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的中国丨没有指挥、伴奏,贵州侗族大歌为何能成就天籁之音?

声音里的中国丨没有指挥、伴奏,贵州侗族大歌为何能成就天籁之音?
2022年07月26日 18:58 江西新闻广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声音里的中国》

2019年,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在中国歌曲大会国庆盛典登台表演,合唱音韵优美多变,宛若天籁之声,惊艳了所有现场观众。

侗族大歌(杨代富 摄)

在贵州黔东南黎平、从江一带,侗家姑娘们演唱的侗族大歌——《蝉之歌》婉转悠扬。《蝉之歌》的演唱者之一陆艳玉说,自己从会说话起就开始学唱歌。

侗族大歌

陆艳玉:我们唱的这首歌就是《蝉之歌》,主要就是说在山林间听见蝉的叫声,我们也模仿蝉鸣来唱我们的生活和爱情,我们都是从会说话就开始学唱歌,家里的老人、村里的歌师都会教我们唱。

侗族大歌以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称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不过,让人惊异的是,侗族大歌并没有指挥,也没有伴奏,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样的“天籁之音”?当地民俗专家吴家贤说,这神奇的力量来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热爱与传承。

黎平四寨花桥

黎平县侗族民俗文化专家吴家贤:侗族大歌凭借严格的训练和演唱时的默契,一气呵成,磅礴大气。其完整的多声部结构,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合唱最优秀的代表。

黎平,地处贵州黔东南,位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历史上,黎平古城是东下湖广、西上云贵的交通要塞。在这个闻名天下的“侗歌之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人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吴家贤:侗族大歌侗语称为“嘎唠”,意为“宏大的歌”,后来汉族的音乐工作者将其译成“侗族大歌”。侗族大歌都是口传心授,由歌师教授,歌班歌队的歌手学唱,代代相传。

黎平县黄岗侗寨

在黎平的肇兴侗寨,小溪穿寨而过,干栏式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夜幕来临,劳作了一天的侗家人围坐一起。有人说,听侗家人讲话,也像是听歌声一般,有如潺潺流水,亲切自然。

黎平县肇兴侗寨

吴家贤侗语的特点就是声调多,多达九个调值,字调的高低是相对的,其升降变化是有规律的,比如“顾恪哇响,久腊宁籁”,意思是“广大观众,大家好”!在这种多个调值的影响下,侗族产生了以大歌为代表的众多民歌,这是侗语极富音乐感的具体表现。

黎平县黄岗侗寨

餐馆里侗歌演唱敬酒歌:我们侗乡糯米白又白嘛朋友呀,油茶扑鼻香,侗乡人民热情又好客,欢迎四方朋友来,喝杯甜酒暖身心。

夜晚,距离肇兴侗寨车程不过40分钟的黎平县城,华灯初上,一番热闹景象。行歌坐月,古梦清泉,对于侗家人来说,侗寨就是他们的根,而侗歌就是他们的魂,是无论走得多远都魂牵梦绕的故乡。

黎平县城全景(陈元明 摄)

侗族大歌《布谷催春》:春天到好时光,布谷鸟叫催春忙;河边杨柳冒新芽,春耕时节播种忙,还未插秧我们早相聚,农忙到来各自上山岗。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解朝曦 左明 付杨淦 张兆福 

陈良杰 易坤尧 郭正芳 梅家斌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来源:中国之声

编辑:黄通轩;责编:郑杰;监制:钟定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