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转变推动医疗保健开支 政府推动创新药发展

人口结构转变推动医疗保健开支 政府推动创新药发展
2024年06月17日 10:43 财华网FinetHK

恒生指数公司设有指数追踪医疗保健、生物科技或创新药主题公司的表现

2023 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同比增长 6.3%至人民币 39,218 元。同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 年,中国的抚老比率(65 岁及以上/20-64 岁的比率)将由 2020 年的 18%增至 29%。人口结构转变显示中国医疗保健支出具增长潜力。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可用于追踪香港上市医疗保健业务公司的整体表现。

今年 3 月,国务院将创新药开发设为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根据咨询公司 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2022-25 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物的规模预计将以 5.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当中预期通用药增长平缓,创新药有稳定增长。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可用于追踪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现。

有意专注于生物科技业务子类别的投资者可追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该指数反映在香港上市的 50 大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讨论 5 只指数,在过去一个月内下跌介乎 10 至 13%,因该行业仍受到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影响。

图 1: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及恒生综合指数(“HSCI”)的指数表现(三年基准)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可支配收入增加及全球疫情将推高人均医疗保健开支

2023 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人民币 39,218 元。同时,根据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的一份的预测,到2028 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人民币 52,500 元,相当于复合年增长 6%。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及个人卫生和保健意识受到疫情推动而不断提升,我们预计人们花费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根据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的一份预测显示,2023 年至 2028 年期间,中国的人均医疗保健开支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6.4%。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追踪医疗保健业务公司的整体表现

2015 年 8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用于追踪香港上市医疗保健业务公司的整体表现。85 只成份股来自六个业务子类别,按权重分布的首三大业务子类别为 (1) 生物技术(36%权重,29 间公司);(2) 药品(36%权重,20 间公司);(3) 药品分销(13%权重,7 间公司)。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主要包括药品及生物技术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包括透过《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上市的股票),恒生指数公司于 2019 年 12 月推出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该指数的 50 只成份股来自于四个业务子类别:(1)药品;(2)生物技术;(3)药品分销;(4)医疗设备及用品。药品及生物技术公司约占该指数权重分布的 86%。

政府日益重视创新药研发,恒生创新药指数追踪相关公司表现

今年 3 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创新药物研发纳入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根据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2022 至 2025 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物的规模预计将以 5.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 至 2030 年期间预计增长率达 3.9%。2023 年 5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恒生创新药指数用于追踪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现。 

恒生指数公司设有一系列指数全面追踪医疗保健行业表現

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很难一眼纵览众多追踪医疗保健行业的指数。区分这些指数的简单方法是:(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涵盖在香港上市的医疗保健公司(超过 80 家公司); (2)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专门关注生物科技公司(包括透过《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上市的股票); (3) 恒生创新药指数涵盖从事创新药物研发或生产的香港上市公司。该行业在过去六个月仍受到一系列负面新闻影响表现承压过去一个月,我们注意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和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下跌幅度介乎 10-13%。

该行业仍受到一系列负面新闻影响(例如,2023 年 12 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法案,禁止联邦单位与外国对手有关的生物技术提供者签订合约)。

图 2: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及恒生综合指数(“HSCI”)的指数表现(三年基准)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海外行业发展

每年的第二季度医疗保健业内会召开多项重要会议,届时医疗保健公司将发布其新产品或服务。当市场 觉察到有新产品或服务中蕴藏商机之时,有关消息将利好相关公司的股价。

图 3: 医疗保健公司的相关行业会议列表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过去数年来,海外医疗保健行业开始兴起使用人工智能。一些诊所和医院利用人工智能为患有轻微健康 问题的患者提供诊断。此外,诊所和医院还使用人工智能处理简单的文书工作(以前由人工处理)以提 高营运效率。在临床研究实验室中,人工智能亦被用来分析大量的研究数据。研究实验室希望加快药物 发现的进程。这些发展趋势或会推动中国相同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利用率提高将提升创新药物开发的 效率。例如,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议新分子对抗某些疾病,这个过程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可在短短数分钟 内完成。

国内行业发展

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变和医疗改革是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的两大推动力。 人口老龄化创造更多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截至 2023 年底,中国的人口达 14.1 亿人(图 4)。在这 14.1 亿 人中,有 2.97 亿人年龄为六十岁或以上。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人口预计将略 有减少至 14 亿人,届时抚老比率(65 岁及以上/20-64 岁的比率)将达到 29%。随着人口老龄化,对医 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将会相应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3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图 5)达人民币 39,218 元(按年同比增长 6.3%)。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意味着人们有能力在医疗保健服务上花费更多。

图 4: 中国人口预测

资料来源:万得;世界银行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图 5: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资料来源:万得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人均健康支出。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愿意在维持健康方面提高支出。 2020 年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个人卫生和健康意识。 2019 年,中国人均卫生支出为人民币 4,669 元。到 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人民币 6,299 元,相当于 7.8%的复合年增长率。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预测,2023年至 2028 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将以 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图 6: 中国医疗支出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2021 年 3 月全国人大和政协颁布“十四五”规划,当中提出深化医疗改革,促进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发展。多年来,政府推出了多项举措,旨在:(1)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机构; (2) 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3) 改革公立医疗机构。

图 7: 规管内地医疗保健行业的主要政策概要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站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下表列示对中国医疗保健行业产生影响的主要事件(年初至今)概要。

