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街道多家商铺招牌被砸?粗暴做法不可取

河南一街道多家商铺招牌被砸?粗暴做法不可取
2024年05月14日 20:43 中青评论

粗暴、简单的工作方式,不仅无助于推动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激增。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有网友爆料称,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鸿昌街道团结路数十家商铺招牌遭人破坏。多名商铺老板称,此前曾被社区要求统一商铺招牌,但部分商铺并未同意。还有人表示,自家店铺的招牌被无端破坏,“两三个男的过来砸的,不知道他们的身份”,甚至“有些店铺招牌上的字都被拆了”。

图片来源:新京报

此事很快在舆论场上引发大量关注。不少人都想起此前的类似新闻,有的地方为了所谓“市容市貌”,强迫沿街商户整改店铺门头样式,不配合的商户会被重罚。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网络舆论多有批评,但并非每个地方都能从善如流、及时改正。

面对群众的诉求和舆论的质疑,鸿昌街道办事处给出了一个通报:“5月10日,施工方在没有事先告知已同意改造商户的情况下,便直接将他们门头广告牌上的字体先行拆除,导致部分商户门头广告牌受损,引起商户不满。事情发生后,办事处及时协调处理,目前施工方与商户已达成谅解。此事的发生,暴露出我们的工作不够认真细致,下一步,我们将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与商户的沟通对接和对施工方的监督管理,切实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从通报来看,当地政府并不承认对商户有“一刀切”的要求,也否认有“打砸”“破坏”之类的行为,而是用了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拆除”。但是,即便不考虑通报措辞是否在淡化问题性质,施工方的行为存在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深入反思。

关乎城市治理的相关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务必要做到以民为本,倾听民众的诉求和心声,而不是随意使用手中的权力,变“惠民”为“扰民”。对很多商户来说,被迫更换门店的招牌,必然会影响生意。而且,相关部门在拆除门面之前,并没有与所有商户沟通到位,这显然触碰了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对此,相关部门应该深刻吸取教训,加强与工作对象的沟通,注意维护商户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不同意更换门头的商户,相关机构本来应该耐心沟通,而不能在未得到同意的前提下,贸然采取任何行动。粗暴、简单的工作方式,不仅无助于推动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激增。

从一座城市的形象来看,千篇一律的店铺招牌,实在谈不上有多美。一座城市给人营造的美学风格,也与这些细节息息相关。与其故意让所有的门店都在形式和风格上强行统一,不如尊重不同商户各自的特点,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审美风格。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一座城市的自由活力和包容态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