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工程”化育乡村治理新风

“向心工程”化育乡村治理新风
2023年05月27日 19:54 华夏通鉴

“去年镇里搞的‘向心工程’真的是凝心工程,达到了快速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的,也锻炼了村干部的能力,村干部有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村‘两委’战斗力必然强。”

谈到“向心工程”的实践,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北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施庆前简单介绍情况之后,将话题转向了乡村基层工作者能力锻炼方面,这让采访过不少村干部的记者有些意外,也因此对向化镇“向心工程”的创新探索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2022年,向化镇针对乡村治理新情况新需求,提出建设“向心工程”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个决策基于过去十多年创新探索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也是活学活用“枫桥经验”的结果。该工程希望通过进一步聚焦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向心力”。

记者通过向化镇党委副书记王红雷了解到,“向心工程”是一个覆盖全镇的基层现代化治理体系,由简称为“向心码”“向心站”“向心桥”的三大平台组成。“向心码”平台全称是“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这是一个覆盖向化全镇的数字化民声服务平台,凡是发生在向化镇域内的矛盾纠纷,不管是信访、12345、110还是调解等渠道的,都将汇集在“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上,实现全闭环处理。向心站网格平台是方便村居民就近反映情况的平台,由设在镇各部门和村居的向心站、向心驿站组成。被称为“向心桥”的接待接访服务平台实际上是各村居以民声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的家门口接待接访机制。通过这三个平台,向化镇的群众一旦有了诉求,便可以就近在家门口完成诉求,通过“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进入24小时先行联系、7日内办结、延长处理不超过10日、结案后5日内回访等管理监督在内的服务流程。

由此可见,向化镇的“向心工程”,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围绕机制架构抓早抓小避免矛盾上行、如何进一步推进力量下沉统分结合筑牢基层堡垒、如何进一步抓实民声沟通群策群智助推基层治理三大问题,全力追求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进而实现干群心连心的和谐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治理的实践证明,事关乡村民生的向心工程支点一定在镇村,效果则体现在各级组织力量下沉的广度和深度上,因此,镇村居民是评价向心工程质量好坏的不二人选,但是,项目的完善、推广应用等,还得依靠镇村各个管理部门特别是村两委的力量,因此,向化镇“向心工程”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村两委成员的意识和态度。

记者通过向化镇信访办主任刘琳了解到,北港村以施庆前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意识和态度总体上反映了向化镇12个村居党员干部的意识和态度。2020年9月,小学老师施庆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从一个一周回一次村看望父母的老师变成了北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施庆前对自身能力有信心,但在能否做好北港村班长这件事上,还真是谈不上有把握。因为他了解北港村是个“移民村”,知道家乡积贫积弱的历史,如今,全村户籍人口2680多人,常住村里的1600多人中,60岁以上的村民占80%以上,而村两委6人团队除了他这个“60后”,其他的都是年轻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确实需要锻炼。

施庆前回村工作之后很快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普通乡村的基层干部也大多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跟群众面对面互动的机会不是不够多,而是很少,这样下去,村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群众的信任很有可能每况愈下,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在失去群众信任之前,年轻的村干部就失去了服务群众的自信,抱憾而去,这是乡村振兴时代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处理各种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中、在服务群众过程中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效提高工作水平。

镇里启动向心工程之后,施庆前眼前一亮,他意识到这是年轻人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因为,上级组织力量下沉,既有利于提高上访事件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又能减轻村班子成员的接待接访压力,同时,对组织和成员分开考核,激励大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心往一处使的同时,又能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他的想法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同,“向心工程”因此在北港村开花结果。北港村干部能力提高之后,工作得心应手了,群众开始念起干部的好了,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村干部的公信力大幅提升,北港村因此处处呈现新风貌。

施庆前(右)和他的同事在北港村向心站。

“今年村里有个道路拓宽工程,3.5米宽的水泥路拓成4.5米的沥青路,总长度1公里,沿线村民自觉让出自留地,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施庆前说,“和乡村绝大多数人相关的事是治理之‘斑’,窥一斑而知全貌,差不了。”

北港村因为“向心工程”呈现出了新风貌,向化镇其他10个村1个居委会同样新风四起,全镇治理新风四起,把向化镇“吹成”了和谐乡村的榜样,2022年崇明区信访系统考核,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多事之地”向化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排名第一,为镇村两级干部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上了强心剂,鼓舞了士气。

针对此,崇明区信访办主任季周平认为,“向心工程”凝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向心力”,大事小事被向心力所吸,自然不会出村出镇,因为干部能力提高,群众的诉求在合理的时间合理的范围内得到妥善解决,社会自然更加和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