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变废为宝 “玩转”工业副产氢

攀枝花变废为宝 “玩转”工业副产氢
2024年05月23日 06:35 四川日报
  • 攀枝花欣宇化工项目现场。 王东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5月21日5点30分,攀枝花市当天的第一辆64路公交车准点发车。司机陈亚林跑完3趟后,中午1点,将公交车开到马店加氢站,15分钟完成加氢。

      他驾驶的是攀枝花首批氢能源公交车,目前全市共10辆。陈亚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64路公交车每天跑300余公里,耗氢15公斤左右,每公斤单价25元,动力成本375元左右。同样情况下燃油车耗油90升左右,一升柴油8元,动力成本720元左右。每辆氢能源公交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70吨左右。”

    工业副产氢理论年产能可达6.3万吨

      马店加氢站是国内首个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也是攀枝花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的第一个氢能示范项目。与普通加氢站不同,马店加氢站集汽车加氢和槽车充装批发于一体。该加氢站相关负责人王毛毛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们已成功向西昌供氢,下一步计划逐步拓展凉山、丽江、大理等周边市场。”

      马店加氢站的氢源取自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产品是氯碱类化工产品,副产品是氢气。“此前,我们公司的副产氢一部分用于烧锅炉产蒸汽,一部分则直接排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尹文刚介绍,2022年公司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四川首座氯碱化工副产氢提纯装置,将副产氢变成高附加值燃料电池用氢,“我们可以年产1000吨燃料电池用氢。”

      “目前,我市工业副产氢理论产能达6.3万吨/年。重点推进的氢能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27.45亿元。全市初步打通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具备面向川渝滇黔供氢能力。”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陈松介绍。

      入局氢能源赛道,攀枝花底气从何而来?作为国家“西电东输”重要基地、全国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攀枝花清洁能源富集,水电资源和副产氢资源丰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明显,为大规模氢气供应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氢能产业链集群明年初步形成

      近年来,攀枝花积极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攀枝花提出氢能产业“1114战略”——建设一个氢能研发高地、一个氢能供给高地、一个氢能产业制造基地,推进交通、发电、冶金、化工四大氢能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氢能发展初具规模,氢能产业链集群初步形成;到2030年,氢能产业成为当地主要产业之一,产值力争突破300亿元,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00万吨。

      为进一步汇集氢能产业发展动能,《攀枝花市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招引工作方案》近日出炉。

      该方案明确,攀枝花将以氢能交通应用为突破口,力争引进1—2家氢能链主型、旗舰型企业;鼓励支持引导全市重点货运场景,示范实施部分运力的氢能重卡运输;支持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力争2024年底前,全市累计建成6座加氢站……

      陈松说:“‘创新’和‘项目’是攀枝花氢能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我们正加紧创建氢能创新平台,推动攀枝花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年底前挂牌运行;项目落地方面,正推动东方电气绿氢示范线、亿华通氢能装备制造园、四川能投制氢基地等项目年底前投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