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篇文章给大家做了一下心理按摩,聊了一下当前大厂里的那些坑。劝大家不要把大厂的机会看得那么重,没有好的机会不要强求。
之所以分享这些,除了给大家提供信息之外,也是因为现在招聘市场当中的坑太多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猎头或者HR花言巧语编织的“陷阱”,等发现是坑的时候往往已经追悔莫及了。
我自己就吃过亏,所以希望帮助大家敲响警钟,不要重蹈覆辙。
01 跳槽的代价
相比于我们父母的时代,当今社会对于跳槽已经非常包容了。
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的缺口很大。在招聘的压力下,导致各大公司都会开出高薪进行招聘。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跳槽涨30%的常规操作,两三次跳槽就能让薪水翻倍。
也正因此,大家对于跳槽也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毕竟谁能拒绝涨薪呢?
但跳槽也意味着当前工作的积累全部推倒重来,是有许多潜在成本的。这些成本因为是潜在的,不那么明显,短时间内也无法量化,所以经常导致被忽略。往往要许多年后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潜在的晋升机会。
无法晋升是很多人离职的原因,比如待了几年周围的同事都升了,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或者是自己已经是团队里职级比较高的了,上面的位置都有人了。
这些不利因素是很容易捕捉的,我们天生都是趋利避害的高手,恨不得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想起来一遍。
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是不是也有很多有利因素被忽略了呢?
如果已经几年没有晋升了,客观上来说之后获得晋升的概率其实会稍大一些。其他表现更优秀或者更适合晋升的同事都升完了,想要轮一个晋升并没有那么难。
如果是上面的位置都有人了,就更不用担心了。这种看法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上面的老板们都不会挪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高层的领导也是人,既然是人也会趋利避害考虑更好的机会。你会因为晋升不了想走,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上面老板走了你是最优替补,那你又何必着急呢?大家一起耗着呗,现在走了还不一定能得到最佳替补的机会。
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公司走下坡路所以想跳船,尤其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大批大批的人离职。
但其实,这固然是危机,也同样是机会。走的人多了,团队骨干以及核心项目都空出来了,是一个难得的大展身手的机会。
尤其是现在还年轻的朋友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要着急走。
你就想你又没有房贷车贷,公司黄了也不会露宿街头,怕什么?要怕也是那些背负着大几百万房贷车贷的中高层怕。说不定几个一直顶在头上的走了还能趁机接管团队走上管理岗位。
我就看到过好几个替补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在正常情况下想要晋升尤其是走上管理岗位太难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忠诚换取机会,其实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退一万步讲,哪怕最后公司还是没挺过去还是黄了,那时候再找下家也并不迟。说不定还能给同事、上司留一个为人靠谱的好印象,以后还能发挥用场。
另外,必须要提醒的是:跳槽的所谓30%的涨薪也不是稳稳当当的,尤其是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抬高了试用期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卡试用期不给转正……
你想的是跳槽能多赚点钱,公司想的是赶紧压榨完你剩余价值……如果真的不幸遇到,岂不是血亏?
02 薛定谔的猎头
你以为的猎头:慧眼识珠的互联网星探,专门替各个公司发掘人才。
实际的猎头:人口贩子,把你卖了他赚介绍费。
他们的套路和说辞也是多到飞起:
年初就问是不是拿了年终奖了,有没有心思动一动。
三四月份就是最近招聘旺季,机会比较多。
夏秋两个季节一般是说hc盘点完了或者是部门调整,有了新的不错的岗位放出,询问意象。
10月之后就是年底淡季了,有一些急招岗位适合捡漏……
只要你接电话的时候少一点松懈,真的很容易相信对面电话里的说辞,相信了这是一个进入大厂的好机会,而投递简历,开始对下一份工作的憧憬。
没有人比猎头更希望你看机会想跳槽的了……所以别光听猎头说什么,有时候深入稍微思考一下,会发现一些问题……
有一段时间不知道哪个无良猎头把我的多年之前的简历泄露出去了,导致我频繁接到猎头的电话,关心我要不要换工作。
然后我就发现,80%的猎头推荐的都是相同的几家公司:某夕夕、某跳动、某红书和某物。
一开始我还会礼貌性地听一下招聘的团队和工作内容。后来多了以后就烦了,听到这几个名字就挂电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很明显,这些电话接通了之后就讲绕口令的猎头都是不太称职的。他们好像没有客户的概念,从来不想客户们需要什么,只是机械地读稿,有些像是电话推销员。
但让我奇怪的地方也是这里,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环境很糟糕。大部分公司都缩减或者停止了招聘计划和预算,按理说猎头这个行业首当其冲,应该受到的冲击更大才对。怎么这些水平差劲的猎头还大量存在,没有被淘汰掉呢?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因为猎头的门槛太低了,直到最近,我想到了新的可能。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看起来水平很差的猎头才是淘汰赛的获胜者?
正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公司们的招聘预算缩减。才使得招聘市场从之前的百花齐放变成了现在的硕果仅存。猎头们别无选择,不是他们只会说车轱辘话,而是现在给得起介绍费的公司就只有这么几家。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很容易发现一个更令人谨慎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大环境不好,这些公司还在持续招聘?
03 大厂的招聘逻辑
根据我曾经在阿里待过的经验,大部分组在招人的时候是没那么激进的。
通常情况下的内部正常的人员补充通过内部的渠道就足够了,比如内推、校招还有内部的转岗活水。
对于一个10人左右的小组来说,通常情况下每年人员流动和团队扩张带来的缺口大概也就两三个人,顺利的话一轮内推基本上就解决了。即便内推没成功,还有每年的校招。
实在是缺人的话,还能去人才库找找备选。当初我就是因为投过简历在人才库被缺人的组发掘出来的……
那什么情况下招聘量很大呢?
最常见的就是新部门新业务的开设,一般越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伴随的人才缺口也越大。
比如部门独立,团队新建等,通常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员变动,意味着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的人会很多。人能走,但是业务还在的话,必然要补充。短时间内大量招聘光靠内部渠道往往就不够了,就需要和外部的猎头合作。
要知道组织架构常规性调整是大公司的标配,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不缺简历却经常和猎头合作的原因。
但显然,这样建立的团队往往也是不那么稳定的,那么对应的就是以后再次调整和变动的可能性也同样很大。
如果组织架构没调整还有大量缺口呢?
emmmm,我不说,留给大家自己想。
04 心态为王
说了这么多是想提醒大家,人类的理智是非常弱小的,不怎么经得起考验。尤其在面对恐惧和诱惑的时候,理智弱小得可怜。
所以那些诈骗分子骗人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两招:恐吓和诱惑。
用你渴望的东西来引诱你,用你恐惧的事情来恐吓你
比如经典的刷单和裸聊诈骗,就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虽然简单老套,但就是好用,上当的人如过江之鲫。
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步步艰难。除了需要技术才能,一个强大的心脏,稳如泰山的心态同样重要。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