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文化熱度不斷上升。
一身“國潮”的少年魚貫進入中式茶飲店,身著漢服的少女手機上播放著“國漫”動畫。小學生誦讀古籍經典的書聲琅琅、爺爺奶奶們愛聽的戲曲再煥生機、舞台螢幕上也多有中華傳統文化題材……
澳門新媒體大講堂在舉辦第十期之際,也吹来一股“傳統文化風潮”,邀請到當下熱門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主創及主演團隊,於8月23日在澳門科技大學展開“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呈現”的主題對話。
嘉賓陣容
周莉亞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編導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總編導
韓真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編導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總編導
賈雷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造型設計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造型設計
孟慶旸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年舞者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青綠飾演者
張翰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年舞者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希孟飾演者
謝素豪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年舞者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展卷人飾演者
“傳統文化”是發現和守護
《只此青綠》的靈感,來源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目前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由多位文藝工作者彙聚成《只此青綠》的主創團隊,他們各盡其能,展現了“硬核”實力。在《只此青綠》一年零八個月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在故宮博物院及藝術、美學、文學、非遺等多位專家的專業指導下,走進了900年名畫《千里江山圖》的世界,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只此青綠》由周莉亞、韓真擔任總編導,二位可謂是近年來中國舞蹈界炙手可熱的兩位年輕編導。2019年,兩人共同編導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引發觀劇熱潮,力作《只此青綠》更成為現象級舞台作品,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青綠成為2022年流行色。
造型設計賈雷的主要作品包括《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草原英雄小姐妹》、《孔子》、《沙灣往事》等,在《只此青綠》的造型設計中,他通過“古典和時尚的結合”,“打造現代極致的審美”。
與其說,《只此青綠》是一部舞蹈詩劇,不如說,這是獻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的讚歌。正是這樣一群人,最終凝成了這獨具一格的青綠、共同繪就了這幅山河無垠的人文畫卷。
8月,《只此青綠》將在澳門首次展卷。藉著《只此青綠》對《千里江山圖》再創作的成功案例,作為非遺名城的澳門,是否有可借鑑或思考的地方?
澳門是一座文化城市,歷史和文化就是澳門的財富。幾百年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嬗變,賦予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也形成和保存了相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澳門的媽閣廟、大三巴牌坊等古老建築物成為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見證,它們雄渾而古樸的建築風格,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歷史延續和傳統的力量。
如今,澳門正積極發揮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用,《只此青綠》將在這裡迎來一個嶄新的開始。
為什麼是“澳門”?
《只此青綠》在內地已經上演300多場,對於內地巡演之外的首站定檔在澳門,我們從劇中人出發,來聽聽三位主演對於“為什麼是澳門”的看法。
“青綠”飾演者孟慶旸:
“青綠”在內地已經上演300多場,希望未來能夠走出國門,去更多的國家,能夠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帶給更多其他地方的人民,希望能夠用藝術跟大家進行交流和溝通。
“希孟”飾演者張翰:
期待澳門,期待香港甚至未來真正走出國門,向外國友人和海外華僑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驕傲自豪的事。
“展卷人”飾演者謝素豪:
澳門彙聚了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和遊客,希望通過這樣一部作品讓大家更多的更加深入的去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的精神傳遞給大家。
從藝術的交流、文化的展現、精神的傳遞等多方面,他們都對澳門寄予期望。
《只此青綠》的熱演,體現了當代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們正身處一個文化自信的時代。通過對文化自信本源的追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社會,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帶來身臨其境的國風體驗、堅定文化自信,將為澳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全新的視角和理解方式。
在澳門新媒體大講堂現場我們還將了解更多《只此青綠》團隊對於角色的演藝和傳統文化的見解,期待與你一同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探尋。
📢📢📢
澳門新媒體大講堂
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呈現——《只此青綠》兩周年走進澳門
🕑活動時間
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
15:00-17:00
📍活動地點
澳門科技大學D座禮堂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關於《只此青綠》你想瞭解什麼?
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播有哪些獨到見解?
歡迎點擊文末“發消息”按鈕與我們互動交流
期待與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你
相逢於無垠山河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