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4日讯(记者 佟静)位于中国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老爷岭南部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境内目前唯一的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繁殖种群的栖息地。这里森林茂密,物种丰富,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80只左右,分布范围超过公园全境的80%。
在东北虎豹的伞护下,棕熊、马鹿、梅花鹿、紫貂、原麝、中华秋沙鸭、金雕等野生动物,人参、松茸、东北红豆杉和大型真菌等野生植物和种群均有恢复性增长。据统计,目前公园拥有野生脊椎动物397种、高等植物 884 种,是中国生物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是欧亚大陆同纬度地区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
多管齐下 打造野生虎豹的自然“乐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视频截图
历史上,东北林区曾经“众山皆有虎”。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俄罗斯科学家估计,19世纪末,全世界东北虎的总数约有2000-3000只,其中中国约有1200-2400只。
20世纪后,由于国有林区开发、土地开垦、矿山开采等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及狩猎盗猎,东北虎豹栖息地急剧萎缩,种群数量锐减。1998-1999年,东北虎仅存12-16只,东北豹仅剩1个孤立的野生种群,数量仅25—35只。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野生东北虎豹的濒危状况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相继实施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限期禁猎、“天保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到2015年时,吉林省野生东北虎豹数量分别增长到27只和42只。
2017年,东北虎豹命运迎来重大转折,这一年年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始试点建设,并在2021年正式批准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中央直属的国家公园。公园规划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东部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毗邻,东南部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也是中国唯一承担跨境保护合作任务的国家公园。
经过7年的建设,这片东北山林再现“众山皆有虎”的生动景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处处长陈晓才告诉记者:“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打造好虎豹栖息地。主要目标是恢复虎豹的种群数量,规划到2030年实现打造野生东北虎豹中国种源地的目标。目前,东北虎幼崽成活率已经从30%提升至50%。”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网格化包保管护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式反盗猎巡护、巡山清套、“绿卫”“绿盾”等专项行动,巡护总里程32万公里,查处、破获盗猎等各类破坏自然资源案件76起,处理违法犯罪89人,猎套遇见率较试点前下降98%。拆除、清理违规放牧围栏460余万米,清理违规点位500余个。
在生态修复方面,投入近亿元,开展生境修复、廊道疏通、河湖及湿地保护修复、清收土地修复等工程。林地清收1814份,还林2200余公顷。有序关停矿业权和小水电,工矿用地恢复植被800余亩。联合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林草局现场督导珲春紫金矿业北山矿退出进度,目前公园内156宗矿业权已退出155宗,紫金矿业北山矿已于6月停止采矿并注销采矿权,正在推进后续退出恢复生态工作。
一系列保护修复行动,使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持续向好,虎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分别增长至70只左右、80只左右,仅2023年监测繁殖东北虎家族8个、繁殖幼崽20只以上,繁殖东北豹家族10个、幼崽15只以上。
据陈晓才介绍,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在联合中科院进行科学的评估,逐渐把人工林改造成适合于虎豹栖息和生活的针阔混交林。
与猛兽为邻 多措并举让村民安居无忧
为降低人兽冲突风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物理围栏项目技术方案》,投资700余万元在16个重点村屯、场部开展物理围栏防范工程试点,目前已完成11个村屯和场部24.7公里建设任务。
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烟筒砬子村,是靠近虎豹公园边界的一个村子,今年刚落地了该围栏项目。珲春市林业局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管理科科员刘国庆介绍说,围栏总长度约40多公里,高度大概4米,把村子及所属耕地保护起来,防止野生动物直接进入到村民的生活、生产区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兽冲突的风险。
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烟筒砬子村的物理围栏 摄影/佟静
烟筒砬子村村民告诉记者,“围栏建好后,我们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变化,老虎进村子附近的情况没有了。另外,野生动物肇事案件的数量减少了很多。”虽然烟筒砬子村只有十多户村民,但刘国庆说,“不会因为村里人少我们就不管,只要这个村子有进入虎豹或其他野生动物的风险,我们都会负责。”
