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上岸”乡镇公务员,是不是大材小用?

斯坦福博士“上岸”乡镇公务员,是不是大材小用?
2024年06月18日 20:36 中青评论

能否真正让人才在基层一展身手,是对各地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考验。

最近几年,即将步入职场的高校学生最常谈论的词语之一就是“上岸”。其中,考上公务员“上岸”的热门选择。然而,日前一则新闻,却让很多年轻网友对此产生了疑虑与争议据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公示:一名斯坦福大学的苏姓博士毕业生,有望成功“上岸”该市所辖县乡镇公务员。

此事经由媒体报道,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毕竟,把“斯坦福大学博士”和“乡镇公务员”并列排放,怎么看反差都实在太大。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应届毕业生过度内卷,导致人才浪费、大材小用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间接反映了当下就业大环境的竞争之激烈。在大多数网友的观念中,乡镇公务员虽是稳定的“铁饭碗”,但很难说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和发展空间,不太可能成为顶尖学府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因此,支持这名斯坦福博士职业选择的声音并不算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单就个人能力而言,这名苏姓毕业生能一路读到博士,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学位,并在公务员省考的笔试、面试中双双取得同岗位第一名的好成绩,无疑称得上是一名“大才”。不过,在天平的另一端,我们也不宜先入为主,贸然给乡镇公务员岗位贴上“小用”的标签。

乍看起来,斯坦福博士一头扎进乡镇,的确是件“新鲜事”。但凡事总有第一次,在政府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升级人才队伍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新鲜事”未必不合适。要判断这名博士的职业选择究竟是不是“大材小用”,关键不在于其入职的单位与职衔,而在于当地有关部门能否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方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不论当地是有意引进高学历人才到乡镇工作,还是“意外”收获了这名高材生,只要能够为其安排恰当的工作内容,使其有足够宽广的舞台,充分发挥其所学所长,便不难实现人才与当地发展的“双赢”。

对高学历人才而言,基层工作看似普通,但其中不乏值得用心之处,只要待遇合理、能让人发挥聪明才智,同样能提供强大的职业认同感、成就感与获得感;而对当地群众而言,具备更高学历与能力的基层干部,也能为其提供更高水平的政务服务,进而全面拉动当地发展。此外,高水平人才进入基层工作,也能形成“鲶鱼效应”,促进基层干部良性竞争。

反过来说,如果当地有关部门不注重“因才用人”,只是把新招进来的年轻人当作“可替换零件”来用,那不论是斯坦福博士,还是其他类型的高水平人才,都注定无法留得长久。人才是流动的,如果一个岗位不能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工作体验,他们自然会自己找到新的出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过去也有一些高学历人才进入基层工作,但不论是这些人才自己,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常常把这当做一种阶段性的“吃苦锻炼”,而不认为高学历人才有在基层扎根的理由和必要。如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亟需进一步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要用人才的时候。能否真正让人才在基层一展身手,是对各地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考验。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名斯坦福博士是否会正式入职。不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不妨在保留个人观点的同时对其给予祝福,并对他之后的职业道路保持关注。而决定这一点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需要重视人才、对人才负责的有关部门。

文/杨鑫宇

编辑/任冠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