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节水增效添新绿 循环利用惠民生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节水增效添新绿 循环利用惠民生
2024年06月22日 18:24 海外网

来源:光明网

“湿地公园现在是我们的‘幸福园’!”盛夏时节,在陕西渭南富平县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看着两岸草木繁盛的优美环境,正在散步的富平县居民王芳由衷感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反映着富平县以治水为主线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巨变。

据悉,石川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在富平县境内流长36.4公里,流域面积为783平方公里。富平县水务局副局长张西强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农业灌溉,上游建起了水库,让本就是季节性河流的石川河流入富平的水量骤减。加之采石挖沙、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石川河遭受破坏,不仅水质受到严重影响,还时常处于断流状态。

“为解决石川河‘有河无水’的问题,我们实施了‘造水’工程,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建设在石川河河畔,将经过处理达标的中水注入河中,再配套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对中水进行多次净化,最终形成水资源循环再利用。”张西强说,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石川河重新恢复了生机,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也于2020年底获评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川河富平段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中水的利用。据悉,中水也称为再生水,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冲洒道路、公园湖池补水、工业冷却等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我们以‘中水’补‘绿水’,大大改善了富平的生态环境。2023年富平中水利用总量达到571.47万立方米,其中仅石川河、温泉河生态补水就达到了475.37万立方米,构建起集约高效的‘再生水’循环链。”张西强说。

除了通过补水为石川河、温泉河“解渴”外,发电厂这样的传统用水大户也为修复富平水生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昭林介绍,该企业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富平县“再回首”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经过厂内的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合格后,进入工业蓄水池,作为工业用水水源。

“水是生产之要。因而,面对富平县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我们从一开始就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多重论证。”何昭林表示,设计之初,他们就决定用中水,来解决工业用水需求。

记者在厂区的集中控制室里看到,约18米长的大屏上动态显示着厂区机器运行的数据,可以说,这里就是热电厂的“智慧大脑”。其中可以看到厂区所需要的中水,来自富平县南北两座污水处理厂。从污水处理厂里传输到热电厂的中水,首先进入蓄水池,随后在深度再生水系统中进行再次处理,从而达到生产用水标准。

不仅如此,大唐富平热电还实现了“废水不外排”。在热电厂里产生的废水,通过其工业废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实现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据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运行部主任王科介绍,仅2023年大唐富平热电的再生水使用量就达到68.9万立方米,并通过经济合理的水平衡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发电量达30.26亿千瓦时,可以供全省使用。

水环境的改善,不仅扮靓了富平的风光,还带动了企业落户、丰富着文旅业的发展。“未来,我们将持续明确生态基流、建设补水工程、加大中水回收利用等措施,做好‘水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张西强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訾谦 闫槿 孙晶晶 李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