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台北 数字科技演绎经典风俗画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台北 数字科技演绎经典风俗画
2024年06月26日 08:44 海外网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台北6月25日电(记者章利新、王承昊)“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览25日在台北举办媒体预览会。宋代经典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在数字科技的演绎下,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回到900年前繁华的北宋都市。

展览由台湾翡冷翠文创公司主办,6月26日至9月15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展出。这是该公司继“会动的文艺复兴”“印象派150周年光影艺术展”之后,再次推出融合经典艺术作品和现代数字技术的非传统展览。

展览策展人、翡冷翠文创公司总经理郑清煌表示,在尝试用现代科技展示西方艺术后,觉得更应该把东方艺术尤其是宋代美学发扬光大,于是决定引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希望观众能透过数字技术,体验古代中国的繁荣、生活的幸福、社会的安定。”

《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于公元1111年至1120年间。作品采长卷形式,宽24.8公分、长528.7公分,以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实况,被誉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据介绍,本次展览内容以张择端的原图进行数字化艺术创作,经模型、着色、动画、渲染等制作过程,利用投影技术让这幅传世名作中的人、车、树、水都动起来了。画面中共有1068个人物、6种类型29艘船以及牛马驴骡共73匹,并分为白天与夜晚,每隔4分钟循环展示。

“这个作品虽然是一幅古画,其实也是一本教科书、一个宝藏,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建筑、地理甚至军事等知识。”郑清煌说,这个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后曾引进台湾,并创下189万人次参观的特展最高纪录。此次再度引进配有新的演绎、论述和互动,希望让更多台湾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能看到这部经典作品。

为更好理解《清明上河图》,展览还设置了“历史长河”“盛世风华”“汴京12时辰”等配套展览,展示历史上不同的《清明上河图》版本,尤其是明代的仇英本和清代的清院本;介绍宋朝在经济、科学、文化方面的成果;通过点茶、焚香、挂画、插花等器物展现宋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