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吸引更多全球高端要素汇聚大湾区
到推动更多大湾区企业“走出去”
广东
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携手港澳真抓实干
统筹用好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地
以对外开放的主动
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粤港澳大湾区正为全球产业
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
今年1月
广东将推出
“粤贸全球”包车赴香港参展计划
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资源
推动更多企业走向国际展会大舞台
自去年11月
“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
(下称“全球招商大会”)
海外分会场启动以来
从粤港澳大湾区
到全球18个海外国家全球招商大会
及系列海外招商活动带来的丰硕成果
正落地推进
为全球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抢单”“招商”
赢主动权
在广州开发区,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即将竣工投产。接下来,该集团还将在这里打造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氢能汽车示范区,构建氢能产业生态。而距离广州8,000公里开外,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蒙扎省工业园区内,广东省意大利仓于去年11月底设立。配合规划中的广东省海外商品展销中心、粤意海运集货专线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粤企出海到意大利及南欧市场。
“近年来,达能在广东的各项业务发展良好,以设在中山的饮料业务总部为基础,达能在广东不断增加投资。”在去年12月21日举行的全球招商大会主题大会上,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广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是对达能扎根广东的认可,也鼓励达能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
不仅要高水平“引进来”,也要高质量“走出去”,广东率先发力海外招商、包机境外参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广东省意大利仓、马来西亚广东商品展销中心相继揭牌,塞尔维亚(广东)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新西兰—广东商品博览会设立“不落幕”的交易窗口。去年11月以来,全球招商大会海外分会场走进18个海外国家。
抢抓香港会展业重启机遇
新年伊始,广东又即将打响“抢单”第一炮。抢抓香港会展业重启机遇,广东将于1月上旬开启“粤贸全球”包车境外参展计划,藉香港优质国际展会资源,推动更多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广东携手港澳通过多种形式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有助于企业挖掘外贸新机遇和新增长点,继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
02
制造业当挺起产业“脊梁”
嘉士伯啤酒佛山生产基地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年产能将达到50万千升,年产值约20亿元,将成为嘉士伯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江门,柏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落户蓬江区荷塘镇,该项目总投资3.6亿美元,是澳资柏涛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首个项目。
制造业成为引资重点
全球招商大会达成的2.5万亿元人民币,合作项目中制造业成为引资重点。以西门子、现代汽车、三菱重工等全球各行业“巨头”现场签约的48个项目为例,制造业占比超七成。
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姚振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与大湾区合作伙伴携手为1,700多万户家庭提供电力,同时每年减少超过2,500万吨碳排放,未来还将充分发挥深圳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优势,为大湾区打造能源转型的全国示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广东重点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其中8个已达万亿级规模。“广东全部拥有制造业的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为中国各省份第一。不久前,还有7个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说。
产业集群蔚然成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劲,为广东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高度聚集,市场潜力巨大。”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川畑胜认为,多年来公司在升降机、空调等业务上进行广泛开拓,今后将一边从数字化和环保的视点捕捉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一边稳步推进新事业扩大。
03
三地连手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在惠州大亚湾,全球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的多个新扩建项目于日前动工。“科莱恩近期多个新增的重大投资项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这是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经过全方位评估后作出的决定。”科莱恩中国区及亚太区总裁王安廷说,大湾区是企业发展和投资的热土。
多数外资企业与粤港澳深入合作
《胡润2022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显示,上榜的100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达7.6万亿元,约占中国GDP的7%。其中九成多百强企业已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深入合作。“这100家企业在中国的平均历史达55年,说明它们是深耕中国的。”胡润财富董事长胡润说。
“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内地和海外企业总数大约有9,000家,其中超过1,400家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地区总部,业务范围广泛。”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说,香港绝对有能力利用“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协助更多内地企业“走出去”,同时也把更多海外企业“引进来”。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代主席余雨生认为,澳门拥有“一国两制”带来的自由港、单独关税区、资金自由流动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已不再是某个单独的城市,而是被作为整体来看。城市之间可以形成土地、产业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长短互补,优化布局。从改善营商环境到吸引全球人才、加速区域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内生动力仍在不断增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编辑:Thea
来源:综合网络
转载请标注来源:澳商圈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