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浪潮疯狂席卷车市之际 “破局向上”的合资品牌是否迎来新春天?

混动浪潮疯狂席卷车市之际 “破局向上”的合资品牌是否迎来新春天?
2024年06月05日 17:27 一品汽车APP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在新能源为主方向的汽车行业中,寻找更加长远可持续化的动力技术路线已成为热点话题。无独有偶,近日一场以“合资品牌混动技术前景”为话题的论坛同样引发行业聚焦。

事实上,在混动车销量持续走高的当下,各家车企对相关混动技术落地应用的热度同样推至高点。在此背景之下,《一品汽车》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水滴汽车CEO 武卫强以及星车场创始人张耀东等行业大咖,对新时代的技术路径展开了一场深入探讨。

长续航混动技术并非过渡 而是转型大机遇

放眼当下全球车市走向,可以清晰看到新能源市场正呈现高速增长之势。据TrendForce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NEV;包含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共计销售1,303万辆,年成长率29.8%,其中纯电动车(BEV)为911万辆,年成长率24%;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为391万辆,年成长率45%,预估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为1,687万辆,年成长率29.5%。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出,新能源市场中纯电产品增速逐渐放缓,而混动产品增速迅猛,大有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之势。聚焦到中国市场,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个部门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特别提出了“稳定燃油车消费,发展混合动力、低碳燃料技术”。由此可见,无论在市场和行业维度,混动技术均将成为主流路线。

对此,崔东树表示,可以看到近3年,国产插混可以用爆发来形容,2020年国产插混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仅10.2%,2021年占比14.3%,2022年占比22.8%,2023年已经突破30%并逼近四成。从数据走势可以看出, 2022年是“插混元年”,插混车型对燃油车出现明显分流作用,增程和插混车型在市场面的接受度也有所提升,带来新能源的同比较大增量,目前看来,混动车型市场扩张,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表现。

谈及混动技术的应用前景,张炤虎提到:“燃油车的命运,并没有被纯电动汽车终结,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插混车型逐渐成了“黑马”,因此各家车企需要抓住插混以及混动产品这一关键技术路线,在这个细分市场寻求更高的突破。”

在《一品汽车》看来,综合各位大咖对混动技术前景的观点,可以看到在新能源和燃油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当下,碳中和虽然是终极目标,但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存在价值和规模作用都是不同的,更是无法替代的,各家车企需要深化油电同路转型,而在燃油层面需要加大混动技术路线的应用。此外,大咖针对产品定价同样带来新思路,如品牌混动技术的定价比燃油产品更低,在用户体验和市场维度,便能带来更加轰动的效果。

混动是合资品牌“王牌秘籍” 玩转营销是关键

在混动技术大有成为市场主流驱动的当下,作为中国车市混动产品的开拓者之一,合资阵营的表现同样值得聚焦。对此,武卫强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壮大正在改变汽车的发展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传统燃油车能够彻底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合资车企过去二十年肩负着汽车产业顶梁柱的角色,传统燃油汽车的技术对合资品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大背景下,希望合资车能够搞清楚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频率,没必要死守TNGA和i-MMD这种技术词汇不放,大胆些去传播,别人都喊出遥遥领先和10倍投入了,合资品牌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技术优势。

针对合资品牌混动技术的发展趋势论题,张耀东着重提到:“我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传统能源乘用车的份额将完全转化为HEV技术驱动,在当下市场中我认为,燃油车仍然是中国车市的支柱,相比插混和增程技术被看做是过渡技术,HEV技术的发展是稳定燃油车市场增长的关键,HEV仍是普通家庭购车的最佳选择,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购车的核心价值在于出行的自由度,而在当今阶段,HEV是最能提供出行自由度的电动车型之一,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同时,张炤虎提到:“对合资车企而言,燃油是他们的强项,也是核心竞争力,在混动的浪潮下,也希望合资车企能够在中国市场带来更多前沿的混动技术投放,HEV虽好,但也需要时刻更新,为中国用户带来更优解。”

在《一品汽车》看来,综合各位行业大咖观点,可以清晰看到,合资品牌在燃油和混动技术层面的表现着实值得令人期待。但在中国品牌气势汹汹的攻势之下,合资品牌应提速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并打好营销战,才能让更多用户关注拥有品质佳、续航远的合资混动产品。

燃油混动也可很“聪明”合资还需放眼量

在混动技术广泛成长为汽车行业发展前景之际,在政策层面,我国多次强调传统制造业要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作为过去2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的支柱,合资车企的前沿技术落地前景更加值得关注。在智能化成为行业下半局决胜关键的当下,合资品牌的产品如何应用智能化发展战略,也是行业聚焦的热点话题。

在张炤虎看来,当下更多的用户仍然青睐实体按键+10英寸左右大屏的内饰设计,中控全连屏的出现并未成为用户的首选,超大超宽的屏幕更多像是噱头一般存在。在这方面,合资品牌在智能化和新能源的趋势下有新机遇。随着政府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支持和鼓励,一丰等合资车企理应在中国市场开发创新的产品,需要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假设如果有丰田的混动技术和高品质做基础,加以小米SU7或者问界M5一般的智能化出行表现,那么这款产品必然是热销之作。

对此,张耀东则表示,相比华为、小米、小鹏以及蔚来等品牌深耕全栈自研智能技术,合资品牌大可选择与萝卜快跑、地平线等伙伴深入合作,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需要的是落地实践,而合资品牌需要的是领先技术,一拍即合岂不快哉。

同时,武卫强着重提到,目前阻碍汽车市场的最大因素是质量,大家都冲着新车去,但是汽车毕竟不是萝卜白菜,他需要质量、需要安全、需要可靠性和耐久性。这方面丰田THS卖到全球15,000,000辆 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事件,但是不少新势力都在面对自燃的重大事故造成的压力,面对质量不高的差评。长期下去,丰田这些老品牌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所以,现在的关键一个是在产品维度上,在智能化的时代,一丰等合资车企必须拿出足以颠覆整个市场的新产品。

而在前沿技术落地维度,张炤虎表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此相比产品技术应用我更加看重合资车企在华生产力的绿色化进阶表现,当下一丰、宝马以及上汽大众等合资车企均在工厂绿色生产等方面带来新的进阶,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在《一品汽车》看来,曾经大排量自然吸气的燃油时代,美国是各家车企展示技术的前沿阵地;而涡轮增压时代,欧洲和日本是各个品牌展现小排量大能量的核心市场。当下在中国这个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起源地,平台和市场需要的是更加前沿的新能源技术和更加智能化的出行场景体验。针对在中国市场耕耘已久的合资品牌而言,主攻方向可以放在固态电池和智能驾驶两大维度之上,才能更好的在中国市场实现前沿技术落地。

写在最后:

在混动产品市场增速大幅暴涨的当下,《一品汽车》与各位行业大咖进行探讨发现,相比提出混动技术迎来春天的议题,应该说纯燃油动力驱动迎来了真正的寒冬。我国在纯电领域的弯道超车已然步入新的阶段,增速明显放缓,但既可以享受加油的便捷性,又能拥有新能源驾乘体验的混动车型,仍然是当下更符合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欧美品牌聚焦于纯电车的当下,中国车企可以借力混动技术抢占优势,当然在这一领域中有丰田和本田等品牌耕耘已久,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同时拥有品质高、续航远和质量佳的用户口碑。对此,我们也期待,各家合资车企不必局限于技术传播、应用路线和教育用户理论等层面,笃定的深化混动技术应用,更多的用数据和质量去自我证言,与更多中国品牌一同在技术研发层面持续发力,为用户带来绿色智能的新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