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数字蓝海 文化川军谱新篇

逐浪数字蓝海 文化川军谱新篇
2024年05月23日 06:35 四川日报
  • 深圳文博会四川展馆全貌。5月22日,四川展馆大部分展区搭建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布馆。 任宪平 摄(C视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5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将在深圳举行。总面积810平方米、以“数字赋能 文化四川”为主题的四川展馆,将集聚全省40余家重点文化企业(单位),重点展示四川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效和数字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2023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数字四川和新时代文化强省。同年11月举行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不断壮大文化企业和数字文化产业,努力让文化产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数字新技术推陈出新,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品供给体验、文化产业更新迭代等方面,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能。一年多来,四川逐浪数字蓝海,文化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存储稳步推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省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破局起步。

    彰显数字化转型新活力

    文化保护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打开新局面

      骑龙观音绣像针脚细密,配色温和清新,形象栩栩如生;青花瓷名瓶造型高雅端庄,简洁优美,纹饰清晰灵动……在本届深圳文博会四川展馆,由蜀绣(观音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遂宁绣苑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彦授权制作的《妙丝禅韵》蜀绣系列数字藏品惊艳亮相。

      蜀绣是四川特有的工艺美术形式,通过数字化形式走进了大众视野。在黄海彦看来,未来除了要把蜀绣技艺和特色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将新元素融入其中。传统蜀绣技法和创新针法融合数字化表现形式,既呈现历史痕迹,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妙丝禅韵》并非个例。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四川文化行业加速蝶变,文化保护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打开新局面。

      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就是一例。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系统一体化建设,上线数字非遗馆,观众可浏览展品、720度全景看展等;省文物局组织7家文博单位,实施文物知识图谱、文物数字传播等7项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涉及馆藏文物超过2.28万件(套);省文联加快推进四川文艺数字艺术馆、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

      去年,在成都举行的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上,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备受关注。

      省文物局文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提出“加强数字化保护利用,实施数字四川石窟行动”,以三维激光扫描、融合建模、虚拟展示、三维仿真与时空AI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真实记录石窟寺现状信息,通过数字化复原、虚拟化展示,可凸显虚拟和现实融合的沉浸感,赋予文物新生命。

      数字化应用打开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世界。去年6月在深圳启幕的“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全球巡展”首站,以不足10厘米的拍摄距离,放大历史痕迹,清晰再现古蜀文明的绝美面容。

      据统计,利用数字技术,2023年四川开展了317个线上数字展览,“云逛展”让文化遗产更加可触可达。

    打造数字消费新体验

    从供需两端发力全面焕新文化消费体验

      数千块LED柔性屏,结合超高清沉浸式显示技术等前沿科技,打造出具有高沉浸感、高清晰度、供多人交互体验的虚拟现实数字空间……本届深圳文博会四川展馆中央,“四川造”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滚动播映三星堆、蜀道、稻城皮洛遗址等古蜀文明风采。

      数字赋能,文化消费场景推陈出新。近年来,四川应用新技术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全面焕新文化消费体验。

      不能到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现场咋办?不要紧,一部手机就能弥补遗憾,还有额外的国风故事单元——这样的体验,来自自贡打造的“云游天下灯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该项目在线上建成5G+超高清平台,游客全时段观看中华彩灯大世界灯组全景,还能通过手机观看数字灯光秀。项目投用以来已有25亿左右曝光量。

      都江堰沉浸式文旅元宇宙数字平台项目、剑门关“智游剑门”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四川墨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VR体验项目《蜀道惊魂》、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时空门”数字体验项目……在供给侧一端,文旅、娱乐、展演等纷纷搭上“数字快车”。

      有自下而上的探索,也有自上而下的推动。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大会,通过主旨演讲、路演、平行活动和参观考察等形式交流和分享经验,评选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智慧景区和文化场馆典型应用,搭建供需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四川数字文旅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发展。

      数字为媒,不仅文化产品供给、体验更加丰富,还能触达更多受众群体。四川天府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拟建立四川大剧院“1元惠民云端剧场”,通过线上演出、文艺科普、主创访谈、幕后探班等高品质艺术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化传播新窗口。

    聚合数字产业新形态

    将完成8个以上文化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

      3月28日,峨影数字电影创新应用实验室在峨眉电影集团揭牌。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表示,将充分发挥实验室研发优势,聚焦影院LED播映标准体系和数字电影应用基础体系研究,加快转化研发成果,赋能电影产业链各环节形成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贡献率。

      实验室揭牌,恰逢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为四川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请进来”“走出去”提供难得机遇。其间,成都市郫都区、成都高新区举办专场活动,推介本地相关资源,寻求合作机遇;遂宁市举办影视专场推介会,欢迎广大客商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文化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关系密切。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新迭代,新质生产力持续激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在四川,游戏、科幻、网络视听、网络文学、数字出版等业态乘势而上。

      省委宣传部等指导建立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完成四川游戏研发出版运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共获批4款经属地化管理提交的游戏,游戏产业总营收突破600亿元。四川数字出版产业加速发展,先后推出电子书、有声书、现代纸书、文创等融合产品新品845种,开发的“知信链”区块链版权服务平台入选2023年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

      除此之外,文化和旅游厅评选“5G+科技”革新演艺多维沉浸式体验项目等7个音乐数字化项目,大力支持实施川剧传承保护记录及传播工程、《好戏连台》川剧宣传展示全媒体平台等项目;省广电局创新推动成立四川省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建成智慧广电示范区25个,完善“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吸引全国视听资源向四川集聚……

      未来,四川将进一步落实示范项目和应用,聚焦文化旅游、网络视听、文学艺术、数字文博等领域,完成8个以上文化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聚焦数据治理、区块链、沉浸式视觉技术、元宇宙技术、AI赛事直播等方向,推出5个以上示范应用。同时,探索文化领域AI大模型应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