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难有用武之地 民营银行换帅频频为哪般

英雄难有用武之地 民营银行换帅频频为哪般
2021年05月27日 05:33 中国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王方圆

  日前,辽宁振兴银行新任行长王峰的任职资格获监管部门批准。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成立仅三年多,王峰已是该行的第三任行长。

  事实上,高管密集变动是民营银行的通病。分析人士表示,这与民营银行自身存在发展劣势,以及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管任职后“水土不服”等因素有关。

  高管变动频繁

  资料显示,辽宁振兴银行成立于2017年9月,于当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是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该行新任行长王峰此前曾担任天津银行行长助理、首席信息官。

  虽然成立仅三年多,王峰已是该行第三任行长。银保监会官网显示,2017年9月,喻菁华的行长任职资格获批。2018年12月,陶志刚的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传统金融机构,高管流动性大是民营银行的一大通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9家民营银行,近年来已至少有15家民营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等重要高管发生变化。

  以中关村银行为例,该行于2017年7月开业,至今不到四年时间内,行长已三次变动。该行首任行长是王萌,在该行开业不到半年就辞职。此后一年半时间内,该行行长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直到2019年4月,监管部门核准肖瑞彦北京中关村银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而2020年9月,该行行长已变更为杨新军。

  “水土不服”是主因

  身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民营银行为何遭遇高管频频出走?

  高管“水土不服”系主要因素。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指出,由于民营资本的存在,民营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获得民营企业大股东的支持较为重要,而许多董事长和行长来自传统金融机构,与大股东的企业文化难以融合。“民营银行的规模较小,加之部分民营银行互联网思维很强,推崇扁平化管理模式,要求董事长和行长下沉到产品和业务中去。此时,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管会有所不适。”

  民营银行自身的发展劣势也是一大因素。“相比传统银行,民营银行存、贷款成本较高,加之业务资质缺乏、科技系统不完善、搭建场景困难等因素,使得一些高管感觉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施展不出自己的能力。”孙扬称。

  监管层面的变化,也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挑战。民营银行人士李梦(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异地存款等业务进行规范,民营银行的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获客难度明显增加。

  需建立长效机制

  新的监管环境下,民营银行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在目前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17家民营银行中,有15家民营银行2020年的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11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经营业绩进一步分化。

  “整体来看,民营银行2020年的业绩表现还不错,但这源于过去的积累。2021年的业绩表现才是对民营银行真正的考验。”李梦称。

  关于民营银行的后续发展,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认为,民营银行需要坚定初心,在自身定位的区域精耕细作,挖掘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的市场需求。

  “过去部分民营银行借用互联网平台,在贷款业务上颇有成果,而监管文件作出限制后又痛定思痛、倍感煎熬。在战略方向和业务模式方面,民营银行应当作出更加成熟的思考,结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努力建立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苏筱芮表示。

(责任编辑:易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