几年来各省纷纷出台支持配方颗粒发展的相关政策,湖北等省份开始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作为中医药板块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不少上市公司也嗅到商机,开始加速扩围以分羹中药行业未来的发展红利。

此外,中医药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果,愈来愈多国家的民众了解和认可中药及其疗效,其中中国中药的化湿败毒颗粒更加获阿联酋政府批出药品注册文件,正式进入首个海外市场,标志着中国的「中医药力量」在全球抗疫中得到认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中国中药

近期,国内医药界权威机构米内网联合医药经济报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其中TOP5分别为广药集团、步长制药、华润三九、天士力及中国中药。财华社通过投研研究报告及公开资料整理发现,TOP5企业都是中药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如广药集团为中国最大制药企业、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步长制药为国内心脑血管中药龙头企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从TOP5企业收入结构来看,前四家公司业务结构综合化,中药收入占比不高,比如天士力医疗商业占比最高,而中药业务仅占总收入的22.89%,白云山中药业务占比仅为7.19%。对中药全产业链进行全面布局且取得不俗收益的仅有中国中药一家。

除此之外,TOP5中真正涉足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及取得不俗经济效益只有两家,分别是中国中药及华润三九。其中,中国中药是中药配方颗粒领域龙头企业,其通过旗下江阴天江及广东一方两家子公司拥有配方颗粒品种多达700余种,是目前持有颗粒配方品种最多的企业,配方颗粒产能约14,300吨,是其余4家试点企业合计产能的2.6倍。

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收入规模的优势同样遥遥领先。2019年,中国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收入为92.27亿元,高于同期华润三九处方药业务(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包含在内)收入的65.90亿元及红日药业(2019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中排名18名)中药配方业务收入的27.06亿元。由此可见,从收入量级来看,中国中药在中药配方颗粒优势十分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财华社统计,中国中药的配方颗粒业务优势正不断加大。2017年至2019年中国中药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5%,远高于同期华润三九处方药业务(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包含在内)复合年增长率的12.9%及红日药业配方颗粒业务复合年增长率的24.24%。虽然上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出现明显下降,但中国中药的配方颗粒业务仍录得人民币45.7亿元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表现优于红日药业及华润三九,后两者的配方颗粒业务均录得放缓。

除此之外,从近期提交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品种的数量就能客观反映出中国中药「护城河」厚实度及优势。去年年底《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的公示》的出台为配方颗粒建立了行业标准。在第一批公示的160个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中,中国中药提交了89个品种的质量标准,约占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数量的五成。由此不难看出,在未来行业规则不断规范化的道路上,中国中药能更快地适应新的行业规则,先发优势更显着。

而且,中国中药也是官方机构信赖的合作伙伴。上文提到的化湿败毒颗粒,就是在今年3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转让至中国中药旗下一方制药。此药源自黄璐琦院士团队在武汉一线的新冠肺炎临床救治过程中,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化湿败毒方,由麻黄、广藿香、生石膏、杏仁、半夏、厚朴、苍术、草果、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甘草等14味药组成,在阻断病情发展、改善症状,特别是在缩短病程方面有良好疗效。作为中国首个获得临床批件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创新药物,化湿败毒颗粒已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三药三方」,近日更赢得阿联酋王室及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列为紧急注册用药,标志着第一种形成于武汉抗疫期间的中药即将正式走出国门。

全产业链中药龙头,中国中药行业优势稳固

今年7月2020版药典的出台,可能成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拐点。中医药行业一直以来被市场所诟病的其中一点就是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这次的新版药典对中药材和饮片质量的多个关键指标加强把控,特别是对于重金属和农残的要求,将大大提高饮片行业门槛,对传统的「小、散、乱」行业格局造成冲击。未来,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可能会成为中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在这次评选的中国中药企业TOP5中,中国中药除了是中药配方颗粒的龙头企业,还是中药行业全产业链的龙头,而且依托其股东国药集团的雄厚背景及资源渠道,中国中药在我国中药行业产业布局优势逐渐稳固,这也是其他中药企业无法企及之处。

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2013年,国药集团控股中国中药后,以产业整合为导向,7年间收购、新建了数十家优质企业,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布局。在全力推进产业链布局的道路上,中国中药并不是一味地盲目拓展,而是针对国策的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先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再制订多项蓝图,后等国家政策出台前作出部署。这不但能避免政策风险,还能享受到政策落地后的先发优势,进而巩固在中药全产业链的领导地位。

根据行业标准,中药行业的全产业链大体分为上、中、下游。

中药上游是药材的种植。药材可以分为大宗药材和名贵药材,中药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药材的质量和等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疗效和价值。基于此,近些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三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均对药材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国策未出台之前,中国中药就已经在上游药材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基于前期在上游中药材集中采购及原材料溯源的工作积累及相关国策指导意见,中国中药顺势推动中药材追溯、道地药材体系的建设。

