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氢能产业新赛道上加快布局

在氢能产业新赛道上加快布局
2024年05月27日 06:15 四川日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吴忧

      5月21日从蜀道集团传来消息,该集团正与西南交大、成都市郫都区政府商讨,在氢能产业化、人工智能应用、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强化合作。这是近期“氢能产业化”第五次出现在该集团高层调研、走访和集团工作部署中。

      多种迹象表明,以交通建设为主业的蜀道集团,正在氢能产业这一全新赛道上加快布局。

    应势而动

    打造绿氢示范应用标杆

      多位消息人士指出,蜀道集团此番布局早已启动。作为四川首家进入世界500强并连续两年入围的省属国有企业,截至2023年底,蜀道集团资产总额超1.34万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超2660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省级交通企业“第一方阵”。近年来,蜀道集团以“两个转型、三个创新”为主线,加快形成“交通+”产业生态。落子氢能产业,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从全省来看,发展氢能产业,是四川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日前召开的全省研究进一步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会议明确,要持续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

      应势而动,蜀道集团连续两次召开绿氢产业发展专题会,并于4月25日成立集团氢能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小组,提出发力“装备+应用场景”,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集团高层明确表示,要抓住机遇,把绿氢产业打造为新赛道。

      从蜀道集团自身来看,布局氢能产业早有安排。在2015年,蜀道集团旗下多家企业就已前瞻性布局氢能产业。其中,蜀道装备、蜀道清洁能源、蜀道新能源3家下属企业更是深耕氢能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制氢装备、液氢储罐、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等多个领域。

      其中,蜀道装备于2017年立项开展氢气液化关键装备研发,并完成大规模氢气液化工艺及核心装备研发,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其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同类厂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制氢、储氢、运输装备研发制造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近期,蜀道集团进一步部署氢能推广应用,提出加强科技创新,以技术应用、场景应用为重点,打造绿氢示范应用标杆,力争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100亿元。这意味着,蜀道集团的氢能产业布局实现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覆盖。

    强化合作

    瞄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从蜀道集团公开的应用示范项目来看,覆盖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在国道318线、成安渝高速公路上设置制氢加氢一体站;在智轨、内燃机车等轨道交通车辆上试验搭载氢能燃料动力;在甘孜州、阿坝州等高原高海拔地区,建供热、供氧、加氢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供给站。

      记者注意到,在强大产业链支撑下,蜀道集团这些应用场景可实现闭环式、大规模应用。

      比如,围绕正在建设的成安渝高速公路简阳服务区加氢站,蜀道集团计划,同步投放上百台氢能源49吨重卡和10吨轻卡,并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推动物流运输,让重卡上路跑起来。

      建设高原综合能源供给站,其原理是利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会产生热能、氧气,为此蜀道集团研发出可实现“三供”的成套设备。更重要的是,制氢使用的电由蜀道集团自有的清洁能源转化而来。此前蜀道集团探索交通与能源共建共享新模式,通过项目建设,在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等市州换取水电、风电、光伏资源,拥有超3000万千瓦权益装机的清洁能源产业规模。这些绿电无法全部上网,弃光、弃电较多,通过发展氢能产业,余电可就地转换低成本制氢。

      蜀道集团在打造自身绿氢全产业链的同时,强化全产业链合作。4月底,蜀道集团和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重汽成商、东方电气、中材科技等达成共识,将分别在氢能重卡、氢能电池、氢能储罐等方面加强合作。此次和西南交大、成都市郫都区政府合作,瞄准的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联合生态链上下游,形成产业发展联盟。”蜀道集团总经理张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通过组团结盟,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做大市场蛋糕,聚力领跑氢能产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