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2024年03月26日 23:53 尖端1号

在浩渺的时间长河中,追溯至10万年前的某个黎明,山东腹地的繁茂草原与潺潺溪流之间,一群智慧的先民手中握持着独特的“象牙铲”,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开启了新的一天劳作。那一幕幕场景,似乎与远方古菱齿象悠长的嘶吼、奔腾野马的蹄音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立体且久远的史前生活画卷,然而这份历史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沙漏缓缓沉寂,直至近期的一场偶然事件才再次将其唤醒。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仪式在京华大地落下帷幕,其中,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以其独特而深远的史前烙印,赫然上榜。这个以跋山遗址为核心,覆盖了沂水县及周边八十多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巨大遗址群,历经多年挖掘与研究,已初步构建起了一条绵延10万年至1万年前的沂河上游地区考古文化序列。这一发现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深处的大门,使我们有幸窥见那段遥不可及而又迷人的史前社会全景。

“跋山遗址群的入选,无疑是我们团队的重大收获,也是对古代文明探索的一大鼓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研究馆员李罡,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兴奋之情,眼神中闪烁着对史前未知世界的炽热探寻与对还原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7月,一场罕见的暴雨过后,位于沂水县沂河干流上的跋山水库不得不紧急泄洪。未曾想,这次自然力量的释放,竟成为了一段深藏地下十多万年的历史遗迹重见天日的契机。一根硕大的象牙在水流冲刷下自河岸剥离而出,吸引了当地文保部门的密切关注。迅疾行动之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通知,旋即组织队伍奔赴现场。

李罡及其团队抵达现场后,惊喜地发现了除象牙之外的丰富石器遗存,它们与周边地貌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处极具价值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李罡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敏锐洞察力,立即察觉此处或许埋藏着更为丰富的史前秘密。

自2021年4月始,考古队正式启动了对跋山遗址的紧急抢救性发掘工作。三年来,他们在艰难条件下发掘出了总面积达225平方米的遗址区域,累计收集到四万多件珍贵的文化遗物,其中包括三万件石制品、一万件动物骨骼以及其他少量的竹木材质等有机物标本。这批宝贵的实物资料,如同一块块拼图,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图景、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其中,一件特别引人瞩目的文物——“象牙铲”,格外牵动人心。这件象牙铲体积巨大,表面明显留有人工打造的痕迹。2021年5月12日,一位考古队员在清理遗址深层土层时,激动地呼唤众人围观。只见一块象门齿和一段臼齿静卧在土壤之中,经过李罡在现场的严谨辨识与考证,确认这是一把经过精心磨砺并曾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象牙铲,其断面的有序划痕展示了早期人类对于工具制作技艺的娴熟掌握。

经过权威专家鉴定,这件珍贵的“象牙铲”可追溯至距今约10万年前,这一惊人的发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史前人类智能和创造力的认知边界,更成为了窥探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实况的独特窗口。通过此铲,我们可以推测彼时的智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石器制作工艺,懂得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简易的生产和加工活动。同时,这也有力佐证了中华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便已呈现多元一体、持续演进的特点。

随着跋山遗址群发掘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幅壮丽而复杂的史前文明长卷渐次展开。这幅画卷不仅包含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以及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八十多个遗址点,更包罗万象地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传承。通过研究这些遗址的演变历程,学者们得以清晰勾画出旧石器技术的演化轨迹,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人类生活的全貌。

跋山遗址群的发现与不断扩大,不仅扩展了山东地区史前遗存的分布地图,更搭建起一座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文化传播以及社会变迁的理想平台。通过深入剖析跋山遗址群内的种种线索,研究者们将更准确地描绘出那些遥远时代人类的生活面貌和文化特质,为探讨中华文明源头与发展历程提供坚实的实证依据。

目前,跋山遗址群四周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防护设施和泄洪道改造工程,有效防止了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破坏,并为未来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更是积极引领,建立起了国内首个针对旧石器遗址的室内考古大型方舱,并多次举办专家学者研讨会,为跋山遗址群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在受访时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许与信心:“我们会继续深化对跋山遗址群的发掘与系统调查,不断提升研究、诠释和合理利用的能力。”言语间流淌出对揭开更多史前文明奥秘的决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深化推进,我们坚信,在不远的未来,关于史前文明的更多未解之谜将逐一揭晓,为中华文明的璀璨长河再添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