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环湖,人才乐居——南通,拥抱创新向未来

园区环湖,人才乐居——南通,拥抱创新向未来
2024年11月13日 16:31 安徽财经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胡昊) 与其说是个产业园区,不如说是个“公园”——这里有草地、步道、沙滩、帆船、烧烤、露营,翡翠般的紫琅湖面和周围景观相互映照,风光旖旎,如果不是有人带领和介绍,根本看不出来这里就是南通人引以为傲的科技创新高地——南通创新区。

在紫琅湖畔,31栋共72万平方米的创新载体,环湖而设,散落其间。

胡昊/摄

秉持“最美风景留给创新载体和公共空间”理念的南通创新区,用良好的规划、配套、服务吸引了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研发机构及300多家企业。

博士毕业后,澄观光学科技(南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飞回到了家乡南通,在创新区开启了新征途。谈及选择这里的原因,他说:“北大长三角光电院提供了一个与我专业高度契合的平台,加上南通友好的政策、便捷的交通以及优美的环境,都坚定了我在这里发展的决心。”

胡昊/摄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像陈飞这样,南通“筑巢引凤”留下的人才,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创新区引进人才超4000多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超75%,成为园区茁壮成长的中坚力量。

以“创新创业主阵地、青年友好示范区、活力绽放新中心”为目标定位,创新区致力打造提升创新要素承载力的科创策源地,是南通GDP“万亿之后再出发、拥抱创新向未来”重点打造的沿江科创带、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的“核心区”。

而南通创新区以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功能板块,沿紫琅湖和森林公园目前已布局5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致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和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

胡昊/摄

南通创新区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育留用,推出了多项科创政策体系,为人才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保驾护航”。围绕“三谷一区”高水平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创新区即将出台更多专项支持政策,焕新产业生态,赋能产业发展。

人才要乐业,安居是前提。南通创新区深切洞察并紧贴青年才俊的多元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安居保障,着力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一个社区”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紫琅人才公寓、紫琅人才驿站以其贴心服务和卓越品质,变成来通人才的热门之选。

今年,园区首次提出在创新区打造“三谷一区”高水平现代科技园区。“三谷一区”指紫琅硅谷、紫琅药谷、紫琅智谷和船舶海工服务业集聚区,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三大赛道和船舶海工高端设计服务。

“三谷一区”建设,少不了招商引资层面的谋篇布局,更少不了整体服务层面的同频共振。吴佳华介绍,创新区不仅将为相关领域企业提供落户要素保障、研发创新奖励、产业基金扶持等共性政策,还将为不同领域企业量身定制“政策红利”。今年,创新区还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以“1+8”服务体系为核心,构建起一条政策兑现的“高速通道”。

胡昊/摄

留住的是人才,引来的是项目,更重要的,是南通的创新理念和不断完善的创新体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创新生态。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创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保德林表示,创新区将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努力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新兴产业集聚区。

南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长三角地区人才项目落户的首选地。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走出的科学家闫永杰,在2022年底将其创办的企业三责新材整体搬迁至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下,南通的未来不可限量。接下来,南通也将成为三责做强做大的主阵地。”

下一个万亿看创新,协同协作步履不停。“答好科技创新首选题必答题,要紧盯上海、苏南,开辟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一批成长型未来产业。”该市科技局局长吴佳华说,科技部门将以推进落实新一轮沪通合作协议为基础,全方位嫁接跨江科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发展协作,为全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贡献南通力量。

南通主动转变思路,拓展协同创新路径。“从过去的‘筑巢引凤’到触角前延,在科技创新浓度高的大院大所旁建设‘科创飞地’,让科技项目就近孵化,成熟后再‘移栽’到南通产业化。”该市科技局副局长翟玉英介绍,通过“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化”“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的方式,南通已在上海、苏南相继建设了14家“飞地孵化器”,累计入驻孵化项目143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