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张发平 文/图) 从太湖山到大青山,群峰竞秀,山峦连绵,漫山遍野的林木郁郁葱葱,嵌染着一片片枫叶红和银杏黄,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从石头部落到凌家滩遗址,还没有走出古村落带来的神奇和恍惚,又“玉”见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和灿烂。从德胜河到姑溪河,两岸护坡固实,草色青青,河水潺潺,倒映在水中的石桥和垂柳,俨然是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从凹山湖到江豚湾,秋风拂过,芦苇摇曳,夕阳斜照在江面,泛起粼粼波光。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看“秋水共长天一色”,叹日落前霞光万丈的壮美。遥望一江碧水,市民张先生调侃道:李之仪可以放心地与君“共饮长江水”了。这是10月23日至25日,记者随省人大城建环资委组织的“江淮环保世纪行”在马鞍山采访时亲身感受到的“绿水青山”和“文化诗意”。
保护遗址,绘制生态新画卷
下午4点,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仍然游人如织,游客中心内电子大屏循环播放宣传片,向一拨又一拨游客声情并茂地介绍凌家滩的“前世今生”。工作人员张佩说:“短短一个下午,我们已经接待5拨游客。”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北枕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周边是一片黄灿灿的稻田和绿树成荫的和美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独特。公园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亿元,分为入口功能区、遗址博物馆区、墓葬展示区、内外环壕展示区、考古预留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
凌家滩国家考古研学小镇
“在遗址公园建设中,我们统筹遗址遗迹本体保护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凌家滩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据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唐军介绍,公园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为主题,打造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约120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约1亿元。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遗产现场活化研学、博物馆研学、农耕文化研学、综合拓展研学“四位一体”的研学产业发展,把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具有科研、教育、休憩功能的考古研学旅游目的地典范。
借绿生金 石美六衖有“豪横”
山峦连绵,泉水潺潺。走进六衖村,那一座座石桥。一条条石渠,一幢幢石屋……刹那间让你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村落。没错,这里就是含山县仙踪镇六衖村,因房屋独特的垒石造型被称为“石头部落”。
“石头部落”六衖村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镇长黄岚岚告诉记者,仙踪镇六衖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不仅成功摆脱了贫困村称号,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该镇先后投入资金6454万元,治理渠道9.1公里,新建拦水堰5座,建设环湖步道、登山道等道路31公里,实施退耕还林2300亩,森林覆盖率达84.5%。开展“明亮六衖”“畅通六衖”“绿美六衖”三大工程建设,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垒石石屋
六衖村还深度挖掘“石头部落”的生态文旅资源,依托古色古香的自然人文资源,先后建成了喊泉、戏水沙滩、绿地乐园、黄山游击队旧址、草原天路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成功获评AAA级景区,今年6月被列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1-10月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0万元。
生态修复 矿坑“蝶变”人工湖
凹山铁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具有百年开采史,累计采出优质铁矿石2亿吨,是马钢功勋采场,为马钢和马鞍山市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凹山坑的水面近似椭圆形,它长轴1100米,短轴880米,最深处-254米。通过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生态矿区建设,凹山坑由此华丽转身,如今水清岸绿的凹山湖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深受市民喜爱。
凹山湖碧波荡漾
2022年2月,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建成并正式开园。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位于凹山坑西侧,占地6万多平方米,主要有凹山坑观景平台、采矿设备展示区和百年南山历史文化展示区三部分组成。2024年4月,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正式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走进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一台台推土机、运矿车、电铲、牙轮钻和电机车等采矿设备矗立,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火热年代的动人故事。
据介绍,通过3年来的系统治理,向山地区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生态惠民的成果,初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江河共治 再现李白姑溪诗景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这是诗仙李白在《姑孰十咏.姑孰溪》中对姑溪河的咏叹。10月25日下午,采访组一行行走在姑溪河畔,先后来到金柱塔、姑溪河湿地、凌云山公园,只见曾经的非法码头、砂场和造船厂不复存在,岸堤和滩涂早已披上了“绿装”,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风景线尽收眼底。
姑溪河湿地
据姑溪河河长办工作人员叶燕娟介绍,2021年9月,该县正式立项姑溪河下游防洪及水系整治提升工程,从当年12月31日开工到次年12月30日竣工,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新建和整理湿地360亩、配植湿地和堤坡绿化6万平方米等项目建设。
凌云山公园
漫步凌云山公园,曲径通幽,随处可见园林建筑小品。穿走过小广场,走在亲水观景平台上,既可以仰望凌云塔的壮观,也可以欣赏小桥流水的雅致。“这是县委、县政府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而打造的。”据当涂县住建局党委委员马翅介绍,凌云山公园位于姑溪河畔,总投资1亿元,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6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7万平方米。公园建成后,成了居民休闲、散步、健身的场所,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
整治后的长江当涂段岸线绿意盎然
在姑溪河长江入口处,当涂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琼向记者介绍,长江当涂段岸线总长50公里,过去东岸聚集着许多非法砂场、码头堆场、船舶维修厂、渔民渔船等,对长江主航道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和水土流失。2020年,该县通过2个月集中开展长江当涂段沿线生态环境专项整治,高标准实施沿江岸线绿化提升,全面改善沿江综合环境。
水清岸绿,一江碧水向东流
夕阳西下,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徜徉在滨江湿地公园。只见霞光万丈,铺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顿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景。站在芦苇荡边,感受着天光云影的徘徊和水天一色的美景,恍若人在画中游。
夕阳下的长江薛家洼
“几年前这里非法码头云集,堆场和‘散乱污’企业扎堆,当地居民滨江不见江、近水不见水。”据介绍,2019年,马鞍山以薛家洼为突破点,一体推动长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拆除违建、腾出滩涂、植树复绿……一套组合拳下来,薛家洼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难以想象,薛家洼长江岸线如今变得水清岸绿。”市民张先生自幼就生活在江边,他亲眼目睹和见证了薛家洼的“蝶变”。
长江薛家洼,父子俩打卡看斜阳
10月24日,恰逢苏皖两省三市长江江豚保护宣传日,马鞍山市相关部门在长江岸边开展“协同立法助力长江江豚保护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据介绍,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协同制定并经各自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并确定每年10月24日为三市长江江豚保护宣传日。不仅如此,马鞍山市还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马鞍山长江保护日,并在江豚湾设立“江豚回家”主题雕塑。
夕阳下的长江薛家洼水清岸绿
“一江碧水向东流,江豚戏水沙洲头。”如今,八百里皖江马鞍山段,岸绿了,水清了,被誉为“微笑天使”的江豚又回来了。长江造福人民,人民保护长江。在薛家洼,这块醒目的石碑巍然矗立。遥看一江碧水,与两岸青山相对,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织就一幅诗城锦绣胜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