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最新成绩单:平台化服务战略影响几何?

浙商银行最新成绩单:平台化服务战略影响几何?
2020年04月03日 18:36 铑财研究院

作者:若水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聚焦企业间的强弱之差,本质都是战略之别。

以银行业为例,“马太效应”趋势愈发明晰。截至4月1日,15家上市银行披露2019年成绩单,净利润合计1.14万亿。既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利润千亿,招商银行等股份银行的百亿规模,也有紫金银行、无锡银行的不足20亿元。

从细分板块看,规模最小的城农商行增速连续放缓,四季度相比一季度下降整整3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金融监管加强,叠加利率市场化、金融科技的挑战压力,许多城商行并未顺势升级、及时战略卡位,致使发展遇阻。

相比之下,多数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可圈可点。

全年整体增速均为上升状态,且三、四季度增速大幅领先其他二类银行。

势头强劲背后,战略精准是核心原因。

满满涨姿势

以浙商银行为例。

3月29日,浙商银行交出A股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1.80万亿。营收463.64亿元,同比增长19.06%;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129.25亿元,同比增长12.48%,创下自身近三年业绩的最高增速。

再看核心财务数据,利息净收入338.74亿元,同比上年增加74.89亿元,增长28.38%;净利息收益率2.34%,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净利差2.08%,提升0.32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76%,提升0.03个百分点。只有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12%,但也瑕不掩瑜。

何以有如此涨姿势?

平台化服务战略是一个核心考量。

战略破局力量

前文已说到,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叠加金融科技、行业强监管影响,传统银行业面临深刻洗牌,行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显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方式已不可持续,系统性战略、科技化重塑、全产业链视野成为破局关键。

基于此,2019年浙商银行确立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即通过聚焦企业流动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痛点,创新互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作为“抓手”,为自身植入平台化基因,构建“科技+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以此去杠杆、降成本,提质增效。

从数据看,上述前瞻战略初显成效,浙商银行实力成色如何?

先看成本支出,数据显示,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浙商银行成本收入比连续两年下降。年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浙商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由109.19亿元增长至121.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56%,远低于同期营收增速。

近三年成本收入比分别为31.91%、29.69%、26.24%,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其成本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凸显高质量发展的业绩成色。

要知道,2015年这个数据为41.10%,过高的成本支出一度成为舆论质疑其业绩成色的主要考量。

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指出,报告期内该行低效无效资产持续压降,成本管控全面强化,全年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资源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再看业务资产端。

2019年,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首破万亿元达1.03万亿元,增长19.06%;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总资产比重上升至55.47%;金融投资占总资产下降5.54%。吸收存款余额1.14万亿元,增长17.33%,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上升至68.37%;同业存拆放款项余额1668.03亿,比上年末下降20.14%。

专家表示,对银行而言,存款是立身之本,贷款是利润之源。浙商银行存贷款总额显著增加,同业业务规模适度压降,此消彼长间,不仅改善了资产结构,也提升了流动性和抗风险性。

上述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不良率方面,与6大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浙商银行1.37%的不良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

种种变化来看,深耕“平台化服务战略”的浙商银行,走上了一条稳中向好。未来资本表现,值得期许。

业务之变:企银互赢

公开信息显示,浙商银行成立于2004年,是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继2016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后,去年11月26日,成功挂牌沪市主板,成为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按照经管逻辑,战略再强也不能直接改变业绩,必须赋能业务端。

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金融科技的高效布局,是浙商银行的赋能抓手。

受益最大的板块,便是以个人、家庭、小微企业为主题的零售业务。

先看企业端。

以基于区块链生成的应收款链平台为例,该业务不仅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痛点难点,也让浙商银行获得“区块链概念”第一股之称。

来看一个实操案例。

江苏苏州的吴江兴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营纸箱辅料,是国内规模最大涤纶制造商恒力化纤的供货商,销售金额占公司销售收入逾四成。

此前,两者金融往来痛点不少,多以商票结算,结算周期长、票据盘活难。

在使用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后,恒力化纤采用“付款人签发、承兑”模式向兴盛包装等其他供应商签发区块链应收款。供应商们应收款后,可在浙商银行直接变现或提用短期贷款,一切流程可在线完成。

