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高质量投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构建与高质量投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2019年07月23日 10:29 中国网

本报讯 记者张衡报道 “要深刻认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位置。”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指出,针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蕴含的巨额高质量投资需求以及巨量创新研发投入特征,必须加快构建与其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首先,引入和实施“竞争中性”原则。

报告认为,全面引入和实施“竞争中性”原则,优先加快实施中国金融业的“对内开放”,或可真正激发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和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构建,以及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激励机制的确立。

其次,加快构建以全能制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性改革。

报告认为,必须将实施中国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加快构建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培育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内在需求相匹配、相适宜的现代金融体系。一方面,逐步取消针对银行机构直接融资功能的法律限制,尽快赋予和强化银行体系的直接融资功能,前瞻性地探索和构建全能制银行体系下的新型金融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在充分借鉴德国的“主银行制”和日本的“实业财团+银行制”的综合优势基础上,前赡性地探索特定的产业集团和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体系的联合控股和构建长期“互利共赢”的新型融合发展模式。鼓励银行机构要从为企业或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形态的融资服务出发,来获取自身长期利益的最大化,而非仅仅谋取企业或产业特定发展阶段的短期利润最大化。

再次,加快布局适宜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专业化、地方化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体系。

所惯“专业化”,是指特定的中小商业银行,其经营业务范围应该被限制在特定产业行业,专门服务于满足特定产业和企业的各种融资需求,将自身的盈利空间和生存发展机会,与产业的发展机会深度融合。所谓“地方化”,是指这些地区性的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应该被限制在特定地区之内,专门服务于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实体经济部门的各种融资需求,将自身的盈利空间和生存发展机会,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机会充分融合在一起,互利共赢,共生共长。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中小商业银行体系,是指赋予地区性、专业性的中小商业银行直接融资功能,发展全能制的中小商业银行,强化中小银行机构利用直接融资渠道对地区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撑功能。

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和构建全能中小商业银行体系下的新型金融监管体制。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鼓励这种中小商业银行体系,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团、本土跨国公司相互融合的发展机制和银企一体化机制,并前瞻性地研究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监管制度设计与创新。

最后,加快发展覆盖全产业链对接和融合的多层次、多样化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切实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强化提供长期贷款这两大核心能力角度,来全面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转换。

一方面,认准和坚持发展股票市场对解决中国当前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发挥的根本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特定的税收激励政策措施,彻底扭转各种形式的公募、私募基金以及天使风险基金偏向于获取短期利益的操作行为和逻辑,鼓励其投向特定产业产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活动,覆盖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融资需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