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促澳门经济多元

新冠肺炎疫情促澳门经济多元
2020年12月04日 07:04 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澳门新一届特区政府运作不久,即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大考。

澳门作为开放的微型经济体,对外部经济环境具有极高的依赖性。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袭来,进入澳门的游客数量呈断崖式下跌,澳门经济显著收缩,预计全年经济较大幅度下降,无论大中小企业都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疫情令居民就业和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各界都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对澳门经济的影响目前仍在持续。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今年11月16日发表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他表示,要不断增强澳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推动自身经济复苏的同时为国家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贺一诚说,澳门处于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两个循环的交汇点上,这既是机遇与优势,也是责任与担当。澳门需要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地位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双循环。既要加快联通内地市场,促进人员、货品、资金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以融入国内循环,也要在国际循环中发挥双向服务平台的作用。

施政报告提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措施包括:推动工业发展重新定位、转型创新,鼓励企业利用横琴空间打造澳门品牌;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建设债券市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促进中医药产业化,推动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会展业发展专业化和市场化;逐步培育跨境电商产业;促进文化及体育产业化;加强扶持中小企业等。

经济结构单一的弊端显现,疫情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反思。后疫情时代,澳门应该如何探索经济多元化发展?澳门未来应如何探寻支撑经济的新动力?

在此情况下,经济多元化对于澳门来说,既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更是全球疫情危机下实现自救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命题,澳门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的问题。

纵观澳门近年来的经济适度多元化成效,有方向,但不坚决,有效果,但不显著,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天然优势和应该重点发力的领域,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格局和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露澳门经济韧性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露了澳门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表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澳门必走之路,需要不断推进。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再次暴露了澳门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博彩业、经济韧性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快推动经济适度多元。

贺一诚今年7月在参加澳门经济发展委员会2020年全体大会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各国疫情反复,令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澳门整体经济活动放缓,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都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他指出,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减免税费措施,致力保存市场主体的元气和活力。但疫情的到来,再次暴露了澳门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博彩业、经济韧性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快思考优化澳门经济结构的具体方向及措施,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并且付诸落实。特别是发挥好“一国两制”的优势,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准备,为特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牢固的根基。

贺一诚称,在目前澳门疫情相对受控的环境下,推动经济复苏是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共同为推动疫后澳门经济的复苏出谋献策,集思广益。

贺一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澳门中长期发展趋势,疫情过后澳门经济可望逐步得到恢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门自身还具有独特优势,只要有效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澳门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然较大。

面对疫情,崔世昌认为,澳门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产业基础稳固。回归以来,已积累了足够的能力和韧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澳门经济中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疫情过后,澳门经济可望迅速恢复。

疫情令澳门居民就业和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澳门特区政府先后推出两轮纾困措施,协助企业和员工渡过疫情难关,保存市场主体的元气和活力。当疫情缓和后,特区政府还加快审批200多项民生市政相关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使受到疫情影响的澳门中小企业尽快复工。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综合旅游休闲业复苏,恢复市场生机活力,具体措施包括疫情缓和后增加节庆盛事,鼓励临近地区居民来澳门旅游消费等。

粤港澳大湾区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便捷通道

连接澳门与珠海的横琴口岸是促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的重点工程,年通关量预计达8000万人次。201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实施管辖。

目前,项目需移交澳门管辖的区域正在抓紧进行收尾施工。新横琴口岸开通后,将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

如何破解澳门发展空间局限难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根本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下,推动经济适度多元更迫切,当中加强区域合作尤为重要。有学者指出,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对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深化粤澳合作起重要作用。

“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把澳门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国家总体规划对澳门的定位非常清晰,澳门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根据“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发挥单独关税区和国际贸易自由港等优势,着力发展能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结合,且有利于融入国家产业链的新产业、新业态。

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便捷的通道、最广阔的平台,澳门将有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务实推进大湾区建设。在此过程中澳门不仅可以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自身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横琴是澳门未来发展新的出路、新的机遇、新的希望。”贺一诚指出,横琴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第一站,是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最便利、最适宜的新空间。他的施政报告以较大篇幅论述“做好开发横琴文章,促进经济多元发展”,承诺澳门将逐步实现与横琴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衔接,探索将澳门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险直接适用并延伸到横琴,为澳门居民拓展优质的生活空间。特区政府将加快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横琴“澳门新街坊”建设,为澳门居民在横琴就学、就业、创业、养老、居住和生活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澳门立法会议员胡祖杰表示,疫情下澳门产业单一问题明显,未来发展唯一出路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澳门可以利用自身贸易自由港和独立税区的特点,与横琴在商业上互补,增加经济适度多元化。街坊总会理事长吴小丽希望,未来特区政府能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大湾区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认为,澳门当前应重点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沟通、协调和协作,加强与大湾区城市法律和管理体制对接,着力突破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各种有形及无形的壁垒和障碍,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更加便捷、高效流动,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