因此,包括兴盛包装在内,数十家上下游企业较低了成本融资,恒力化纤也进一步梳理巩固了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明显。

可见,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对助力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科技水平起到显著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上述量身定制的应收款链平台,浙商银行共落地近2500个,帮助逾1.7万家企业盘活应收账款1400多亿元。

此外,包括池化融资、易企银、应收款链在内的平台化业务,共服务公司客户3.85万户。从实际效益看,通过盘活内部资源、实现余缺调剂帮助企业减少约20%的对外融资、累计节省利息支出约11亿元。2019年,浙商银行通过线上业务累计授信金额430亿元,大大节省小微企业往返银行的时间成本和“皮鞋成本”。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1.04亿元,较年初增长21.71%,占境内机构各项贷款比重16.77%,居全国性商业银行首位。

不难看出,在平台化服务战略指导下,浙商银行的科技创新型业务,帮助实体企业盘活资产和资源。在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财务成本、扩大销售、增加效益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强,则实体旺。

正如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所言:“我行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客户价值创造新需求,强化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重新定义银行业务和服务,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培育增长新动能。公司业务继续保持平台化服务领先优势,创新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企业自金融平台,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圈,实现企银互赢、协同发展。”

短板追赶

再看个人及家庭业务。

2019年,过于相对是短板的零售业务,在浙商银行营收中的占比达18.41%,同比提升5.37%。零售存款占比近14%,与2016年相比接近翻番。全年个人贷款增长36.88%,个人存款增长63.48%。个人金融资产余额4895.16亿元,较年初增长18.54%;个人有效客户474.62万户,较年初增长4.33%。个人优质客户69.01万户,较年初增长14.06%。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337.68万户,比上年增长35.78%。

上述业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平台化金融科技赋能。

数据显示,浙商银行已全面形成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组成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电子银行渠道替代率99.03%。

同时,其不断创新产品、丰富应用场景,进而扩大获客和业务联动范围。比如,积极打造“平台化服务财富管家银行”,推出“升鑫赢”“聚鑫赢”“涌薪增利安享”“涌薪增利尊享”等净值型理财产品;利用AI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构建特定生态场景。创新推出手机银行语音转账、语音搜索、OCR识别、智能推荐、增金智投等智能化应用。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指出,一系列创新动作,勾勒出浙商银行拥抱金融科技、夯实平台化优势的精进身影。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其业绩高增、持续发展的逻辑所在。从根本看,浙商银行2019年的优质成绩,源于战略性胜利。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银行业正告别激进规模扩张、粗放逐利。进入规范、透明、开放、活力、韧性的新价值时代。这种战略级成果,凸显质量领跑者的实力成色,未来价值看点值得期许。

新起点、新看点

正如柴永强所言,在我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浙商银行成立时间较晚,处在“追赶者”位置。

不过,无论从其2019年的业绩单,还是其战略卡位、业务创新深耕,都意味着其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截至2019年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4%、10.94%、9.64%,较上年末分别增加0.86、1.11、1.26个百分点,均已达到该行登陆资本市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资本层面,在市场因疫情波动、银行股估值普遍走低的情况下,浙商银行决定每10股派发股息2.40元,现金分红比例高达39.49%。这个派息比率,是目前已披露业绩银行中最高的,投资信心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

此外,为传递信心,去年浙商银行高管还“自掏腰包”,以1200万元的自有资金自愿增持A股股份。

浙商银行副行长、董秘刘龙则表示,资本市场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银行自身要转变理念,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价值最大化”;转型发展,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以优良的经营业绩回馈A股投资者,更好借力和回报资本市场。

有实力、有担当,质量成色一再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3月16日起,央行推出的定向降准措施正式实施,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专家表示,上述资金投放更为精准。对股份制银行额外“关照”有助降低风险,激发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同时大势调整之下,马太效应将更为明显,拥有头部实力、高质量业绩的从业者将再迎价值风口。

对浙商银行自身而言,2020年也是特殊一年。既是深化平台化服务战略的元年,也是‘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基于此,浙商银行的2020,不乏看点。

正如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所言:“未来我们将大力推进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社会各方创造更大价值。”

新战略、新起点、新看点,“三新”加持下,浙商银行将有何价值表现,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