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多人打开发现大地之美的窗

为更多人打开发现大地之美的窗
2024年04月16日 05:55 四川日报
  • 乐山硝斗岩天坑。 周建军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专家名片

    李忠东

      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球科学人才计划首席专家。他长期从事旅游地学研究,出版科普著作8部,创建“李忠东地质与文旅融合创新工作室”,传播地球科学的内涵和人文价值。

      三星堆博物馆中的青铜人头像和面具,使用的大量青铜从哪里来?名字都叫丹霞,各地的丹霞地貌为何“长”得不一样?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离不开地质科普。4月14日,获得2023年度科普人物的李忠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地质科普的意义以及他20余年科普工作中难忘的故事。

      记者:荣获年度十大科普人物,有何感受?

      李忠东:这是我们团队的荣耀,更是全体地质科普工作者的荣耀。我们生活的地球有46亿年历史,生命出现有35亿年,我们看到的每个景观、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壮丽的贡嘎山、神奇的石林等都是沧海桑田、进化演变的结果。

      我们所做的地质科普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原因,帮助公众了解这些景观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好感悟地球科学之美、生命之美。

      记者:从2000年开始从事地质科普,当时是怎样的契机让您投身其中?

      李忠东:这既有偶然也有面对美的不甘。我从事的地质工作经常在野外,有很多机会接触自然山水和奇异景观,看到这些,我心里就有一种不甘,总想把它们记录下来。当然,地球科学是一门古老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普空间非常大。

      后来,我将工作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用文章去记录自然景观、讲述地质景观的故事。出书、做自媒体、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作家……这样一步一步投入科普工作中。

      记者:20余年的科普工作,哪件事情让您特别有成就感?

      李忠东:有很多难忘的故事。2017年左右,我们到乐山市马边县做地质景观调查,发现一种丹霞地貌,其岩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就像山体披着霞衣。

      马边的丹霞地貌又很“另类”。我们熟知的广东丹霞山、张掖丹霞地貌通常有突出的城堡状山峰、高大雄伟的岩柱等。马边的丹霞地貌却截然不同,没有大面积的峰林或者峰丛,而是“见崖不见峰”并发育出环形的绝壁,当地人称之为“红圈子”。

      后来,我们将新发现的这种丹霞类型命名为“环崖丹霞”,并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环崖丹霞—中国丹霞的另类》系列科普文章,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记者:是你们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质景观“一朝露面惊天下”?

      李忠东:地质工作者是大地之美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通过地质科普,为更多人打开 一个发现大地之美的窗口。

      2000年,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稻城亚丁旅游资源调查。当时的调查成果为稻城亚丁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基础。还有一次,我们受邀前往乐山市沙湾区对一个硝洞(即溶洞)进行调查,发现这个洞与普通溶洞完全不同,非常稀有。现在,当地引进了文旅公司,让更多人能在此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记者:四川有哪些小众地方值得去旅游?

      李忠东:比如广元曾家山,或许这里因避暑和滑雪名声在外,但曾家山的魅力不仅于此。这里有很多地质奇观,如大大小小的“漏斗”群,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四周岩石如斧劈刀削,围成一个竖向山洞,犹如时间沙漏。

      米仓山大峡谷也值得一去,这里有罕见的层叠式壶穴群地质奇观。

      记者: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李忠东: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全力助推四姑娘山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这几年,我们开展了科普场馆的建设,比如四姑娘山地质博物馆、贡嘎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等。未来,我们还将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提升我们团队的科普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培养一批科普后备人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