崔世昌表示,在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澳门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作用,把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辐射至澳门各个行业,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澳门政治经济研究协会理事长唐继宗指出,澳门经济结构对外依赖性强,特别是与内地经贸关系紧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握发展机遇是长远发展方向。

澳门由于发展空间、资源、巿场等有局限性,需透过大湾区、尤其横琴等区域合作,开拓发展空间,并协助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助力作用,有助澳门产业适度多元。

不过,澳门企业进驻当地发展,除需评估盈利前景、各种风险、发展空间外,亦要考虑城市整体情况,如税制、交通、医疗制度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不少企业带来重创,相信企业日后会更加审慎考虑生存空间及转型等问题,除发展线上行销带动线下经营的方式外,相信有能力的企业会加快进入内地发展的步伐,开拓商机,分散澳门产业结构单一的经营风险。粤澳政府要不断完善、落实相关政策、资金流动等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经营效益,保障企业发展。

唐继宗称,若澳门、横琴之间的流动,包括人员、货物、资讯等更为便利,粤澳深度合作区所面向的巿场不再只局限于横琴和澳门,而是可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落户投资,长远可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届时面向的巿场不单只是区域,更会是全球。澳门除可达至多元产业发展目标,横琴亦可借助澳门扩大面向国际巿场的机会,从而达至双赢局面。

对此,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认为,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向来是粤澳深度合作的落脚点。澳门要积极联同珠海方面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做好粤澳两地有关法律、科技、金融、营商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促进资源要素便捷高效流动。

叶桂平建议,高新技术产业是澳门产业适度多元的一个重要方向,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四个极点之一,可以通过外来引进和本地孵化来培育适合澳门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充分利用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产业园,积极整合人才与学术力量,加大产学研合作,拓展自身的创新创业空间。

与此同时,澳门可以与珠海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横琴正进行“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等,探索“飞地”新小区建设模式,特区政府应给予重视并配合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尽快落实,未来也可逐步与横琴协商合理规划更多兴建澳门跨境养老小区的土地,探索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具体领域的互联互通,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衔接,推动大湾区内民生治理合作,实现融合发展。

澳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

澳门在发展现代金融业方面可大有作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立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加强金融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争取降低澳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实现横琴与澳门之间资金自由进出。

此外,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研究探讨在澳门建设以人民币结算的证券市场,促进现代金融业发展。澳门将充分利用澳门单独关税区、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对外联系网络等优势,结合横琴的空间和资源优势,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功能,搭建内地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葡语国家和拉丁语系国家交流合作的通道,助力国家全面开放。

澳门特区政府将检视和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债券市场,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业务多元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澳门新一届政府施政报告也强调“将争取实现横琴与澳门之间资金自由进出,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研究探讨建设以人民币结算的证券交易所”。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万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雅煌表示,我曾在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出将澳门财富管理与中葡人民币清算中心与债券市场紧密结合,满足庞大的发行人及投资人群体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澳门融资租赁市场则可充分发挥资源汇集的优势,为融资租赁资产及产品交易提供流动性支持。总之,实现“澳门+横琴+”联手发展,完全符合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提倡的“珠澳一体化”设想。

澳门银行公会主席叶兆佳表示,这次疫情金融业虽然受影响,但相对稳定,变动不会太大。疫情之后,特区政府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的方向更明确,亦符合澳门实际情况。在推进现代金融方面,相信债券市场是较可行和具发展潜力的方向。

叶兆佳认为,金融业有个特点,有本地业务,也都有非本地业务,范围较广泛,承受冲击的能力亦更强,都反映其有一定基础。这次疫情后,会更坚定金融业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一个方向。经济适度多元都需要金融业资金的支持,所以金融业在经济适度多元之中,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行业。看到特区政府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的方向更明确,亦符合澳门的实际情况。

现时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中美间的斗争、冲突是长期性的,国家的经济及发展格局亦在改变。我们称之为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形势下,对澳门来说,尤其对金融业来说有危有机。危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明朗因素会增加,然而国家发展策略很明确,以双循环角度来说,澳门既是在“一国两制”下的一国,是内循环的其中一部分;在国际循环及外循环下,澳门是境外一部分,历史上澳门与欧洲及葡语系国家有渊源,所以在外循环中又可发挥作用。