具体而言,中国中药启动了中药材大品种药用植物和采集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CP)基地建设工作。以山东平邑金银花、甘肃西和半夏、甘肃礼县大黄为例,中国中药与当地种植大户就中药材大品种资源发展合作,建立集药材种植、产地初加工、检验检测、仓储物流、药材贸易、数据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药自建或共建GACP中药材基地110个,覆盖44个道地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近7万亩。

构建GACP中药材基地优势不仅可保证药材长期质量稳定、渠道成本可控,还可最大化实现药材道地性、可追溯性等市场需要,进而凸显公司在上游的核心竞争力。

中药中游是主要为中药加工制造。在中药中游领域,中国中药以饮片、颗粒及成药生产、加工基地等业务为矩阵,实现在中游的全面布局,并在该领域占据绝对的话语权。上述已提及中国中药的配方颗粒领域的优势,对此不在进行赘述。就以增速最快的饮片业务为例,在中药饮片专项整治的大背景下,中国中药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加强了24家饮片生产企业内部协同和产品线升级,建立中药饮片的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逐步促进中药饮品产品全面升级,提升在中游领域饮片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饮片质量相关监管趋严,《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文件的出台将给饮片市场带来新的一轮的洗牌,这会给具备标准体系及质量追溯体系的饮片药企带来新的增量机遇。这样的市场机遇势必会向实力较为雄厚及上游资源优势突出的中国中药靠拢,继续夯实其在中游领域的龙头地位。

中成药板块而言,中成药是以上游中药为原料,根据中医药理论,通过一定的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重要制品。目前,中国中药主要深耕成药领域的临床及OTC两大品种,在中成药市场占有率较高。在临床品种中口碑及市场销量较好的产品已超10种,如仙灵骨葆胶囊、玉屏风颗粒、颈舒颗粒、润燥止痒胶囊、风湿骨痛胶囊及枣仁安神胶囊、七厘胶囊、威麦宁胶囊、鳖甲煎丸、金叶败毒颗粒等;OTC类中同样有具备良好口碑及销量较佳的产品逾10种,如鼻炎康片、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虫草清肺胶囊、腰肾膏、圣通平、维C银翘片、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散、通络骨质宁膏、安宫牛黄丸、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等等。

展望未来,中成药优势众多,除了价格较为低廉,疗效较为明确以外,副作用相较于化学药也较小,相比于中药饮片,也具有方便储存、携带等优点,需求量正逐年递增,且在此次疫情中成药这些优势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在国家对于中药行业现代化的倡导下,中成药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研发技术不断提升,疗效、口感等方面也不断进步,未来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作为手握上游优质药材资源、多款中国驰名商标及老字号品牌的中国中药,势必会迎来新一波成药增长周期。

中药下游主要是通过医院、药店和商超等面向最终消费者。在下游领域,因中国中药是国药集团旗下唯一的中药上市平台,优质渠道资源迅速为公司打开,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中药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此外,依托国药集团及平安集团的优势资源,中国中药拥抱「互联网+医药」大数据平台,在下游领域也已经取得不俗的成效。

具体而言,物联网时代下,中国中药的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为辐射区域内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个人提供中药领域多元化服务,包括制剂(中药代煎、膏方制作、药酒代泡等)与相应调剂配送服务(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此外,中国中药的智能配送中心还承接医疗机构中药领域药房外包业务,这不仅能为医院节省人力空间资源、降低成本,还丰富公司中药增值服务,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增强终端黏性。

从中药行业自上而下产业链条来看,中国中药在巩固中游配方颗粒领先地位的同时,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及依托大股东国药集团强大国资背景,逐步将全产业链做深做透,成为我国中药全产业链发展的引领者。

全产业链布局背后:年度业绩稳健,可观的投资回报

随着中国中药继续深化中药全产业链的布局,公司经营业绩也实现了高质量增长。截至2015年至2019年底,中国中药营业收入分别为37.09亿元、65.33亿元、83.38亿元、112.59亿元及143.21亿元,2015年至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0.17%;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6.26亿元、9.67亿元、11.70亿元、14.4亿元及15.88亿元,2015年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6.23%;毛利率分别为59.33%、57.98%、55.79%、55.01%及59.88%。从收入及净利高双位数增长趋势来看,中国中药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而从毛利率提升速度来看,中国中药盈利能力正随着公司业务拓展而大幅提升。

从估值及派息角度来看,中国中药良好的业绩表现并未能真实地反映出公司内在价值。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9日收盘,中国中药PE(TTM)为10.5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且低于倍港股中药板块平均值的14.93倍。

在被低估的背后,中国中药回报率却是高于行业平均值不少。截至2019年底,中国中药的ROE及ROA分别为9.87%及5.06%,分别高于港股中药板块ROE的3.58%及ROA的2.93%。除此之外,中国中药近几年派息比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这反映出在复杂多变经济环境下,中国中药安全边际要高于行业平均值。

尾语:

近些年,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政策出台指引来看,我国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长期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随着市场需求递增及医保目录持续放开,市场渗透率将成倍级增长。作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寡头及中药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中国中药势必成为行业最主要的受益者及引领者。届时,中国中药高成长性及高投资回报性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投行及机构投资者势必会给予较高的市场评级,公司阶段性的低估值情况将不复存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