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重庆有何机遇?

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重庆有何机遇?
2023年10月31日 15:42 重庆马路社

邹乐 摄

10月18日,中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行动方面,提出“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持续推进、由点及面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础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规模领先;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显著。在2021年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面取消。根据最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制造业已基本完全开放,仅保留两项限制。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此举意味着外资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将可以实现自由投资,并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待遇,势必会为外国投资者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机遇。这有利于吸引更多全球要素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同时也释放了我国高水平开放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信号,说明了中国未来经济的基础,仍然会是实体经济、是制造业,为中国智造注入强心针。

中国吸引外资正处于长期向好的趋势。重庆要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需要,加大对制造业等外资的吸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重庆始终成为跨国投资的热土。

一、中国正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信心稳定,外商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信心稳定,外商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引资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前8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25.6%。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

同时,在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低迷的形势下,2023年以来,特斯拉、摩根大通、苹果、高通等一批批跨国公司高管来华考察投资环境、对接发展战略、洽谈合作项目,他们普遍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开工消息频传,近期,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合成气装置近期破土动工,总投资额将达100亿欧元;太古可口可乐(苏州)饮料有限公司一项总投资人民币20亿元的项目动工,未来10年太古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120亿元……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外资企业看好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前景。

当前,外资产业链形成了向墨西哥、印度和越南,以及中国内陆的转移趋势。根据数据提供商CEIC编制的数据,自2018年初至今年8月,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与中西部15个省份出口的接近翻番相比,自2018年初至今年8月,印度的出口只不过增长了41%,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43%,越南的出口增长了56%。这意味着随着中国内陆越来越深度融入全球化并崛起为引资高地,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想要与具有“超大规模优势”的中国竞争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中西部正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在全国吸引外资的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随着相关产业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产业链不断延伸,越来越多外国企业融入这些产业生态中。

以西部第一经济大省四川为例,1—8月四川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到资增长比较明显,香港以外地区投资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0%,增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各类到资占全省比重近六成。今年以来四川新落地外资项目537个,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中国智造基地、美国默沙东融资科伦博泰生物医药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2023年上半年河南省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65.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4家,同比增长50.4%。2023年1-6月,昆明市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91.9%;共引进2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引进的330个重大产业项目已落地287个,落地率86.97%。

二、重庆具有吸引制造业外资的“大潜力”

内陆地区要提升吸引外资能级,从全球激烈的“外资争夺战”中胜出,最重要的就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深居内陆的重庆不沿边、不靠海,能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大城,靠的是形成了开放的正循环、正反馈,构建了内陆开放的大体系、大系统,这对整个内陆强化开放和引资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十余年来,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重庆人用好城市开放机遇、积极树立全球视野,打破“内陆思维”,从全球格局来看重庆、以全局视野来发展重庆,在内陆开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正向循环和体系构建,这个不断迭代升级的循环促进了重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利用外资能级的规模和质量的大跃升。

两江协同创新区

近十三年来,两江新区从无到有、逐步做强就是重庆内陆开放持续壮大的一个缩影。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班列等东南西北“四向”国际大通道交汇,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两个双千亿级产业为支柱,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市约15%的经济总量,2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30%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数字经济增加值,40%的服务贸易额,50%的汽车产量,70%的跨境电商交易量,两江新区正与全球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同开创重庆美好未来。

两江新区的发展环境也赢得了国内外资本的青睐。9月15日,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电力行业龙头日立能源宣布,其全球变压器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在重庆两江新区投产,这是日立能源全球最大、最智能化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两江新区落地的重大项目不胜枚举。福特汽车在两江新区推动重庆成为福特汽车继密歇根州之外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康明斯在中国的首个发动机合资企业成立于两江新区,并投运了发动机制造新基地;康宁“大猩猩玻璃”大陆首个生产线落户两江新区。

从两江新区的例子可以看出,内陆引资能力的跃升是开放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等方面的全面崛起,这体现了内陆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大场景中,重庆已经形成巨大的优势: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向万亿产业迈进,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向千亿产业奔跑。国家级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在实施,覆盖1亿人口,有近8万亿的GDP、3.5万亿的社零总额。叠加享受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级战略政策的强大支持,为全球资本提供内陆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6月重庆市三安意法碳化硅项目落地,总投资228亿元。

那么,重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外资的吸引力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强化投资服务,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量。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和建设,重点鼓励外商投资卡脖子技术、延链补链强链、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外资项目国家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发改、商务等部门工作协同机制,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库。

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激励作用。提升国际投资交流平台效能,提升展会能级,积极承接国家级展会以及用好境内重大展会平台,布局招商网络。持续开展我市国际经贸系列活动,办好境内外精品投促活动。发挥开放平台引资主阵地作用,发挥好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台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量。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制造业利用外资存量。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积极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强化涉外法律服务,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和纠纷调解。

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务政策便利度,做好递延纳税政策宣传,落实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政策。提供外商投资企业金融保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鼓励各区县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项目与新增外资项目同样的配套政策支持。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及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畅通国际商务人员跨境交流渠道,保障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强化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服务保障,做好对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自贸协定、贸易通关、出口管制、贸易救济等方面的服务。

三是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质量。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市内,提升我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开放合作,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将研发设计环节设在市内,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建立产业生态伙伴关系。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创业创新团队培育。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国家和市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打造绿色设计产品、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优化市域外商投资布局。不断做好承接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度转移工作。强化利用外资工作激励。鼓励各区县根据实际出台制造业利用外资工作激励举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