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牛
不知不觉中,重庆已经跻身中国工业第二城。以第二产业增加值为各城市排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二十强城市包括:深圳(8876.97亿元,下同)、重庆(8830.19)、上海(7953.57)、苏州(7924.60)、广州(5590.42)、宁波(5462.70)、武汉(5248.59)、无锡(5174.28)、佛山(5083.75)、泉州(4933.02)、成都(4880.90)、北京(4529.10)、东莞(4488.59)、南通(4461.30)、天津(4376.19)、南京(4332.33)、郑州(4212.20)、杭州(4119.00)、长沙(4100.27)、青岛(3911.51)。
由此可知,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830.19亿元,超过上海(7953.57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仅比深圳的8876.97亿元少了46.78亿元。特别是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比众多城市都要快,如果能延续这个势头,重庆有望在未来“稳二进一”,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城”,这将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重庆是中国的工业重镇
重庆开埠后的百余年时间里,城市空间获得大发展,制造业主要有两大推手。
一是全球化。重庆在1891年的开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融入国际市场体系。百余年前在南岸区龙门浩区域,形成了外商企业的集聚区,可谓是重庆最早的CBD和开发区。到了改革开放后,重庆的西永、寸滩、空港、果园港、江北嘴等区域的大发展也是得益于重庆深度融入全球化,重庆也通过积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中国争光。
二是工业化。重庆在开埠后经历了本土工业萌发、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大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大发展,重庆的工业发展史,也是百余年来不断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历史。重庆成为具有基本的全产业链优势的制造业基地。工业化不但在历史上推动了大渡口、九龙坡,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区域的发展,还促进着农民转户和“人的城市化”。先进制造业正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改变着重庆的面貌,也成为重庆产业链招商的一个重点。
重庆目前加快吸引全球产业链,正面临产业链领域的哪些全球大势呢?
一是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三大产业聚集区。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以贸易促发展》报告显示,日韩属于区域创新高地,而中国的优势则在于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聚集,认为中国未来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东亚区域的发展能级。
二是入世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一举取代日本,与美国、德国一起成为全球三大价值链的枢纽国,东北亚和东南亚多国围绕中国形成了供应链跨国网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高达5.97万亿美元,不仅超过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还远远高出日本和德国的总和。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主要挑战,是能不能抢占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而不必过于担心越南和印度在中低端产业领域的“抢饭碗”。
三是成渝地区所在的中国内陆地区依旧有着产业升级的巨大需求和前景。深居内陆的成渝地区,作为正在打造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正成为产业转移的洼地和产业升级高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舱”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前沿地,成为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开放产业密集的区域,以及未来包括4千万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亿多人口、人均GDP1.5万—2万美元的区域,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做出突出贡献。
重庆工业自1891年开埠以来(森昌洋火公司揭开重庆近代工业化序幕),工业发展先后经历了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和直辖等重要时期。目前已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构建起“1+10+1000”的汽车产业集群和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化率达70%,全球三分之一PC“重庆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西部地区比重达12.3%。其中,营业收入超50亿的企业49家,超100亿元的企业25家。中国500强制造业企业10家,居西部前列。
2022年,重庆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276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4、内陆城市排名第1。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2%,高于全国平均5.8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31.9%,“工业第二城”的成色越来越亮。重庆一些发达区域也在加快工业升级步伐,如两江新区正力争到2027年,构建“十百千万”企业集群,培育“百千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承载区。
从工业大城向工业强城的升级之路
重庆要想站稳我国的“工业第二城”,乃至成为“工业第一城”,必须要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一是工业投入仍需增加,特别是要加强对工业主管部门的投入。大市的工业投入要有大市的格局和手笔。笔者对比了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年度决算等公开资料,2022年度重庆市经信委共收入13.15亿元,而上海市经信委共收入126.87亿元、深圳市工信局共收入110.99亿元、北京市经信局共收入65.81亿元、合肥市经信局共收入27.58亿元、成都市工信局共收入14.65亿元,均高于重庆。
要服务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就需要重庆市财政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以保障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增大的刚性支出需求。
二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要加大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和跨国产业链平台建设。近年来,为促进产业转移和吸引日韩方向外资,2019年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成都日韩陆海贸易通道开行,带动2019年至2022年成都对日货物进出口总额接近1500亿,日本成为成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174个项目相继落户成都,日本企业在蓉投资超2000亿美元,落地成都日企已达239家。
重庆在中新合作项目之外,还要进一步寻找有潜力的产业转移和外资来源地加强园区布局和通道建设。同时,还要用好越南总领事馆即将落地的机遇,向南宁等地取经,强化与越南的产业链协同布局,特别学习是南宁的向西向南通过南宁至越南经济走廊、平陆运河经济带与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联动发展的经验,强化重庆的区域综合布局提升。
三是工业结构要升级,特别是通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改进产品结构。从重庆和深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看,2022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有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等)、微型计算机设备(笔记本计算机等)、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钢材、铝材、水泥等,而2022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是石墨及碳素制品、新能源汽车、电子计算机整机、服务器、民用无人机、充电桩、光纤、手机、彩电、程控交换机、电子元件、半导体存储器,总体上较重庆先进。同时深圳是华为、比亚迪、中兴、康佳、创维、大疆、立讯精密等的总部,先进制造业知名企业较重庆为多。
重庆要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的精准化服务。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推动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加资产总量,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兼并重组,不断拓展市场,通过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绿色制造项目等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针对“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在解决“卡脖子”领域的技术攻关方面加大财税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优惠政策享受面和覆盖面。用好重庆已经获批的全球设计之都、正在逐步聚集的涉外服务机构,正在推进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重庆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夯基强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