据陈晓才介绍,目前虎豹公园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防”共同去控制野生动物的发展趋势,同时把人类的生活区和野生动物共同完全的隔离开,互不打扰互不侵犯,促进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分局副局长程志刚告诉记者,园区打造“天地空”监测系统,实时发布大型动物预警信息,已累计监测东北虎2.6万余次、东北豹3.4万余次。
记者了解到,珲春林业局共有5746台监测相机, 2021年11月,为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始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的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平台,开展虎豹熊等大型猛兽监测预警工作。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管护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如何通过 “天空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平台24小时密切监测虎豹熊等大型猛兽的。
监测预警团队通过监测大型猛兽的分布区域和活动轨迹,科学研判“人兽冲突”隐患重点区域。当监测到虎豹熊等大型猛兽靠近村屯直线距离3公里以上5公里以内为三级预警,由林场派出巡护队和车辆在主要路口设卡劝返来往人员和车辆。监测到虎豹熊等大型猛兽靠近辖区主要道路直线距离1公里以上3公里以内为二级预警,监测到虎豹熊等大型猛兽靠近村屯直线距离1公里以内为一级预警。当猛兽在村屯附近道路上3公里以内或者在靠近村屯直线距离1公里以内时,组织预警队伍前往村屯开展紧急预警通报,要求相关村民无必要禁止出户,必要时联合森林公安派出所对主要路段进行封控,禁止社会人员和车辆通行。
此外,为保护原住民生命财产,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引入保险机制,健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将野猪等其他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损害纳入保险范围,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含“天窗”区域)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失和吉林、黑龙江两省全域发生的野生虎豹造成人身伤害事件全部理赔,兜底保障林农人身财产合法权益。2017年以来共受理野生动物造成损害案件7153起,兑现补偿资金2192万元。
珲春安华农业保险总经理房艳斌向记者介绍到,2023年1月-2024年6月,保险公司共受理野生动物损害案件3022起,理赔农作物、家畜等损失898.55万元。
提升原住民收入水平 依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谋发展
如何依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谋发展,在保护好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的同时,提高原住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生,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为有效解决原居民生产生活受限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制定出台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政策,设置8000多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吸引鼓励原住居民参与虎豹公园生态管护工作。记者了解到,2024年共选聘生态管护员8139人,其中村屯生态管护员7874人,林场生态管护员265人,户均增收约1万元。
吉林延边州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村支书尹殿辉告诉记者,村里落实了“一户一岗”政策,目前生态巡护员有32户。长荣村村民张永俊、张振革向记者介绍到,他们作为巡护员约三天巡护一次,每个组10人左右,分别巡护三个区域。
此外,为增加园区内原住民收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禀赋,通过生态体验、特许经营、三产融合等方式,引导原住居民发展替代产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型。
“老百姓原来是靠山吃山,现在发展虎豹公园,老百姓的产业怎么办?”陈晓才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和地方政府共同打造重点生态产业转型示范村,实现产业转型。”
目前,初步形成以黑木耳、蓝莓、桑黄等为代表的种植业,以黄牛圈养为代表的养殖业和以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乡村民俗游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业,三管齐下推进原住民生态产业的转型发展。
珲春黑蜂科技小院 摄影/佟静
在烟筒砬子村,记者探访了于2024年3月获批的珲春黑蜂科技小院。这里作为中华黑蜂的养殖基地,集蜜蜂及其产品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四位一体。蜜蜂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烟筒砬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许红花介绍,未来将实行产业准入机制,保护好本地中华蜂和中华黑蜂两个物种,打造产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加农户和基地的模式,形成虎豹公园的文化品牌。
此外,东北虎豹公园积极探索分类分区管控政策,让渡一定资源,允许原住居民开展适度采集和林下经营。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联合国家公园中心和中科院,对林下经济分类管控进行专题研究,科学分析红松籽采集、林蛙养殖、山野菜采摘等林下经济活动对生态保护的影响,着手开展林下经济分类管控办法的制定工作。陈晓才告诉记者,预计到2030年,园区内的原住百姓生活明显的改善,生态转型初步形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