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创造更美好生活

芙蓉国评论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创造更美好生活
2024年06月18日 19:33 海外网

来源:湘潭在线

6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文章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人民美好生活的“硬度”,折射着中国发展的“热度”。党员干部要在为民生、暖民心上找准政策发力点,在纾民困、解民忧上找到经济增长点,在顺民意、兴民利上获取持续动力源,通过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目标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把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从回应民生期盼中找准政策发力点。民生热点,始终是我们政策的靶点、工作的落点。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高标准服务,这些都是方向性、引领性的,要能够真正把细枝末节弄清楚,就需要党员干部到群众身边去,访民情、察民意、听民声,清楚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想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锚定民生发展的战略全局,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聚焦人民群众想要实现什么,当前不满意、不到位的地方是什么,进而制定正确而科学的决策。党员干部要汲取群众的智慧,调动群众的力量建设基层、建设美丽乡村和幸福城市,让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给人民群众更大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解决群众难题中培育经济增长点。高质量的民生工作,必须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无论是解决就业难,从而更多培育新岗位、新职业;还是应对老龄化挑战,从而发展业态多元的银发经济;亦或是新时代有新需求,从而加快新消费……每个“急难愁盼”背后都关联着深层次的发展领域,存在着挖潜和促增长的空间。党员干部要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将社会资源集中于民生建设,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稳增长和惠民生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发展指数与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获得持续动力源。增进民生福祉,只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还存在差距,还远没有达到充分满足的地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高标准服务的要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阶段目标、具体举措、序时进度,及时掌握群众需求新变化新特点,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陈泽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