这两个作用的发挥,金融是很重要的枢纽,所以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今后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前景,客观环境比过往的环境有更有利的时间窗口,但是否可以抓紧机遇,就要视乎我们能否发挥既有的优势,即自由港、低税率以及葡语国家经贸联系的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发展现代金融,其实不单是银行的问题,澳门长期面对产业单一问题,其实金融业都是单一的,银行占比达九成以上,其次是保险业。发展现代金融不单是银行的问题,这问题过去多年一直在研究,究竟该做哪一类现代金融服务业,尤其市场方面。经过几年的实践,市场认为债券发行是可行的,在经过长期的论证,首先以债券市场为切入点,将澳门的金融元素丰富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原因就是不会与邻近多个金融中心有冲突,包括香港、深圳、广州这些发达地方不会有冲突。其次是我们通过境外的市场,为国家发展寻找债券的资金,其实现都是一个适当的时机,因为现时国家发债很受国外机构欢迎。

如果在境内发行,除了香港之外,澳门是一个可行选择,所以如果在澳门发展证券市场的话,首选发展债券市场,他认为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他指出,当然不排除其他证券市场的发展,但这些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实不单止银行,还有很多证券公司、投行、专业的会计、专业的法律机构都会带动。有了众多机构后,将来再发展其他证券市场,就会带来一些基础。

叶兆佳说,由于过去澳门的金融业,或现代金融服务无香港发达,所以很多政策澳门用不上。现时市场了解到澳门现时比较锐意、强调发展现代金融业,其实很多国内、境外机构都期望来澳门设公司。现时主要是法律并未相当完备,发牌制度及监管仍未健全,这些都需要时间,但可以见到特区政府都有一些时间表,希望这个时间表在大家的努力下会提前,因为时间窗口不会等我们,还有培养金融人才,当不同元素汇聚后,才能令行业稳健发展。

澳门以旅游会展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

今年10月下旬“第25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澳门国际品牌连锁加盟展2020”(MFE)及“2020年葡语国家产品及服务展(澳门)”(PLPEX)实行三展联动,更以线上、线下双线模式举办,发挥联动和叠加效应。

通过展览,参展商在当中寻获不少机遇,更因展会的平台,成功与客商搭建沟通桥梁,有效在业务中发掘到新机遇,成为未来拓展事业的新起点。

澳门作为良好的中葡经贸平台,当中首次参展的莲花服务发展一人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中葡教育及翻译服务,通过展览,有效将服务推广到本地及内地市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梁伟明表示,在展览中发现不少人对学习葡文都有相当大的兴趣,不少人询问关于中葡翻译、教育等方面的资讯。其中有来自福建的医疗器材公司,查询过制作葡语目录及产品销售到葡国的渠道,亦有为他们提供全面的资讯及解答。另外,更有珠海的贸促会查询关于在珠海举办葡文课程的合作,以及拥有相关技能的人才,未来可在澳门、横琴等地区提供服务。

今年三展除了有以产品及服务作为定位的展商参与,更加入不少首次参展的本地食店,令观众对澳门美食加深认识。KIKA日式雪糕负责人梁结伟表示,三展成效良好,首先在本地客人的宣传推广方面,不少都因为展览而了解到该品牌。另一方面,展览的本质作为商业配对活动,当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商家,无论在现场或线上,都有洽谈及交流。期望未来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拓展品牌发展。

一场疫情让全球的服务业大受打击,让旅游休闲城市澳门的经济发展在一瞬间陷入停滞,旅游业、零售业等第三服务产业陷入泥潭,也让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的任务更加重要。作为未来多元发展的产业之一,会展业虽然很难在澳门实现全覆盖,但如果澳门结合自身特点,再与珠海合作互补,也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有会展业专家表示,所谓的会展包括展览、会议、节庆、赛事、演出等多种形式。由于澳门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很难实现会展业全覆盖,澳门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势,举办节庆式、旅游业的会展活动。

广州琶洲会展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吕沐阳认为,澳门地方不多、人口不多,优势是他有国际化的经验以及这所城市国际化的程度,这是它的优势。如果单独地办一个展,从体量、规模、特别是人员去澳门观展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觉得澳门应该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去琢磨自己的出路。比如一些节庆式的活动,旅游类的活动及会议类的活动。澳门应与珠海在会展上合作带来完整的产业链,只有形成产业链、会展业的发展才能更坚固,也能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

吕沐阳表示,广州也好、深圳也好、上海也好,这种会展的成功经验是基于他们多年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定位、产业的结构去决定的,所以我觉得不能盲目地去学习或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珠海跟澳门很接近,两地也在探讨如何去合作,我觉得这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但是大家要找好一个点,从一个点慢慢去发展逐渐形成包括政府、包括协会、包括主办方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合作的形态与模式,这个才是关键。现阶段大湾区内9个城市分工已明确,而广州深圳的会展业也发展得较为稳定,不存在与澳门的竞争。澳门应该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的特色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澳门特区政府提出要发挥综合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引领作用,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酒店、餐饮、零售、文娱等相关行业发展。鼓励业界推出更多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推广澳门安全宜游的健康形象,加快旅游业在疫情稳定后的恢复步伐,以带动澳门整体经济复苏。

