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制片人,编剧的路才更好走

了解制片人,编剧的路才更好走
2019年05月07日 11:25 鲜蜂电影

首先作为制片人挑选寻找剧本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其他后续工作的前提。制片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取决于手中是否独家享有的电影故事和最好的剧本。

制片人是以什么为依据判断剧本有无拍摄价值的,这个问题恐怕是剧作人都想知道的。

制片人要从众多的剧本里挑选出适合满意的剧本根本就没有时间看整个剧本内容,而是从简介、梗概、大纲三方面来衡量的。

但是简介、梗概、大纲是三个让人容易混淆的名词。这三者看起来类似,都是提示一个故事的,但内容各有侧重,功能也完全不一样。简介主要是题材展示,比较笼统,也是个介绍可以包括故事大体情节或者部分情节,可以包括编剧相关思维或者其他信息。从梗概可看出作者的故事创意,故事梗概是对编剧情节的总结;而大纲是为编剧用的,所有要素具备,则能看出作者的故事是否精彩。

制片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对制片人来说,题材不能决定剧本的生死;梗概也许有参考价值;能让制片人立即鉴别出改剧本有没有拍摄价值的确是剧本大纲。

因此,弄清三者关系,写出一个打动制片人的文案稿十分重要。

如果编剧先有了一个构思,跟制片人沟通的时候,先说“简介”。

怎么写简介才能吸引到制片人

简介说白了就是简要介绍。少则一句话,多则二三百字,最多不超过500字的 “内容提要”,是创作方向与阅读导线。

制片人从简介里可以知道的信息有:

故事题材

时代背景

主要情节线

主情节

人物阶层身份的介绍

设置主要悬念。

制片人不能知道的是:

故事主人公、主要看点、故事模式(梗概的主要任务)、故事具体情节以及情节是否精彩(大纲任务)。

故事梗概到底要怎样写,总结如下:

第一步:读

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步:抽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

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故事梗概应注意保留的几点是:

1)说明主要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等特点,树立主要人物。

2)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等。人物的戏剧性需求,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等36种经典叙事模式。

3)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所在。

4)说明事件的结果。

5)通过故事传达的某种情感。感情类型是固定的,而故事是千变万化的。有经验的制片人自然能从故事中看出它可能传递给读者的感情。

看完梗概,制片人还说“有兴趣”,就先写“大纲”,在大纲阶段,会反复修改几次。大纲中不要求有具体详尽的情感描述,梗概和简介中就更没必要了,或者说坚决不允许粗线。

常见的故事梗概中出现的偏差:

1)流水账。作者试图囊括较多的细节,造成重点不突出。看完之后,记不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建议:只写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补充,注意事件之间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事件本身构不成情节,有内部因果联系的一系列事件才能构成情节,然后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情节构成故事)。

2)说概念,谈感觉,看不出故事。一般而言,说概念的是议论文,谈感觉的是散文。小说和剧本是通过人物和故事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情节线叙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为的逻辑。

4)文理不通。写者要么不够认真,要么文字功底不够。如果遇到带有“文字挑错强迫症”制片人或者编辑,这个时候就不能允许有错字发生了,错字代表的是你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千万不能犯有错字和语句不通顺的低级错误。

看梗概,有时候并不能看出小说的好坏。但看大纲,却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大纲字数在五千到一万字不等。用万把字讲个故事,哪里重哪里轻,起转合的契口在哪里,情节编织是不是有新意,关键的细节有没有考虑,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读者会不会有认同感等等等等。

好的大纲应该具备的特质:

处处闪耀让人拍案的情节精巧设计;

真情实感可信可叹真挚情感;

完美浑然一体的结构;

这样才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

除了艺术创造力

你还需要:

缜密的逻辑

深刻的洞察

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能处理好整体和细部之间的平衡

简单的说,梗概是出点子,拼的是创意,大纲是讲点子付诸实践,因此更为具体,如果说梗概是感性的,主要事件的创作靠的是灵光乍现,那么大纲就是理性,需要踏踏实实的功力和积淀。当然,灵感的生成,也是以丰富的积淀为基础的。

双方把故事“主情节”确定下来,主要人物确定下来。这样,故事基本就不会白写了。开始写作之后,作者的灵感就在细节上充分发挥。

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大致的写作格式如下: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写剧本的时候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

4)写剧本不是写小说。小说是文学剧本,不能直接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5)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如果您想了解学习更多影视行业知识,请持续关注鲜蜂教育-梦工厂学苑系列微课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