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科医药再提赴港上市申请:44个员工,上市前估值2亿美元

盟科医药再提赴港上市申请:44个员工,上市前估值2亿美元
2019年01月07日 06:53 面包财经

2018年的最后一天,生物医药企业盟科医药再次递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请资料。

其实,早在去年6月公司就有过一次申请,但随着6月期限到达失效,公司选择了二次递交。作为响应港交所上市新政,最先几家递交上市申请的未盈利生物科技药企,盟科医药的上市进度相比歌礼制药(1672.HK)、信达生物(1801.HK)等企业稍显慢了一拍。

从去年已上市生物科技药企的股价表现来看,两个词概括就是“两极分化、前低后高”。最先上市的歌礼制药(1672.HK)、百济神州(6160.HK)全年跌幅较大,其中的歌礼制药更是腰斩有余。与之相反,紧随它们之后上市的华领医药(2552.HK)、信达生物(1801.HK)以及君实生物(1877.HK)则全年收涨,其中信达生物更是大涨超70%。

根据港交所的上市排队情况,预计2019年还会有多家未盈利生物药企上市,盟科医药较大概率会是其中之一。我们先从招股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

上市前估值2亿美金,雇员只有44人

此次递交上市申请之前,盟科进行过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晨兴、Genie Pharma以及华海药业等,累计融资1.07亿美金。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晨兴、Genie Pharma、JSR Limited以及雇员信托持股最多,都在10%以上。

在2018年5月的额外C-1系列融资轮中,两家机构Exceed Trench以及Asia Paragon以每股3.7940美元,总代价8,270,676美元购买了公司2,179,936股,由此测算公司当时的估值约为2亿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赴港上市的一些药企不同,公司选择的是轻资产模式。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雇员只有44人,包括33名研发人员以及11名行政人员。这是因为公司把部分前期的药物发现及临床试验管理以及后期的活性药物成分以及口服制剂药品生产都委托给了专业机构。

投入期持续亏损,盈利需等新药上市

与去年港交所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如信达生物(1801.HK)、君实生物(1877.HK)以及歌礼制药(1672.HK)等类似,公司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6年、2017年全年以及2018年前八个月,公司的期内亏损分别为0.25亿、0.66亿以及0.64亿美金。其中,研发开支和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研发支出上,公司近三年都在1000万美金以上,随着产品进入后期临床,研发支出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则主要是因为公司前期发行的约1.07亿美金优先股的重估所导致。

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账上还有现金2021万美金。按照公司2017年的研发开支测算,还可以支撑公司超过一年的研发支出。未来,随着临床的不断推进,预计研发费用还会不断增加。

专注抗生素药物研发

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多重耐药(MDR)超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疗法,目前产品都处于临床阶段。与此前几家IPO药企专注肿瘤、丙肝以及糖尿病等热门领域有所不同,盟科专注的领域显得相对冷门。

根据公司聆讯资料集显示,公司主力产品为治疗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contezolid(MRX-1)及contezolid acefosamil(MRX-4)。其中,contezolid是一种恶唑烷酮类抗菌素药物,在前期与同类药物的对比中显示出能够降低血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目前,该药处于国内临床三期,如果临床结果顺利,公司预期将在2020年底前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

在contezolid的基础上,为了开发对应的静脉注射剂型,公司设计了contezolid自有的水溶性前药contezolid acefosamil。目前,该药已启动美国二期临床试验。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两个革兰氏阴性项目MRX-8和MRX-10,目前都处于临床前阶段。

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抗生素药物市场,2017年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233亿美金和75亿美金,这就为公司产品未来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抗生素市场的增速已经大为放缓,在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中美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1%和-3.6%。

单从公司专注的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抗生素市场来看,预计中国2018年的市场规模为5.23亿美金,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及替加环素是其中最大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抗生素市场的增速仍然保持在10%以上,远高于抗生素市场整体的增速。

面临的风险

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风险是同类产品的竞争,包括现有产品及其仿制药。以contezolid为例,其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利奈唑胺、特地唑胺等,随着这些产品专利届满或者即将届满,将会迎来仿制药的竞争。

此外,其他竞争对手也在研究治疗多重耐药感染的产品,若公司进度落后,可能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风险是在研管线相对单一。公司专注于多重耐药(MDR)超级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药物研究,如果有一个药品临床不成功,可能会引起连锁效应,导致其他产品面临同样的问题。

可以说,2018年是国内未盈利生物科技药企大批赴港上市的元年。未来,随着市场的变迁、技术的革新以及政策的变化,其中可能会跑出来一批大牛股。但是,也会有一批企业因为产品研发失败或者销售不理想而遭遇挫折,经过资本市场放大之后,给股价带来重创。

投资者能否压中其中的潜力股,可能考验的不仅是选股能力,或许还需要相当程度的运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