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历史的旧招牌熄灯落幕,香港又少了一块港式风格的霓虹灯招牌..

近60年历史的旧招牌熄灯落幕,香港又少了一块港式风格的霓虹灯招牌..
2023年08月08日 16:57 亚太第一卫视

首创港式鼓油西餐的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继尖沙咀老店的霓虹灯招牌今年2月“熄灯”拆卸后,同样见证59年香港历史变迁的佐敦茂林街分店霓虹招牌,近日也熄灯落幕。

位于尖沙咀的太平馆餐厅,1981年开业,门外霓虹灯牌今年2月已拆卸。

8月7日,工人在拆卸太平馆餐厅佐敦店的招牌。

太平馆餐厅佐敦分店的霓虹招牌,早在1964年开业时就已经挂上,陪伴顾客长达59年。招牌的特别之处除了薯条状的灯管外型外,招牌字体更是出自岭南派已故学者陈荆鸿的手笔,当中太平馆餐厅的“餐”字写成“飡”,在香港招牌史上极为罕见。

“餐”字写成“飡”。

翻阅资料,太平馆餐厅于1860年由徐氏家族在广州太平沙成立,是当地首间华人经营的西餐馆,并于50年代先后在香港油麻地、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等地点开设分店。

图为1927在广州永汉路开设的分店。

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倪匡、黄霑及蔡澜,曾在太平馆留下身影,亦有不少名人作家如亦舒、李碧华、陈冠中等亦曾光顾,一度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霓虹彩都”的文化记忆

提到“港味”或“港式风格”,除了美食、90年代的港风妆容外,我相信很多朋友还会回忆起港片里满街霓虹招牌的画面。

上世末的香港以霓虹招牌出名,吸引全世界无数摄影师到访香港拍摄夜景,素有“霓虹彩都”的称号。不少影视作品如《灯火阑珊》、《攻壳机动队》都有利用香港霓虹夜景,宣扬香港特色文化。

《攻壳机动队》中的香港街头。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规划愈加规范,这些“野蛮生长”的招牌也在逐渐减少。

根据港府现行的“小型工程监管制度”,招牌不可伸出超过4.2米,离地不能少于3.5米,旧式巨型招牌必须由拥有人重新聘请工程师或承办商划则及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获准保留。这一制度令不少旧持代招牌不得不拆卸舍弃,包括先前的元朗大同老饼家、深水埗梁添刀厂,以及此次的太平馆餐厅。

元朗大同老饼家招牌去年底拆卸。

深水埗梁添刀厂今年1月拆卸。

霓虹招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港人成长,见证了香港的发展,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记忆。在“城市规范”和“城市特色”之间,似乎可以有一个平衡点。

近年霓红灯的保育工作渐受重视,如大馆近日就和保育机构“霓虹交滙”共同举办了名为《霓续》的展览,专门将这些已拆除的霓虹灯牌重新带入公众视野,此次拆卸的太平馆餐厅招牌随后也将会加入该展览当中。

庆幸的是,霓虹招牌可以化身新的媒介,在另一个地方继续展示香港独特的文化视觉语言。

文章综合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