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三国圣地 万千风景

成都武侯祠:三国圣地 万千风景
2023年11月14日 03:35 四川日报
  •   灯火辉煌的锦里。
    成都武侯祠·过厅。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郭的非 (图片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提供)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城南,肇始于公元223年刘备归葬惠陵,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积淀,是全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为全国最大的三国文化专题博物馆和享誉海内外的蜀汉历史名人纪念地之一,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长期以来,武侯祠博物馆致力于守护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新时代,武侯祠博物馆全面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深入贯彻“让文物‘活’起来”和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方针,紧密围绕省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展示和活化利用、文旅深度融合、新时代博物馆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级样本

      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武侯祠博物馆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该荣誉称号。近年来,武侯祠博物馆始终将党建引领和博物馆社会职能紧密结合,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年均开展政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先进典型宣传、品德教育等活动超过200场次,通过帮扶、团建、人文关怀、廉政讲解、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传播三国文化及其价值取向。

      2018年,武侯祠博物馆成为首批“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年均接待60余家单位90余批次的廉洁教育、时代新风教育学习团。“孔明送东风”文化志愿者团队拥有包含专家组、文化名人组、国际组在内的160余名成员,开展三国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受到国家级和省市级表彰20余次,2022年由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为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生的战略大局,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治理体系改革,在全省文博系统率先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让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三国文化爱好者、文化志愿者以及科研院所、合作院校、文化交流机构、创意机构、公益机构的代表直接参与到博物馆具体业务中来。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成都体育学院、腾讯、重庆龙力巴国城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外60余家文博单位和文化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2015年,武侯祠博物馆获批设立“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牵头成立“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现拥有国内最大的三国文化专题研究团队之一,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和自主学习、人才培养、行业集聚、社会服务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幸福美好生活的品质场景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博物馆年度数据中,武侯祠博物馆以870万人次高居当年全国博物馆参观量第一名。近年来,武侯祠博物馆提出建设普惠均等、全民共享的“无边界博物馆”,充分整合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资源,提供全龄友好、开放包容的多元体验,利用节庆、假日、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节点,打造出一系列知名品牌活动。“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已成功举办17届,传承老成都春节习俗,展现国际风范、中国风格和天府风韵,年接待观众超过百万人次,2019年获评新华网“最具中国特色传统节会”。每年5至10月开展“三国季”大型文化活动,汇集主题展览、创意集市、武侯夜话、文创大赛等多项主题,“品味老成都·畅游大三国”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三国书院”社教项目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锦里是全国首家由博物馆投资打造的民俗文创街区,其名源于三国蜀汉锦官城之设立,以川西民风与传说、三国文化元素、明清建筑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成都历史文化积淀和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的时代魅力。现有店铺227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项目27个,注册商标41个,文创产品1200余种,每年举办“中秋夜游”“民俗新力量”“从锦里出发”“烟火成都的生活方式”等品牌活动上百场次。2019年,锦里吸引观众超170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2亿元,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这种文博单位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被业界誉为“锦里模式”。

      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战略背景下,武侯祠博物馆以增景透绿、全面提升智慧化水平的理念,实施园区全面品质提升改造工程,保护古树名木、疏通水系、植绿构景,还原川西园林清、奇、幽、秀的特质,按古建园林布局方位提升原状陈列,设计多条旅游线路,智慧导览覆盖全园,人们在其中赏园、亲水、访古、求知、拾趣、读城,真正实现移步换景、文景相融、润城化人。

    “全过程遗产学实践”的先行典范

      2016年,国家文物局授牌在武侯祠博物馆成立“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7年探索实践,武侯祠博物馆在业内率先提出集保护、研究、展示、开发、利用、推广于一体的“全过程遗产学实践”文化遗产发展模式。对园区内古建、碑刻、塑像及1000余件馆藏文物完成三维数据采集,实现线上多维度沉浸式导览,“成都武侯祠数字文化之旅”项目获2019年“第五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优秀奖”和“国际博协AVICOM特别奖”。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三国文化信息资料中心,拥有2万余册三国文化专题文献和1700万余篇数字文献资源。

      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已开展10年,是国内覆盖面最广、数据量最大、采集信息最全面的三国文化专题遗产学调查研究项目,至今已完成7省市840余处三国文化遗存调查工作,出版3部调查报告,发表400余篇研究文章。在丰富数据资源基础上,武侯祠博物馆联合蜀道沿线10家文化遗产地,开发“行走的三国”研学游程序,策划城市联动且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路线;推出“三国掇英——三国时期物质文化”“名园印迹”“遗存调查”等系列展览品牌,举办展览60余场。2021年,“大三国志展”成为享誉全球的大型三国主题巡回展;2022年,“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近年来,武侯祠博物馆将三国文化保护研究的成果转化为“飞行”展馆、主题课堂、非遗展演、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走向世界各地。每年参加日本神户“三国志祭”节庆展示,“中国小诸葛”主题课题成为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品牌项目,8项非遗展演项目受邀参加加拿大“中国旅游文化周”以及美国、法国、卢森堡等地文化交流活动,三国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特色资源。

      时光荏苒,岁月激荡,三国文化要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以来,武侯祠博物馆立足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制定了全面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的发展规划,以传承历史文脉、赋能社会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彰显中国风貌的三国文化全球传播体系。这片锦江滋养千年的土地,正发生着从前世的沃土、今日的热土到未来的金土的蝶变,将以更加兼收并蓄、自信开放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书写华彩文旅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