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新势力销量榜解析:问界理想稳居头部,三四线品牌真的很危险

六月新势力销量榜解析:问界理想稳居头部,三四线品牌真的很危险
2024年07月04日 19:53 电科技网

交付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新能源品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就连规模较小的造车新势力也不例外。7月头几天,国内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布6月份销量数据,从这些销量数据中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下一阶段的竞争将会转为“规模赛”。

按销量来划分,6月份的新势力销量可以明显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是理想和问界。其中理想汽车月销47774辆,问界月销量为43146辆,是仅有的两家月销4万辆以上的新势力品牌,是当之无愧的新势力头部。

如果能够保持月均4万辆的销量规模,理想和问界2024年就有可能达到年销50万辆的销量规模。

这是什么概念呢?奔驰、奥迪、宝马三大豪华品牌,一年在华销量规模也就是60多万辆。理想问界创业时间不长,在规模上已经堪比传统三强。

更重要的是,理想和问界还都专注于高端市场,理想主力车型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问界的销量构成中,50多万的问界M9几乎占了一半。除非这两个品牌犯下致命错误,否则2024年能挑战它们的新势力很难出现。

第二档的品牌包括蔚来、零跑、极氪、埃安,月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其中埃安月销量为35027辆,同比下滑22.18%,环比下滑12.59%;蔚来月销量为21209辆,同比增长98.09%;零跑月销量为20116辆,同比增长52.3%;极氪月销量为20106辆,同比增长89%。

为何将月销3万+的埃安归入第二梯队,因为埃安是6月份唯一一个同比、环比均大幅下滑的新势力。除此之外,埃安的大部分销量均为B端市场贡献,没有鲜明的品牌特征,也没有技术优势,前景并不明朗。

蔚来逐渐有“上岸”的迹象,维持下去就是胜利;零跑有强大的合作伙伴,海外业务有不错的想象空间;极氪背靠吉利汽车,也有不错的前景。

第三档的新势力品牌包括深蓝、小鹏、哪吒、小米、极狐,月销量均在1万-2万之间。

其中深蓝汽车月销量为16659辆,小鹏月销量为10668辆,哪吒月销量为10206辆,小米月销量为1万辆。

与第一二档品牌相比,这些品牌其实并不太稳,因为月销过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绩,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2024年。

第四档新势力品牌,主要是一些创二代,月销量均在一万辆以下,与前面三档的差距比较明显,短期内难以看到翻身的迹象。

从6月份的整体销量来看,造车新势力不同档次之间的差距已经相当明显,而且各个档次的阵容都比较固定,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出现足以冲破目前格局的新势力品牌。

除此之外,新势力品牌中还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问界、理想的售价高高在上,销量却持续增长,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而在第三档“月销过万”的新势力品牌中,不少都是艰难维持,有些品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退出市场主流的可能性比较大。

销量规模正在成为新势力品牌的“生死线”,如果连月销过万的规模都达不到,未来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立足。

月销过万这个要求很高吗?并没有,吉利、长安、长城、丰田、大众等传统厂商的主力车型,月销过万仅仅是及格线。

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叫做“新手保护期”的概念,其实,新势力品牌在前几年也有类似的优待。业内在观察这些品牌时,往往更看重它们的增长率和发展速度,规模并不一定重要。但到了2024年,到了它们需要拿出成绩的时候了。

为什么交付规模对一个汽车厂商来说这么重要?

首先,交付规模决定了一款车在车流中的“可见度”,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有跟风心理,满大街跑的汉、理想L系列,就是对品牌影响力的最好诠释,这比什么广告都好用。交付规模一旦达到一定水平,就很容易形成不错的口碑。

其次,汽车行业是低利润行业,交付规模的背后是采购规模,销量越高,厂商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必然就算把秦L的整套技术给小米,雷军也不敢定9.98万的起售价,因为规模太小,采购成本高企。

除此之外,销量规模上去之后,汽车厂商前期的研发成本会被迅速摊薄,技术上车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厂商的利润水平,而且有利于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一般情况下,厂商进行自主研发时都要耗费巨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要收回成本,交付规模越大,这个成本回收得越快,也就越容易投入下一轮的研发。

超级混动DM-i这样的核心装备,在月销万辆的新势力手中会发挥出潜力吗?显然是不行的。丰田在燃油车领域的核心技术,真的比现代汽车高很多吗?并不是,但丰田千万规模的恐怖年销量足以让它的技术迅速下沉,占领用户心智。

汽车行业越往后发展,各大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就越小,最终都是靠规模取胜,这是客观规律,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如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问界、理想的交付规模,已经大幅超越了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路虎等传统二线豪华品牌,基本确立了市场主流地位,除非爆发什么不可逆转的重大危机,否则问界和理想必然会预订两张“新能源市场主流品牌”的船票。

但对其它品牌来说,这张船票还可望而不可得。要想突破目前的销量规模,那些二三线新势力品牌,必须要持续研发,强化核心卖点,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用户。

还是那句话,留给二三线新势力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整个市场的关注度都在向头部厂商集中,最终能够生存的可能就是三、五家品牌。

那么,你觉得眼下这么多新势力品牌中,会有哪些再也登不上中国新能源汽车这艘大船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