图 8: 对中国医疗保健行业产生影响的主要事件概要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对于有意追踪香港上市医疗保健业务股票的表现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参考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有关该指数的具体讨论可见本文稍后的章节。

政府强调创新药研发的重要性

根据今年 3 月初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强调:(1) 创新药物开发; (2)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调发展和治理。鉴于政府对此的重视,我们预期药品研发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药物的开发为 2024 年政府工作任务。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2022-25 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物的规模预计将以 5.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 至 2030 年期间预计增长率达 3.9%。

图 9: 全球创新药及通用药的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对于有意追踪在香港上市、从事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的股票表现的投资者来说,恒生指数公司推出多种指数可供选择,其中一项是恒生创新药指数。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

2015 年 8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追踪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为符合资格成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成份股,公司必须符合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分类为医疗保健业的股票。成份股每六个月检讨一次。个股权重上限为 10%。

截至 2024 年 6 月 11 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有 85 只成份股,来自六个业务子类别: (1) 生物技术(36%权重,29 间公司);(2) 中医药(3%权重,3 间公司);(3) 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6%权重,12 间公司);(4) 医疗设备及用品(6%权重,14 间公司);(5) 药品分销(13%权重,7 间公司);(6) 药品(36%权重,20 间公司)。

图 10: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 首十大成份股(基于 2024 年 6 月 11 日)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 

2019 年 12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该指数反映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包括根据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上市的股票。

为符合资格成为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的成份股,公司必须符合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分类为(1) “药品”、(2) “生物技术”、(3) “药品分销”;或(4) “医疗保健设备”的股票。市值最高的 50 只证券将获选为成份股,并每三个月检讨一次成份股名单。个股权重上限为 10%。

截至 2024 年 6 月 11 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的权重分布为:(1) 药品(45%权重,18 间公司);(2) 生物技术(41%权重,20 间公司); (3) 药品分销(8%权重,5 间公司);(4) 医疗保健设备(6%权重,7 间公司)。

图 11: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 首十大成份股(基于 2024 年 6 月 11 日)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

2023 年 5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创新药指数用于追踪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现。

为符合资格成为恒生创新药指数的成份股,公司必须符合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分类为“药品”或“生物技术”业务子类别的股票。合资格证券将按其与创新药之业务关联性获得一个相关性分数,相关性分数最高的 40 只证券会被选为成份股,并每六个月检讨一次成份股名单。个股权重上限为 10%。截至 2024 年 6 月 11 日,恒生创新药指数的权重分布为:(1) 生物技术(59%权重,25 间公司);(2)药品(41%权重,15 间公司)。

图 12: 恒生创新药指数 – 首十大成份股(基于 2024 年 6 月 11 日)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HSSCID”)

2023 年 7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用于追踪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与恒生创新药指数相当类似,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为合资格进行沪深港通南向交易的股票。

为符合资格成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成份股,公司必须符合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分类为“药品”或“生物技术”业务子类别的股票。合资格证券将按其与创新药之业务关联性获得一个相关性分数,相关性分数最高的 40 只证券会被选为成份股,并每六个月检讨一次成份股名单。个股权重上限为 10%。

截至 2024 年 6 月 11 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权重分布为:(1) 生物技术(47%权重,24 间公司);(2) 药品(53%权重,16 间公司)。

图 13: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 首十大成份股(基于 2024 年 6 月 11 日)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

2023 年 7 月,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用于追踪可经港股通买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之表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与恒生创新药指数相当类似,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成份股为合资格进行沪深港通南向交易的股票。

此外,该指数的成份股选择另有两个额外条件(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所没有的): (1) 12 个月日均成交额至少 1 千万港币;(2) 年度研究发展开支同比增长排名位列最低 5%的公司会被剔除。

为符合资格成为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成份股,公司必须符合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中分类为“药品”或“生物技术”业务子类别的股票。合资格证券将按其与创新药之业务关联性获得一个相关性分数,相关性分数最高的 50 只证券会被选为成份股,并每六个月检讨一次成份股名单。个股权重上限为 12%。

截至 2024 年 6 月 11 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权重分布为:(1) 生物技术(43%权重,18 间公司);(2) 药品(57%权重,19 间公司)。

图 14: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 首十大成份股(基于 2024 年 6 月 11 日)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下表为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追踪医疗保健(整体)或创新药(特定)业务公司表现的行业指数。

图 15: 医疗保健指数的主要特点概要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区分上述指数的一个简单方法:(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涵盖于香港上市的医疗保健公司(超过 80 间公司);(2)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专注于生物科技公司(包括透过《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上市的股票);(3) 恒生创新药指数涵盖业务与创新药研究、开发或生产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4)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与恒生创新药指数相当类似,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为合资格进行沪深港通南向交易的股票;(5)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在成份股筛选中采用日均成交额和研发开支增长条件。

指数表现

过去一个月,我们留意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HSSCID”)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在过去一个月内下跌介乎 10 至 13%,原因是该行业仍受到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影响(例如,2023 年 12 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法案,禁止联邦单位与外国对手有关的生物技术提供者签订合约)。

图 16: 指数表现对比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图 17: 指数表现图表对比(2021 年 1 月起)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日期:2024 年 6 月 11 日

文章来源:恒生指数公司

 作者|恒生指数公司

 编辑|Ann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