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三个月内连换董事长总裁,能否走出盈利困局?

海正药业:三个月内连换董事长总裁,能否走出盈利困局?
2019年01月30日 07:15 面包财经

海正药业(600267.SH)最近经历了频繁的人事更迭。

梳理相关公告:2018年11月,伴随公司几十年的董事长白骅辞职,蒋国平先生接任;2019年1月22日,林剑秋先生辞任公司总裁职务;2019年1月25日,李琰接任新任总裁。

翻查公司资料可以发现,李琰具有外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从业背景,此次就任总裁前是海正药业子公司瀚晖制药的首席执行官。

在宣布新聘总裁的第二天,海正药业的股价大涨6%。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制药企业,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落寞。但最近几年,留给投资者的可能更多是失望。自2011年以来,海正药业的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高点4.6亿一路回落,最新三年甚至出现了连续亏损。

面对这一局面,各方都希望有所变化,而新聘总裁消息宣布后的股价大涨可能正是投资者对公司新变革的期待。

海正药业过去遇到了什么问题?未来的前景如何?

成立超60年的老牌药企

海正药业是一家老牌药企,成立于1956年,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以来,公司股价经历了一个大过山车。2000年至2006年,伴随着业绩波动,股价经历了七年盘整;2007年至2010年,受益于利润大增,股价飙升;而进入2011年以来,公司股价又进入了长达八年的调整期。

海正药业的控股股东为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33.22%的股权。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通过控股海正集团,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原料药、制剂、生物药以及医药商业这四大板块。如下图所示,在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约52亿销售收入中,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接近各占一半。其中,医药制造又以抗肿瘤药、抗感染药、心血管药、抗寄生虫药及兽药的占比较大。

海正药业的子公司众多,其中新任总裁作为首席执行官的瀚晖制药是其中较为优秀的典型。

瀚晖制药原名海正辉瑞,是由海正药业的控股子公司海正杭州和国际大药企辉瑞制药于2012年合资组建而来。海正药业合计持股51%,处于控股地位。2017年11月,辉瑞把在海正辉瑞持有的49%股权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旗下的Sapphire。不久之后,海正辉瑞也完成了名称变更。

目前,瀚晖制药的主要业务是销售和推广其自产制剂产品和前股东辉瑞独家授权的制剂产品。2018年半年报显示,瀚晖制药半年度实现营收20.34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89亿。

在研产品丰厚

得益于研发端的持续大投入,除了在销产品,公司还有多个潜力产品处于研发中,包括单抗类似物、三代胰岛素以及创新药等。

值得一提的是,表格中列示的海泽麦布和海泽麦布片近日获得了药监局的上市申请受理。未来,该药如果在技术审评、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等环节中进展顺利,预期可能会较快上市。

根据太平洋证券整理的数据,如果按照全国3400万患者1%的渗透率进行测算,海泽麦布未来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10亿人民币。

遭遇增收不增利困局

2000年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从5亿上升到了超过100亿,位居国内医药企业前列。但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徘徊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

为何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呢?原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研发支出以及利息支出侵蚀了大部分利润。以2017年年报为例,这三项分别达到了6.09亿、8.44亿以及3.09亿,最终使得公司当年的扣非净利润亏损1.41亿。

如果进一步追溯,则是公司运营效率的降低。如下图所示,海正药业2010年以来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整体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如何破局?

面对存在的问题,公司也在寻求解决之道,但目前来看效果不甚理想。

比如,针对国企中可能普遍存在的员工激励不充分问题,公司早在2016年底就提出了以增发的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但是,最终由于自身情况以及资本市场环境等发生变化,公司在2018年12月终止了该次增发。

对于运营效率下降的难题,公司也在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例如,公司在2018年年底完成了旗下单抗资产的整合,即海正药业与其子公司海正杭州以各自拥有的生物药(单抗类药物)相关资产出资设立浙江海正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此举可能会对提升管理效率有所帮助。

不仅如此,公司还计划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的方式提高经营效率。2018年10月,公司公告其糖尿病业务子公司海晟药业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对其增资扩股及部分老股转让。不过,该计划最终由于未征集到符合条件的意向投资者,中止了在产权交易所的挂牌。

经过资产整合和人事更迭,公司能否走出盈利困局?(CJT)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