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扛起发展硬核担当

向“新”提“质”,扛起发展硬核担当
2024年11月15日 10:35 安徽财经网
11月7日,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里的安徽省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关注各类数据的变化。 本报记者 程 兆 摄

高质量发展呼唤新质生产力。放眼江淮大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11月6日至12日,来自中央及省内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分赴合肥、蚌埠、亳州、宿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地开展调研采访,亲身感受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担当。

科技攻“尖”,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

U盘大小的高性能激光传感芯片模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幅降低地下燃气探测器设备成本;0.03毫米厚度的柔性玻璃,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应用在最新款折叠手机和汽车卷曲屏上;会像萤火虫一样在夜晚发光的绿化植株,扮靓城市夜色、守护业主归家;重量越来越轻、载荷和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的轨姿控动力系统,助力火箭一飞冲天……这些“皖字号”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为安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斌表示,近年来,我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薄如蝉翼,柔似纸张,目前全世界工业化能达到的最薄可折叠玻璃,诞生在蚌埠。这座矗立在淮河岸边的老牌工业城市,曾诞生过安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收音机。如今,在科技“魔法棒”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魅力。

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记者亲手触摸了这块令人称奇的玻璃。它是彭寿院士团队历时十年研发与科研转化的成果,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全球唯一全产业链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以这块玻璃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等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皖北到江南,科技创新之笔不断书写时代发展亮点。

在马鞍山市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控制中心,大屏上呈现出的每一个红点就是一个“数字车轮”,智慧系统可以通过它收集产品实物在制造、检测等环节的所有质量相关数据。有了“数字车轮”,不仅可以通过分析改进质量,甚至可以实现故障的预测。智慧控制使得生产环节的触角无限延伸,在设计制造过程数据采集和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轮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年来,江淮大地上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在今年6月颁发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安徽11个项目榜上有名。为促成更多科技成果诞生,据徐斌介绍,我省正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质增效,全力做好国家实验室保障服务工作。

产业逐“新”,规上工业增加值居长三角和中部地区首位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提到池州,总会让人首先想到杏花微雨、诗意江南。谁能想到,这里也生产最“硬核”的国货——火箭。在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枚直径3米多、全长50米的“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壮观陈列,装配员正在进行二级煤油舱清理和传感器安装工作;在星河动力的发动机车间,研发人员们正围绕发动机涡轮增压泵技改提升难题展开热烈讨论……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制造、发射、运营的卫星全产业链,支持运载火箭及发动机、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用新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应用等工作。近年来,星河动力所处的池州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积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编制商业航天产业链实施规划,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商业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如今,池州商业航天产业的崛起,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在风景秀丽的皖南,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去年以来,黄山市抢抓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全市汽车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成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黄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汽车电子电器、汽车转向系统、智能网联设备、汽车金属件等,明确产业细分赛道,力争全市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收较2022年翻番、达到120亿元;2027年较2025年翻番、达到240亿元。

科技创新也正成为传统产业续写辉煌的“秘诀”。“千年药都”亳州市近年来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聚力建设覆盖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医药流通贸易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形成“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态势。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手段应用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中,为药材严把质量关。据介绍,这里建成了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领域首个通过国家CMA认证的检验检测中心。此外,市场还通过评选诚信经营之星、完善实名备案、强化商品标签管理、制定等级分类标准等措施,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省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轮三年建设规划,加快建设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此外,还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领域布局筹建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人才聚“力”,“创业安徽”打造创业型城市

去年刚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的李仁汉被安徽这片“科创热土”吸引而来。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和科大硅谷的牵线与引荐下,他相继和20多家投资机构洽谈投资事宜。“科大硅谷不仅帮我们找资金、找政策、找人才,还帮找应用场景。”李仁汉说。

像李仁汉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正不断会聚于此。截至今年9月底,科大硅谷片区新入驻科技型企业1725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6000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6万名。

“在这里,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新兴产业链。”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说。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产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这里正打造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高产田”。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也紧抓人才这个创业干事的“法宝”,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战略。该公司涵盖铸造工、机械加工、钳工、电工、电焊工等主要技能工种,技能工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0.86%,其中具备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工人占技能人才的60.92%。为发挥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作用,公司坚持“奋斗搭平台、业绩争通道”的人才理念,建立了技能人才招聘、培养、运用等成套管理办法,通过“搭建平台、等级晋升、劳动竞赛、师徒结对”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身份认同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而在宿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于今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宿州首家A股上市企业。这是以新材料为代表的“三新一绿”产业集群在皖北落地开花的重要标志,有力推动了皖北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势。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此,佳力奇主动前往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学府招揽人才,并精心设计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为新进员工设立“业务+思想”导师,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财富。我们热忱地希望大学毕业生们能到这里实现人生价值!”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创业安徽建设,打造创业型城市,创新“科创、融创、共创”工作模式,完善产业、人才、平台、能力、金融、服务等全方位要素支撑,推出“创业一件事一次办”,省市合力打造“合肥科创之城”“创业芜优”“立马创业”等各具特色的创业品牌。如今,创业安徽的工作模式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多个省市相继前来学习“取经”。

( 记者 陈婉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