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花招频出!聚焦消费金融场景风险

骗贷花招频出!聚焦消费金融场景风险
2021年01月26日 20:52 支付百科Pro

近日,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因场景风控不力而引发议论。场景金融不是康庄大道,走在上面需小心步步“踩雷”。

撰文 | 熊逾格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因对消费场景风险管控不力引发质疑。多名学生家长反映,平安系在线教育公司旗下“平安好学”平台数次以套取身份信息、“零利息”诱导等手段为消费者办理海尔消费金融贷款。

对此,海尔消费金融称,贷款办理中,提示、监管、回访等多项流程皆会保障贷款为本人办理。

以消费者提供信息来看,不仅“平安好学”平台涉嫌骗贷,海尔消费金融亦未能遵循规范。而所谓“零利息”,2020年便出现在银保监会的风险提示中:“一些机构在宣传时片面强调可零息分期”。零息远非零成本,“手续费”、“服务费”等额外费用往往都将从贷款本金中扣除。

近期,面对合作场景消费平台过分营销、倒闭和卷款跑路,晋商消费金融也同样身陷囹圄。

据消费者反映,办理教育培训的分期贷款后,认为培训机构课程存在宣传欺诈后遂停止还款,最后却因逾期被晋商消费金融列入征信记录。他认为,贷款实际并未到自己手上,出资方应该为自身风控不力负责,转向教育机构追款。晋商消费金融的案桌上,此类案件并非一起。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0年底,15起由晋商消费金融提起再审的民事裁定书在同一时间点集体公示。这是一场由山西易凯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引发的暴雷事件,“易凯旅游”为消费者提供低价旅游分期场景,诱导消费者办理晋商消费金融贷款,随后其实控人王赟将资金挪作他用,并未提供旅游服务。在王赟因诈骗罪入狱后,晋商消费金融将15位消费者告上法庭,要求其履行还款义务。此案历经三审,最终法庭判定晋商消费金融败诉。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直接把款项支付给商户属于“受托支付”,实际上是合规的,且能有效防止资金挪用。但当平台暴雷,合同协议失去法律效力时,法院则会以“未收到款项”为根据之一,判定消费者并非还款义务人。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场景金融借款需求明确,资金流向真实消费。但除借款人还款风险,第三方场景平台的经营和道德风险更加凸显。

近年来,新消费经济攀升,耗资较多的新兴奢侈服务恰好点燃场景分期的星火,医美分期、教育分期、旅游分期和健身分期等产品层出不穷,场景消费金融势若燎原。场景金融的三方会议上,金融机构希望扩大放贷规模,消费场景平台希望吸引客户,而消费者则体验超前消费,本是共赢局面。但当钱入口袋,利益驱使平台、机构盲目扩张,缺失的监管意识培育了畸形的生长环境。

北京市鼎鉴律师事务所林丽鸿律师认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权必有责’,需要承担更大的合规审查的职责。在启动项目合作前,需对合作方的资质、合作模式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全方位论证;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应随时进行合规自查自纠,若发现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应立即停止并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备。”

年前蛋壳暴雷,年后“学霸君”倒闭,眼前代表利益的奶酪,一恍神间便化作审判的悬顶之剑。作为放贷机构的主流之一,消费金融机构更应该重塑规范意识,从根源做起清理风气,不再重蹈步步踩雷的窘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