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如何拨开迷雾?

中信证券,如何拨开迷雾?
2025年04月01日 10:01 智趣财经社

导读:投行业务遭遇寒流,行业整合浪潮冲击,合规风险如影随形,中信证券能否拨开迷雾?

在2024年的证券行业大考中,中信证券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0%,达到637.8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6%,达217.04亿元。

从这些数字乍一看,中信证券仿佛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通道,一片繁荣。然而,当我们拨开数字的迷雾,深入财报的肌理,却不难发现,这份成绩单背后,隐藏着几分隐忧。

业务分化,投行业务陷困境

剖析中信证券2024年的业绩版图,我们会发现,其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并非源自各业务线的齐头并进,而是依赖于少数几块业务板块的强力拉动。

证券投资业务作为最大收入来源,实现收入240.40亿元,同比增长23.95%;经纪业务收入165.57亿元,同比增长8.92%;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14.73亿元,同比增长5.78%。这些漂亮的数据,乍一看,似乎中信证券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但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却在2024年遭遇了“寒冬”。投行业务净收入为41.59亿元,同比下滑33.91%,营收贡献度降至6.52%,这一数据无疑给中信证券的成绩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具体业务表现来看,尽管境内股权融资业务依然保持着市场第一的地位,完成了55单A股主承销项目,承销规模(现金类及资产类)达到703.59亿元,但市场份额却滑落至21.87%;境内债务融资业务同样保持市场领先,承销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然而,与往昔相比,其中的隐忧已显露无遗。

在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中,中信证券完成了5单交易,交易规模199亿元,市场份额23.03%,交易单数排名市场第一。然而,这“第一”的背后,却是项目数量和规模的大幅缩水。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公司完成的A股主承销项目数量锐减了60.7%,承销规模更是骤降了74.7%,市场份额也从24.5%滑落至21.87%。这背后,是IPO与再融资阶段性收紧的大环境在作祟,中信证券也难以独善其身。

宏观环境的变迁,如同寒风凛冽,让投行业务的“源头活水”渐渐干涸。监管部门出于对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的考量,对IPO和再融资的审核更加严谨,节奏也明显放缓。这直接导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的项目数量和规模大幅缩减,收入也随之锐减。

同时,监管的加强也给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监管对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的要求愈发明确和严格。监管部门对投行项目的合规审查愈发严格,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显著加大。证券行业整合浪潮背后

当前,证券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整合风暴,并购重组案例层出不穷。2024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案更是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合并后的公司总资产高达1.73万亿元,归母净资产达到3283亿元,资本实力一跃成为行业之首。并购后的券商在规模和业务协同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对中信证券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也坦言,中国境内同行的整合动作,对中信证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传统业务领域,原本属于中信证券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整合后的巨头分食,客户资源也面临着流失的风险。在债券承销业务中,一些大型企业原本更倾向于选择中信证券作为承销商,但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更广泛的业务网络,使得中信证券在项目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区域市场的角度来看,2024年中信证券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直以来,京沪地区作为中信证券的核心市场,曾是其重要的营收支柱。然而,在2024年,这两个地区却出现了增长失速的情况。北京市地区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下滑了8.39%,且在2023年就已出现了13.04%的下滑;上海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0.72亿元,同比下滑0.58%,从2023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这两个传统阵地的连续失速,提醒着中信证券在核心区域市场的竞争力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与京沪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信证券在广东地区实现了营收的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却是以牺牲毛利率为代价的。2023-2024年,中信证券广东省的毛利率分别为-28.28%、-23.42%。在牺牲毛利率的情况下,才勉强扭转了广东省地区增长不利的情况,营收由2023年的下滑17.81%转变为2024年的增长2.20%。这种增长方式显然难以持续,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公司在该地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合规风险如影随形

2024年,中信证券在合规方面可谓是“麻烦不断”,多起监管处罚事件如同乌云般密布天际。4月12日,中信证券及全资孙公司中信中证资本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其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4月30日,中信证券又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及相关方因在中核钛白定增套利事件中违规。

12月2日,江苏证监局发布公告称,中信证券江苏分公司下辖分支机构存在账户实名制管理不到位、员工管理不善等问题,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在保荐业务方面,11月8日,中信证券在保荐深圳市皓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项目时,因实控人认定和控制权稳定性的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且未督促发行人准确、完整披露控股股东的重大股权转让情况等违规行为,被深交所书面警示,两名保代也被给予六个月不接受其签字的纪律处分。

这些合规问题对中信证券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声誉方面,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一直以专业、规范的形象示人。然而,频繁的监管处罚却使其声誉受损严重,投资者对其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2024年对于中信证券而言,亮眼的整体业绩背后,投行业务的困境、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合规监管的风险,如同重重迷雾,笼罩着其前行的道路,急需探索应对策略。

7条评论|7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Olivia奇迹秀J辽宁大连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下滑这么厉害?难怪都说成也投行败也投行
4月1日13:54举报回复
甜咕噜Qiu浙江湖州
龙头老大都这样了,其他中小券商的日子岂不是更难过?行业洗牌要开始了?
4月1日13:54举报回复
投行业务寒冬了,中信的饭碗可真不好端稳,得赶紧找新路子
4月1日13:52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Olivia奇迹秀J辽宁大连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下滑这么厉害?难怪都说成也投行败也投行
4月1日13:54举报回复
甜咕噜Qiu浙江湖州
龙头老大都这样了,其他中小券商的日子岂不是更难过?行业洗牌要开始了?
4月1日13:54举报回复
投行业务寒冬了,中信的饭碗可真不好端稳,得赶紧找新路子
4月1日13:52举报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