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捐1.8亿战“疫” 让世界感受中国企业的公益情怀

再捐1.8亿战“疫” 让世界感受中国企业的公益情怀
2020年03月30日 21:38 wwarming

国际疫情的变动,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截止3月30日21点,国外感染人数达到 65.53万人,死亡人数31455人,新增的感染人数超过56190人。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疫情危急程度远远超过国内疫情高峰时的情况。

“全力抗疫”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作为第一个成功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中国正在积极的向全世界贡献着抗疫经验和力量。目前,中国已经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

作为抗疫的中坚力量,中国企业家更是积极行动。3月26日,伊利集团宣布再捐1.8亿持续为抗疫献力,抗疫以来累计捐赠将达2.8亿。而这,仅仅是中国企业界抗疫故事的一角…

抗疫正当时 前线后方共努力

疫情发展至今,无数的企业都参与到了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从贡献产品设备到捐款捐物资,从加入志愿团队到保障防疫物资,每一个企业都尽其所能保证这场抗疫之战走向胜利。

众所周知,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是硬通货,全民必备。但在疫情爆发之初,湖北各地甚至全国都出现了“口罩慌”的情况。适逢春节,再加上隔离等防控措施的实行,口罩的供给出现严重短缺,市场上口罩价格上涨十几倍仍是“一罩难求”,相应的无纺布、熔喷布等原材料价格更是飞涨。但即便在如此的情况下,仍有众多口罩厂商承担着原材料的上涨、春节工人额外的加班成本、管制造成的原材料运输困难等众多难题,坚持不涨价,为全国提供着最基本的防护。

而其他行业,同样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抗疫战场上的防护,前线人员的营养供应是重中之重。钟南山院士也曾提及“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后方支持和前线防护也同样重要。如伊利在疫情初期就捐款捐物1亿元,捐献了口罩、护目镜、医用酒精等防疫物资和各类奶制品。3月26日又再捐1.8亿元给全国所有援鄂医疗队员,钟南山、李兰娟、程京院士科研团队,抗疫中因公殉职的所有医护家属及支持抗疫的社会各界人士。

有的企业捐钱、捐物资,国内买不到,就去国外买。如中国中车捐款3000万,并借助全球化网络,利用海外机构在国外采购口罩等医疗物资,捐献给湖北;

有的企业除了捐钱捐物资外,还用“科技抗疫”,提供技术支持。如科大讯飞捐赠1000万元的物资支持一线疫情防控后,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基层门诊病历,向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用语音合成技术作基层医疗培训;

更有一批企业,为生命救援、抗疫物资的运输保驾护航。如顺丰速运捐助2000万元用于采购救援物资,并开通救援物资免费公益运输渠道;

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说,在疫情这道难题面前,中国的企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疫情之下 中美企业各不同

相比于中国的企业,美国企业在抗疫中的表现却大有不同。当然,并非是他们“不爱国”或者没有人道主义精神,恰恰相反,像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企业家,在中国的疫情之初就伸出援助之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另外两个大型慈善机构,先后捐助了几亿美元用于支持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帮助中国加速研发药物和疫苗。但是,这更多是个人行为,而非企业。

虽然随着美国国内疫情的爆发,也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疫情防护的援助中。如美国版的美团Yelp,宣布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2500万美元援助企业,帮助那些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正常营业的餐厅和酒吧。

如亚马逊向西雅图总部附近的小型企业捐赠500万美元,希望补贴数千名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而远程办公的科技工作者的损失;

YouTube在多个国家/地区的主页上开发了新冠疫情新闻通道,帮助人们直接获取信息;

苹果也在Apple News中添加一个部分来,特别跟踪报道疫情实时情况;

在企业援助方面,美国同样很出色,但如果我们将抗疫看作一场战争,国内企业的援助是从主战场、兵力、武器、后勤等全方位的援助。而美国企业的援助更像是缺少明确目标、游击战、游走在战场边缘式的援助。

即便是在控制疫情最重要的“避免聚集,尽量隔离”上,很多企业仍然显得“慢半拍”。

当然,个中原因包含了企业属性、中西方文化差异等方面,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在面对疫情所展现的家国情怀,抗疫所展现的巨大作用,仍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抗疫防疫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而除了“战时抗疫”的援助,国内企业做的远不止这些。特效药物还没有,疫苗也尚未研发出来,境外的疫情也正在急速爆发。众多企业在为抗疫防疫做着更多的支援。

就在援鄂医疗队刚刚凯旋而归,健康领域龙头企业伊利就宣布再捐1.8亿用于持续抗疫,彰显着作为一个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这些资金将分别用来为援鄂医疗队、抗疫前线工作者和家属、科研工作者等群体提供健康营养、科研工作等支持。

其实在更早之前,伊利就在这场“抗疫”行动中表现抢眼,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在益普索Ipsos推出的《疫情影响下的消费者系列调研》中,“伊利持续投入1亿元款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18%的认知度位列快消品行业第一。

此次新增的1.8亿捐赠,用途明确,一是用来感谢全国所有援鄂医疗队员,向他们提供全年营养支持。用爱心和营养持续守护一线抗疫医疗队员的健康。

二是感恩这次抗击疫情中因公殉职医护工作者的家属,为他们提供连续十年的营养支持,用健康守护他们未来。是这些面对疫情同样勇往直前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全国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三是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营养保障。这些人有村医、有快递小哥、有出租车司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平凡”的人默默奉献着,他们同样需要被温暖,被铭记,被守护。

四是为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程京院士团队捐赠1500万元,以感谢科研工作者做出的突出贡献,共同推动健康领域的科研攻关,为尽早研制出特效药和疫苗做一分贡献。

至此,伊利累计捐赠额度将到2.8亿。可以说,这种中国企业在抗疫中体现出的“责任无界,大爱无疆”的精神,是抗疫胜利的重要保障。

当然,疫情尚未结束,企业的援助也不会结束。个人需要继续做好防护,企业需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复工,满足民生所需。

在这场持续的“战疫”中,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发挥自己的作用。

也正如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所言:“面对肆虐的病毒,有种无比珍贵的精神,对于打赢这场阻击战至关重要,那就是坚守精神,在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人都是最美的坚守者”。

如此,方能战胜疫情,取得胜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