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热情逐渐淡去,我们即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意为“出暑”,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画上句号,自然界中的暑气开始缓缓消散,气温逐渐走低,昼夜温差显著增大。这一时节,不仅是自然界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人体适应季节变化、调整身心状态的关键时期。
对于平素脾胃较弱的人群而言,处暑的到来更是需要格外注意,因为脾胃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往往最先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寒冷”,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着凉”拉肚子、胃痛等不适症状。那么,如何在这一时期科学调理脾胃,预防这些不适呢?
一、认识处暑,顺应自然
处暑之后,虽然白天仍可能感受到余温,但夜晚已明显凉爽,甚至带有几分寒意。这种温差变化对人体脾胃功能提出了挑战。中医认为,脾胃喜温恶寒,易受外界寒邪侵袭,因此,此时节养生应以“养收”为主,注重保暖,避免贪凉,让身体自然过渡到秋季的收敛状态。
二、饮食调养,温润脾胃
1、温性食物为主:处暑后,饮食上应减少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冰淇淋、冷饮等,转而选择温热或平性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南瓜、山药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2、健脾利湿:随着气温下降,湿气容易滞留体内,影响脾胃运化。可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帮助排除体内湿气,保持脾胃健康。
3、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脾胃功能较弱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减轻脾胃负担。同时,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充分消化,保护脾胃不受损伤。
三、起居有常,加强锻炼
1、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是调养脾胃的重要一环。处暑后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脾胃功能。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建议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耗伤阳气。
四、情志调护,愉悦心情
中医强调“心脾相关”,情绪的稳定对脾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处暑时节,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五、备好肠胃药,以防万一
对于脾胃功能长期较弱的人群,可考虑在家备好一瓶肠胃药。和胃整肠丸,作为泰国经典肠胃药,一直以来深受大众的信任。不管是肚痛腹泻、水土不服、消化不良还是胃痛胃胀,都可以快速缓解,具有温中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
发生肠胃不适时,可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4-6丸,小儿减半,每日3次。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孕妇慎用[1]。
处暑时节,是自然界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体调养脾胃、预防不适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规律的起居作息、愉悦的心情调节以及备好必要的肠胃药等措施,人们可以有效预防因季节变化带来的脾胃不适问题,让身体在凉爽的秋季中更加健康、舒适地生活。
参考资料:
[1] -和胃整肠丸说明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