澳门旅游业从业员协会副理事长胡玉沛表示,自内地旅客赴澳签注重启后,澳门各类型旅游产品的搜寻量在内地各大线上平台有回升迹象,搜寻数量上升超过120%,当中在旅游盛事的搜寻力度相对较高,包括大赛车、粤澳名优展、特色店打卡点等都成为热门搜寻关键词。

胡玉沛认为,以往接待会议旅客时,大部分旅客的旅游模式已逐渐倾向深度体验游。认为会议旅客不止想留于高端酒店内,同时亦希望发掘澳门深度的一面,因此透过结合旅游节庆活动,例如光影节及大赛车,融入会议旅客的行程中,在参与节庆活动时,更能带动到社区周边的中小企经济,因为当会议旅客去到旧城区,会一尝本地美食以及购买特色手信,在彰显澳门社区文化同时,亦能认识到澳门的特色店铺。

疫情虽然严重打击澳门旅游业,但也令整个业界上了深刻的一课,意识到旅游业未来应该要如何发展。胡玉沛指出,业界在疫情下,看到旅游未来发展要趋向立体化的重要性。希望业界能与本地不同团体合作,例如文艺团体,以至特色店铺结合,才能做到有别于过往旅行团模式的旅程,由走马看花演变为体验性旅游,令旅客感受澳门文化,透过与不同企业的合作,可以丰富澳门的旅游产业及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万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雅煌认为,作为世界休闲旅游中心,旅游业是澳门经济重要支柱,在疫情中损失巨大,应尽快振兴澳门旅游业。从国家层面上看,应加快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旅游开发,建设“港珠澳大桥观光通道”,开放澳门单牌车通行政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进一步放宽港澳旅游和商务签证政策,缓解澳门旅游业困境;开放港澳单牌车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广东,为港澳单牌车开设“绿色通关通道”,在珠海试点开通港澳直达广东景区的旅游专线巴士,以多项举措重启遭遇寒冬的澳门旅游业。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在发表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贺一诚表示,根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澳门要充分利用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在巩固和提升传统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致力构建符合澳门实际、适度多元、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增强澳门经济的发展动能和抗逆能力,巩固提升特区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贺一诚强调,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包括整合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有关科研力量,引进优质项目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旅游、金融、会议展览、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建议,引进符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支持有意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地企业在澳门设立境外总部。对有利于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项目,在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善用澳门海域,发展海洋经济,着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发展澳门制造。澳门特区政府将协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鼓励发展“澳门制造”。推动工业转型创新,拓宽发展空间,有效落实“鼓励企业升级发展补助计划”,支持企业以银行贷款或融资租赁方式升级转型的投资项目,推动企业向高端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发展。鼓励澳门企业利用横琴空间打造澳门品牌。

刘雅煌表示,长期以来,澳门的工商界和学者都在探讨澳门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必须有步骤地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度假休闲、购物旅游以及会议展览等商务旅游协调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新兴产业培育,鼓励更多的澳门企业与珠海横琴新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和大湾区内其他区域融合发展。

此外,还应重视深中通道未来对澳门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于2024年建成的深中通道使邻近珠海的中山到深圳的通勤时间缩短到30分钟,届时珠海、中山、深圳三地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闭环。澳门应借助深中通道的建设,让深圳的科技产能助推澳门经济实现适度多元发展,也使澳门发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助力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实现多赢。

——中医药拓国际市场。实际上,目前澳门在中医药、特色金融、芯片设计、物联网、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有较好的基础,澳门可集中在这些领域寻找合适产业多元化的方向,通过人力资源、制度对接等方面的政策配合,以实质推动多元发展。

特区政府将加快中成药注册管理制度立法,争取更多中医药产品在澳门注册、在澳门及横琴加工生产、先在大湾区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销售。发挥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支持并配合品牌药企在澳门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全面改革和调整澳门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与发展模式的思路,盘活投资项目以提升效益,并筛选归并其属下子公司,以充分发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平台作用,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在澳门及横琴的开发与生产转化,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逐步开拓体育产业。特区政府将引进更多优质大型国际会展项目,组织企业线上线下参加境外会展活动,促进会展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开展国际会展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助力会展业界提升竞争力。引入国际知名电商,持续优化并落实各项鼓励措施,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线上营销能力。支持举办各类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活动。鼓励逐步发展中葡跨境电商业务,助力中葡贸易发展。支持青年人开拓电商业务及开发网上产品和业态,协助其创新创业。推动文化体验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推动影视产业发展,促进本澳影视制作质与量同步提升。打造文化盛事品牌,为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推广及营销平台。推动体育加旅游多元发展,开发体育产业,鼓励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品牌体育盛事,逐步拓展体育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博彩公司举办多元文化体育活动。(海外网记者 毛 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